《守时的柳传志》上小学一年级课本,冯小刚:是我写的,怎么了?老柳是守时大咖,20年内,迟到可能不超过5次……



开学第一天,《守时的柳传志》就在小学一年级的诚信课本上出现,来教育大家的小孩如何守时了。
据说,这是福建省一年级的《诚信教育》课本

该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名曰《守时的柳传志》。文章将柳大咖盛赞了一番,称其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参加活动几乎没有迟到过,甚至有时会提前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到达。

为了便于对比,兹引用课本原文部分内容如下: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是一位非常守时的人,参加活动几乎从没有迟到过,因为柳传志总是准备出一些富余的时间,比如,某天上午他要开车去某地参加一项活动,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是上午10点钟,而从出发地到活动地开车需要1个小时,按理只要在9点出发就行了,但他会在8点就出发,把堵车等意外情况考虑在内。
因此,很多时候,柳传志总能早到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虽然提前到了,但他却不急于去活动现场,而是待在车里处理其他事情。有一次司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上去。他说,活动正式开始的时间还没有到,如果我提前上去,一定会打乱主办方的阵脚,他们定会派出专人来陪我,这不仅会给他们添麻烦,而且还会搞乱他们事先的计划。
在公司内部的大小活动或会议上,柳传志同样守时,很少迟到。有一回,他在一个领导层会议上迟到了7分钟,结果自罚站了半个小时。当时,有人劝他:“柳总,您没有必要处罚自己,这是一个意外。”原来,一部电梯突然发生了故障,柳传志被困在里面足足有30分钟。
柳传志的回答却是:“无论如何,我要对别人的时间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意外负责!”
……在某项活动中,主办方提前一个月向30位中国企业家和30位外国企业家同时发出邀请,大家都承诺会准时参加。但结果是,30名外国企业家全部按点到达。而我们国家的企业家,能有70%的人准时到就已经很不错了。
有时,甚至可怜的只有一半人能做到不迟到。
文章末尾,作者得出结论,提议:我们都要向柳传志学习,做个守时的人。
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作者竟然是冯小刚。

原文发表于期刊《文苑》2014(25),即2014年第25期《文苑》。不仅如此,还登载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不省心》一书中。

当然,此冯小刚也许只是个文人,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冯小刚。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不省心》,作者冯小刚

据说,柳传志严于律己,20多年无数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可能不超过5次。
看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原来,一向守时的大咖也曾经因为各种原因而迟到过。

用管理自己的办法管理他人。

2015年俞敏洪做节目,在与柳传志的一段对话中,柳大咖在讲述创业伊始的故事时,曾经提及一段往事,早期领导因为迟到被他罚站一分钟。

守时大咖的诚信故事,还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种场合,广为流传,从2014年开始,为大咖引得了无数美誉。

论文、期刊、网络阵地,一个都不少

内容大同小异,不过,有的文章中加入了女儿的因素,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女,果然是言传身教,影响了下一代。

2011年是教父,2014年是守时大咖……就这样,通过多维度的描绘,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有人说,没关系,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眼睛擦得雪亮,孰是孰非,看得很清楚的。
可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清楚吗?如果不是网友爆出来,恐怕不知还有多少人蒙在鼓里。
正方也许会说:企业家有钱了,想方设法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很多,想尽办法包装和营销自己的也不在少数,这样做无可厚非。
反方表示反对:最终老百姓是否接受,得看“疗效”。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时间是检验一切言行的试金石!而且,这不应该上课本!
是的,有人一直都很清楚,一切要从娃娃抓起。之前毒教材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自罚半杯的处理结果通报之后,插图虽然整改了,但是在开学时仍旧有不少网友反映部分课本整改不彻底,仍旧存在着一些阳奉阴违的恶意,甚至,还有漏网之鱼。
不知这个算不算漏网之鱼?粗看好像没什么,仔细多看几幅图,发现全是小眼睛、眯眯眼,——这是西方刻意宣传和营造的东方大国形象。






某教材,这算是阳奉阴违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满满的恶意。

还是小学一年级,缺乏辨识力的小朋友





网友发出灵魂拷问:台湾去哪儿了?
这不禁令人想到孔大记者发现某大牌展现的中国地图。不论是上海,还是北京,中国的地图背景都是黑色的,这是什么寓意?台湾呢?宝岛台湾去哪儿了?


又一个网友发出灵魂拷问:这人怎么还在上面?

谁也没有想到,居然还有盗版教材?还好,赶紧报了警。



忽然想起两则旧闻。
一则是黑龙江某县花费70万人民币为岛国开拓团立碑的事情



5名男子因为对此不满,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抗议

然后,这5名男子因为打砸此碑,被当地警方带走了,据说还是特警……

后来,有网友揭露了一些情况,人们赫然发现:

另一则旧闻是日本侵华士兵邮寄回本土的信件。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专门建立了为士兵服务的邮寄系统,即军事邮便。
后来,军事邮便中的一些信件被发现,随后公布了出来。
1937年12月16日,一名叫宫本的日军大尉,给因残疾不能服兵役,而留在家乡的朋友吉川资,写了几封信:

   

 
一名叫崛越文男的伍长,是一个通信士兵,在他的信件中就描述了其所在的通信班是如果残杀中国人的景象。

在崛越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兵杀中国人就如杀一只鸡,杀一只鸭。面对杀戮他们并没有负罪感。从此以后,他所在的通讯班就爱上了屠戮游戏,根本不把杀人当回事儿。
“我们在杀中国人的时候,比杀一只鸟,还要轻松愉快!”说这句话的日本士兵来自奈良县,名叫冈崎茂,攻入南京那一年,他才22岁。
崛越也进化成了恶魔,他在自己的信中写道:
“我们得到了中国的首都,也得到了首都的女人;这是个没有出息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
……
更多的事实与记录,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了解一下。发多了,怕文章要被派去火星。
戈培尔效应: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对于一些事,唯有当代人才最了解情况;一旦这些人陆续离开人世,后世对于当年发生了什么,如果要了解,只能通过当时的记录。随着岁月的流逝与变迁,一些记录渐渐就会消失于历史长河,最终能够呈现出来的,会是什么样呢?
是谁书写的呢?
当侵华日军的形象变得模糊之际,参天大树也是枝繁叶茂。
杨枝依依,柳絮飘飞,往事虽如烟散去,但举国上下,路人皆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番情景,不禁令人想起1938年抗战诗人田间所作的那首诗(选自《抗战诗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