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碎女儿30万字小说手稿,封了所有课外书,爸爸:我是为你好!



文/素人远兮
一位初中女生,涂同学,特别喜欢写小说。
她说:有人记录生活的方式是写日记,而她是写小说。
涂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小说,一笔一划,5年写了50多本小说,30多万字。
这些小说里揣着少女的梦想,也践行着她的座右铭:腹有诗书气自华。

然而,梦想却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里,毫无预警的被无情地打碎。
这一天,涂同学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从来不帮她拎书包的爸爸,突然心血来潮,拎起了她的书包。
“怎么这么沉?”爸爸疑惑道。
不由女儿分说,爸爸蛮横地打开了女儿的书包。里面除了课本,还多了几本不应该出现在书包里的小册子。
待到看清楚原来是女儿写的小说后,爸爸非常生气。
回到家,他怒气冲冲的冲进家门,跑到女儿的房间,找到了女儿的“小说窝”。
当着女儿的面,翻出女儿用了三年,一笔一划写出来的56本小说,30多万字,一张一张,撕得粉碎!

女儿阻止不了爸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
涂同学的心痛极了,灵魂仿佛都被抽走了,随着破碎的纸张,落了一地,再也捡不起来。
噩梦还没结束,沉浸在自己怒气中的爸爸,又翻出了她的课外书,把每一本书,都用胶带封了起来,势要断了女儿“不务正业”的念想......

这一波令人窒息的操作,是真实发生的事,涂同学勇敢的在《少年说》中,向她的爸爸吐露了心声。
原来涂同学理科不好,数学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而语文成绩却因为写小说一向很好。严重偏科,是父女二人的心结。
涂同学坦言,她自己也想把数学学好,但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都学不好。
每天都会给自己打气:
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我一定要把数学学好。
然而现实是:
我就头脑发胀,很想睡觉......

基于对女儿偏科的焦虑,使得爸爸在看到女儿"不务正业的证据后,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令女儿伤心,自己后悔的事。
女儿当着同学们的面,质问自己的父亲:
你不是不知道,我的座右铭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毁了诗书,等于毁了我这身全身上下华丽的气质!

同学们的表情都是不可思议,而父亲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做的确实过分了。
他说,我也很内疚,但是,我的出发点......
后面的话,均是“老生常谈”,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猜出来了吧。

女儿说自己对数学没有信心,爸爸也只是干巴巴的说了一句:"我相信你。"

最终女儿没再说什么,哭着下台与爸爸走出校门。。。。。。

你们觉得女儿与爸爸和解了吗?
爸爸以"我是为了你好",就可以罔顾女儿的意愿,撕毁女儿的心血吗?
一句"我相信你",真的能让女儿化悲痛为力量,把数学学好吗?
我想问问看到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当你的爱好被父母强制放弃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或者,你有没有被父母逼着,学一项自己不喜欢的兴趣?
毁掉孩子的梦想,只需要做这几件事:
一、"我是为了你好",以爱的名义堂而皇之地伤害
涂同学跟爸爸走出去的时候,画面响起了主持人的背景音:
(如果)我女儿写了30多万字的东西,(我)把它撕了,绝对不可能,任何理由都不可能,无论它影响了什么,(我)看一遍都来不及,就这样撕了,天呐!

这位父亲以为撕掉了小说,就能让女儿正视数学的学习,简直就是"暴力执法",没有人性。
有不少父母很容易陷入这种"我是为了你好"的自我感动情绪中,不由自主地控制孩子。
用自己的方式以及自己潜意识里的梦想,帮孩子做规划,打磨孩子的未来。殊不知,是与孩子的梦想背道而驰。
电影《死亡诗社》中,尼尔想当一个演员,他非常热爱表演。但他的父母却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他们认为医生更加体面光彩,并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尼尔。
尼尔在自己的梦想与父母的期望中痛苦挣扎,他说: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

最终,尼尔没能通过挣脱父母的桎梏,自杀了结。
二、 偏见
即便到了今天,中国父母对于成功和某些职业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偏见。
对于一些新兴职业依然认为是"不务正业",比如网络小说写手、自媒体、电子竞技、直播等等......
尤其是电子竞技。

由于孩子沉迷游戏而出现的各类负面事件,导致玩游戏一直被广大父母诟病,即便父母在当父母之前,有过游戏的经历,也无法阻止他们对游戏的这种认知。

被游戏连累的电子竞技,即使已经被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即使竞技选手风光无限,也一时难以扭转大众的“偏见”,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仍然是“不务正业”。

但其实,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项目,一样需要训练、努力、拼搏,一样可以为国争光。
2018年的夏天,中国的电竞选手在国歌声中,带上了亚运会电竞首块奖牌。

一部纪录片展示了中国电竞行业的现状,名字叫做《电子竞技在中国》。希望对电竞有误解的父母,可以试着去了解一下。
“尽量不要有偏见,如果你不喜欢的话。”
纪录片首页打出这样一句话:谨以此片献给被理解和误解的青春!

三、欲望
扼杀孩子梦想的,除了不支持,还有一个“太支持”。
有一个女孩,从小表现出了过人的画画兴趣与天赋。
不到10岁时,她在电玩厅观察玩游戏的人的表情、动作,回家后,凭着印象画了一幅由几张纸拼起来的画。

画中活灵活现地还原了电玩厅中的人物姿态:有的兴奋、有的失落、有的踌躇,还有孩子和妈妈走失的画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幅画被老师拿去参加比赛,一举获得一等奖。
这个奖项直接刺激了她妈妈的神经,这位小朋友是这样说的:
我妈把我视为绘画奇才,千年难出,长大后一定可以拳打齐白石,脚踏徐悲鸿。
于是这位妈妈带着女儿开启了疯狂画画模式,到处参加比赛,即便女儿已经出现了厌倦情绪,依然不管不顾。
最终,女孩在有一次获得一等奖后,说什么也不画画了,画笔就此搁置。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质上已经精神死亡。”
—— 心理学家李雪晨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尚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鲁迅
孩子的选择未必是家长期待和希望的,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并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孩子。
—感谢阅读—
如果你有什么想跟我分享的
欢迎私信我哦~
关注 点赞 转发
我是素人远兮,
分享教育那些事儿,
有观点,有态度!
个人账号,良心原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您的喜欢
 是我更文最大的动力 
感 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