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听技术分享课,讲得比较泛。有用的点很少,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那种。
略显无聊,随手翻看了手机,看到了《暗网》,一口气读完了。
今天就结合以前对暗网的了解,浅浅描述一下这个叫作“暗网”的玩意。
所谓暗网,就是隐藏的网络。
通过常规手段访问不了,需要借助专门的工具,有些还需要授权,才能从互联网上访问。我们通常能在公共互联网(明网)上搜索到的网站只占所有暗网站点的百分之几。但是,相比较于明网的用户量来说,使用暗网的人数占比还是很小的。
暗网因为其隐蔽性高,常被不法分子用来犯罪。
暗网上充斥着毒品买卖、枪支买卖、器官买卖、人口买卖、身份信息买卖等违法交易,有色情表演、恋童癖等性犯罪,还包括暗杀、极端恐怖组织串联搞事等其它犯罪行为......
人性的阴暗面在暗网当中得到完整的呈现。
很多非法交易就这样在电脑桌前完成了。
尽管随着法制化普及,警方破案能力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良善的追求和对罪恶的厌恶,有些在暗网摸鱼的人离开了暗网,但是使用暗网犯罪的比例总体上依然很高。
暗网一直还存在。
笔者不太清楚暗网的技术细节,这里不谈太多技术。
大致是这样的,暗网在传播数据时,通过复杂的网络跳转,并层层加密,中间跳转节点很多,最后几跳又是随机的,让人很难追踪到他们的目标和源头。
目前常用的暗网技术包括洋葱路由(TOR)、隐形互联网计划(I2P)和自由网(freenet),其实现原理都源自1990年后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及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开发的洋葱路由思路。
由于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暗网的技术衍生还在继续。暗网交易一般用比特币作为支付媒介,其区块链账本、共识机制,多重数字签名技术等,正逐步被IT界借鉴和应用。
普通人接入暗网相对简单,但是后端技术还是很高级的。
要想突破掉暗网,需要极高的网络技术,且依赖一些特殊工具和复杂的数据分析。
暗网的主要支持者,有类似美国军方这样试图组建独立隐藏网络的组织,还有一些极端的无政府自由主义者,极端的cyber朋克,还包括违法犯罪分子......
暗网最初的设计目标是隐藏用户信息,有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但正是这一特性,暗网常被利用来进行违法犯罪。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可不必为了保护隐私而到暗网上买东西。
因为暗网上监管困难,所以暗网上诈骗的比例很高,你付了钱,别人不给你货,那是常有的事,你还没法追踪。报警时,警方是否受理还存在问题,即便受理了,警方也很难定位到对方的的位置,一般单个案件往往会不了了之。
现在明网上保护隐私的机制已经成熟,国内主流的几大电商网站不仅品类齐全、价格公道、质量也有保障,基本上是童叟无欺。
到暗网上瞎转悠的,往往会得不偿失。
再隐蔽的技术还是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从事犯罪活动难免会有人跟人的交互、物品交换、地址信息交换等。警方要侦破暗网犯罪,侦破成本相对较高,但还是可以做到的。
2013年,有“暗黑淘宝”之称的“丝绸之路”(silk road)被捣毁,其所经营的主要业务如毒品交易、军火贩卖、器官交易、人口交易等开始被公众所了解。
2017年7月,美国司法部宣布关闭全球最大的暗网交易市场“阿尔法湾”。截至网站关闭前,该平台中的卖家数量达4万人,买家数超过20万人.据保守估计,其累计交易额达10亿美元。
2019年2月,德国警方捣毁号称全球第二大的暗网平台“华尔街市场”。
2019年10月,美英韩宣布捣毁了全球最大的儿童色情网站。
2021年1月,发生在中国的案件,江苏盐城警方破获了一起在暗网贩卖5000万条个人信息的案件,涉案金额达1.5亿元。
美国作为暗网起源地,他们也在研究新技术打击暗网。
2014年,美国国防部启动了一个名叫Memex的项目,专门用来识别暗网匿名化访问,通过这项技术帮助警方查找人贩子、毒品贩子和恐怖分子。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发的一个名叫NIT(网络调查技术)的应用程序,那就更不得了了,可以绕开暗网对访问用户的匿名保护,直接获得访问者的计算机IP。
从趋势上,明网还是要取代暗网的,就像明规则终究要取代潜规则一样。
人心里的阴暗面,需要更多的艺术创作和运动交流来转化,从而让文明成为文明。
但是这种阴暗面似乎很难根除,因为有利益、立场的差异,纷争就会不断,有纷争就有暗黑手法。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公开的暗黑组织当属美国的军工集团,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无法绝对取胜的,就不亲自动手,或者以民主自由的名义进行贸易制裁和科技打压。
要对付暗黑力量,必须要凝聚起更强大的正面力量。
不论是技术上的,还是军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