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历史可以简单来看,不复杂。
前苏联曾经极大地威胁中国的安全,当年为了防止苏联打过来,毛主席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很多城市战后挖的防空洞就是应对可能的苏联入侵。1969年还发生了中苏珍宝岛之战。
著名的中美“乒乓外交”及随后的尼克松访华,都是为了抗衡苏联。不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席位的联合国大会投票中,苏联投了赞成票。这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所决定的。
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则希望苏中缓和关系,也做了一些努力。不过戈氏没干多久,苏联就解体了。
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2022年8月30日)对苏联的弊端有深刻的认知,希望通过改革挽救苏联的命运,可惜,操之过急。首先是因为苏联帝国积弊深重,其次改革涉及到太多复杂利益和认知习惯,戈氏改革并没能拯救苏联,最终还是解体了。
苏联解体的原因,还包括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势力羡慕美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他们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希望照搬美国的制度。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曾经一门心思向西方靠拢。
解体后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对西方抱有极大的期待和幻想,他以为苏联解体了,对抗就结束了,他还相信美国会遵照承诺帮助俄罗斯融入西方和发展经济。
1991年12月,叶利钦公开呼吁加入北约。过程很魅惑,结果很明显。
2000年,普京就任总统后,公开表示希望以正式伙伴关系加入北约。同样是空欢喜一场。
俄罗斯太过庞大了,如果北约吸收了俄罗斯,很难消化和弥合内部分歧,美国的主导作用可能会不复存在。既然如此,美国人怎么可能会真心地接纳俄罗斯?
而中国则一直在包容和交好俄罗斯。
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政治的相处之道,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中俄边界和与几个中亚斯坦国的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划清了边界,只在历史上尚未明确划定的范围上做了划分,并没有过多追究历史朝代的旧账。
中国与俄罗斯边界线稳定之后,中国西北方向,包括俄罗斯、蒙古和几个斯坦国的总计长约12000公里的边界线就基本稳定了。
当然了,俄罗斯也需要东南方向边界稳定,把精力更多放在欧洲部分。
就在俄乌冲突之际爆出的一条消息,中吉乌铁路可以于2023年开建了!这条于1997年设想规划的路线被搁置25年之后终于可以开建了,俄罗斯原本反对的理由是保持铁路宽轨,保持欧亚经济共同体内的货物流通。如今,俄罗斯需要战略上的“盟友”,西方的制裁让俄罗斯的经济大受打击,中吉乌铁路将是俄罗斯能源和资源出口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
中吉乌铁路,中国等待了25年,真的体现了中国决策层的战略耐心,而且一直在接力维持。
如今,基于经济体量和国际政治格局而言,俄罗斯已经不再威胁中国,反而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伙伴。
中俄合作关系是突破西方世界封锁和围堵的重要关系。
当然了,国际关系应该不限于中俄,不因为中俄接近就远离美欧。如果可能的话,还是要尽量维持与美欧的合作关系。
发展经济,合则两利。
若非别人不跟我们玩,我们不必自我孤立。
除非万不得已!
如果美西方国家突破底线拿中国的台湾问题搞事情,中国必须要展开统一特别行动。
也许武统的那一天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即便中国武统了,美西方(包括日本)也未必敢做太大动作。
毕竟经济联系是互利共赢的。
但是也难免有些人会蠢蠢欲动,因为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无法做到绝对理性的。就像俄乌冲突过程中,欧洲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只能舍弃价格较低的俄罗斯能源而购买价格较高的美国等地的能源。
中国统一台湾的行动发起之时,就是中俄关系起作用的时刻。
统一台湾,别指望俄罗斯武力帮忙,但是俄罗斯不捣乱,持续保证能源供应,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在中国有多条战略能源路线共存和俄美欧经济联系减少的背景下,俄罗斯也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样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