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中的葛晴晴案件,折射了人们对道德与法律的期许。



《底线》中的葛晴晴案件应该是有原型的。
网上搜了下,果然是,几乎每个案例都是有原型的。各种评论也是铺天盖地。正面的声音显然压过了蛊惑的声音。说明大众对良善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
江歌母亲江秋莲起诉女儿生前好友刘曦一案,与葛晴晴案有相似之处。
闺蜜好心收留,遇到危险时反锁房门,把闺蜜留在门外挨刀。闺蜜为当事人挡刀而死,被救助者却不能为遇害者家属提供说明。

也谈不上口头安抚,只是一味强调自己没责任。
果真没责任吗?虽然没有杀人责任,也算不上帮凶。但是基础救助没做到,后续安抚没做到。反倒因为被追问而心生恶念。
这叫没责任?
恶言相向,恶毒诅咒。其心可诛,其行可罚。

还有释放谣言,攻击死者和死者亲属。


这样的人,如果不被追究,这个社会的良知又将在哪里安放?

不仅应该要被追究民事责任,还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比如:毁谤、寻隙滋事。
(注:具体的法条要看实际的规定,当然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必要地优化,以维护社会公义。至于是否合理,应该有更多专业人士和大众的评判。)
以上图片,除了开头的剧照,别的都取自现实案例中的江歌妈妈的微博,其证据信息还是比较客观的。
江歌妈妈诉刘鑫侵犯生命权案二审已经于2022年9月中旬庭审完毕,审判结果尚未公布。
任何案件,都有裹乱的声音。但是更多事实被挖掘出来之后,绝大部分观众都能有个基本的是非判断。网上广泛的声音都支持这种正义的审判,说明绝大部分人还是拥有着起码的良知,拥有起码的道德底线。
网暴当然是有不适之处。但此时的刘鑫首先是一个过错方的事实不应该被掩盖。如果她配合说明情况,并且不向江歌妈妈发送诅咒短信,后来的事情就不可能会发生。。。。
相信二审合议庭法官能坚持原判。不要被被告的悲情恐吓住,坚持正义的声音。

这里,笔者补充一句:人们追求社会公义,不能仅凭一两个法官。所有的职业、所有的角落中都可能有人民的敌人。
社会公义,应该由社会大众共同维持。
守护这份公义,守护社会的良知,就是在为所有人营造更好的环境。
如果你不敢或者没有能力说出真话,也没关系,但是,至少要为那些敢于发声、敢于说真话的人点赞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