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康美案年薪 12 万独董承担上亿连带赔偿,近期 14 家公司独董辞职?


问题背景:
长期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给人“只会拿钱签字”的印象,但康美案后,独立董事或不再是一份“美差”。在集体诉讼动辄上亿元的赔款下,变成了一枚烫手山芋。
根据11月12日康美案一审判决结果,康美药业、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兴田夫妇等被告赔偿投资者损失24.59亿元,5位独董或原独董,有3位承担10%连带赔偿责任,2位承担5%的连带赔偿责任,对应金额分别是2.46亿和1.23亿元,迅速引起了市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5位独董大多来自高校,履职期间的年薪在5.09万元至16.8万元不等。
近期的公告显示,13日以来的一周时间里,已有富春环保、中马传动、广田集团、真视通等14家上市公司披露独立董事辞职公告,而本月在此之前近两周时间,相关公告数量也不过13条。
答:
因为工作的关系这些年也接触了一些独董,说实话,独董设立的想法看似很美,实操下来屁用没有,如果这个世界真有一个只拿钱不干活的工作,独董可能是最接近的。
独董最早的设计,给外来专业人士一个管理者的身份,能够独立发表意见,目的是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但实际操作中,独董其实是大股东找的,不认识大股东根本当不上独董。比如我在财务审计行业从业多年,是注册会计师,算是财会专业人士,按说可以当个独董了。但根本没人请我,因为大家不熟,万一猫叔乱说话怎么搞(我这人说话又直)。
大股东会请什么人呢?一般会请社会有名望的人,公司越大名气越高,这叫匹配,比如大厂这种规模会请知名经济学家,中小上市公司会找大学教授或者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什么的。但都有一个前提,就是都是熟人,或者是熟人介绍的,里面有个担保的意思。
一个给钱让你不要乱说话,一个拿钱保证不会乱说话,这是独董行业潜规则。
我举几个独董的表现吧。
A独董是个大学教授,博导,每次开会都是举手不说话,就有一次会上提了个要求,说自己带了几个博士做课题,想到公司调研,期间会发生差旅住宿吃饭的费用,想找公司报销(真不要脸,做课题当然会有经费,不从项目出找公司报,摆明了要占便宜)。当然公司也没理他,早几年独董这身份还能唬唬人,后来看他们P事不管,也不管不了,就没人把他们当回事了(当然大面还是给的)。
B独董因为任期到了,即将卸任,表现在的特别无所谓,开年度董事会,他衬衣扣子掉了,竟然现场让证代给他找针线,当着大伙的面缝扣子,一边是讨论议题,一边有人在缝衣服,这画面真是魔幻。
还有一次,几位独董积极提了一个议题,要求下次开会到外省去,比如云南、海南这样的地方,海外最好不过,工作娱乐两不误嘛。
上市公司一年最少开两次董事会,其实独董真正干点活也就是开这两次会,但还是有人请假不来,为了让独董老爷们能参会,上市公司车接车送,包吃包住,每次还要给五千到一万的红包,这才能把人吸引过来(给钱请人开会,这活真好)。
说了这么多独董的坏话,但客观讲,责任不在个人在制度。
以康美案为例,几百亿的货币资金不翼而飞,主要责任在管理层,次要责任在监管层(比如中介审计),独董的责任?还真不好衡量。
因为独董并不直接参加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到公司开两次会,负责一点的,开会前让财务把年报资料提前发一份看看,再负责一点的会提两三个问题要求解答,仅此而已。
问题是你能从财报里看出来什么?如果能看出来还要审计干什么。如果真有独董对财报数字有质疑,公司完全可以反驳——事务所已经审了几个月了,没问题!
大多数假报表都是在存货、应收款上做文章,财务、审计专业人士可以从报表上看出不合理的点,但找证据是非常难的,比如盘点时把别人的货拉来充数,发询证函不回函,让对方业务员配合做假等等,事务所真心想查都很难取证,更不要说独董单枪匹马了。
那么负责的独董能做什么呢?很有限。因为独董主要参与董事会,可以对上会议题提出疑问。比如某项重大投资,因为有可研报告,可以对投资的可行性提出意见,我就经历过一次独董对一个五亿元投资拒绝发表意见,最后这个投资黄了(事后看,独董的意见是对的)。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大多数决议都是关于年报、分红、人事任免,这些独董根本发表不了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前独董抢着干,是因为只拿钱不干事还不用担责。现在动真格的了,那辞职还是小事,以后找人都不一定好找(上亿的连带追偿,可以让独董破产了)。
怎么解决?直接把独董制度取消算了!
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求关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在右下角点下“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有财会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台提问,也可直接加猫叔个人微信号——maodashu2021,我会尽力回复来自公众号和微信的问题!
(欢迎转载、转发朋友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