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友翻购物记录发现自己买的国货十年都没涨价?从财务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


新闻背景:
近日,有网友发贴称自己2012年双十一在淘宝上买的北京方便面,整整十年过去竟然一点没有涨价。据了解该网友10年前还是学生时,在淘宝买过40袋44块钱左右的北京方便面,近期翻到购物订单才发现十年过去了,物价都在上涨,没想到40袋北京方便面依旧还是40多块钱,用券平摊后实付甚至不到40,令人不禁好奇它是怎么活下来的。
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答:
这个不奇怪吧,如果不是停产了,你要惊奇的发现很多电子产品不仅没涨价还跌价了。
我最近在研究一家公司的加工费定价合理性,就发现这家公司的产品定价已经十年没变了,但公司还有利润。主要原因嘛,工业化生产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工人工资是涨了,但工人总数减少了;原材料是涨了,但产量提高了,带来的是固定成本的减少,材料损耗的降低,有升有降,可不就平衡了嘛。
当然,食品类的主要成本是原材料,这十年原材料是涨幅最高的,按说方便面不可能不涨。我猜次要原因是效率提升摊薄了成本,主要原因还是营销策略问题。40块钱40包方便面,一包方便面65克,40包要用5斤面粉,而市场上每斤面粉2块左右,这就相当于把2块钱的面粉加工后8块钱卖给你。当然,方便面要加工用到其他原材料,比如油和调味品,但用量不大,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人工成本节约,大规模生产的因素,还是有利润空间的。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其他家的方便面在涨,这家却不用?这就是营销策略不同导致的。
北京方便面我是第一次听说,之前在各大超市也没见过,可见厂家放过了线下渠道的推广,而线下是最花钱的,广告推销,经销商、代理商、线下门店,每过一道手都要花钱,营销费用很容易超过商品自身的价值,说白了,我们这些年看了很多免费广告,但没少为之花钱。
北京方便面放过了线下主渠道,自然能省下一大钱,代价是名声不显,销量不高,产量自然也不高。所以论生产成本,搞不好它还比名牌要高一些。这也是它十年前不敢和大品牌正面硬刚的主要原因。
得益于互联网,现在营销重点已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线上的玩法更丰富多样,有时找到一个痛点或爽点,花少量的钱甚至不花钱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这次。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企业经营不能急功近利,如果搞不过竞争对手,就用心练内功,先活下去再说,只要活着,搞不好那天就找到方向了。
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求关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在右下角点下“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有财会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台提问,也可直接加猫叔个人微信号——maodashu2021,我会尽力回复来自公众号和微信的问题!
(欢迎转载、转发朋友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