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宿舍里最早起来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我毕业二十多年了,应该算有点发言权的。
我们宿舍起的最早的人是老七。
老七是个小个子,都说小个子的人聪明,这话一点不假。老七很聪明,高考分在班上就是前几名,大学期间也是班上第一,一直都是。
老七是当时宿舍人眼中是怪人,生活极有规律,不合群。
他每天按时起床,跑步、背英语、吃早饭,上课、吃中饭、午休、上课、吃晚饭、上晚自习,十点左右回来上床睡觉,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那时没有手提电脑,晚上熄灯宿舍会有个卧谈会,男生聊女生,女生聊男生,很是热闹,老七从不参加,他甚至没有女朋友,也没想谈过。
老七很爱干净,床铺整齐得像一直在军训;我很懒,床铺下可以找到肉骨头
老七很少参加同学聚会,也不喝酒;我是北方人,多少爱喝点,没事会找人聚聚
老七早上爱跑步,晚上爱学习;我早上爱睡觉,晚上想找女同学聊人生
老七有点文艺范,爱听音乐,爱唱歌,得过全校唱歌大赛第一名;我只会唱两只老虎,还跑调
老七是农村人,只会学习,不看杂书,四大名著都没看过;我出身在城市,自幼看了不少杂书,能天南海北的侃几句,就这点让老七有点佩服
但很明显我和老七不是一路人,也不算好友。
他从不说自己家里情况,我们也没关心过。
那会没有QQ,外地朋友交流主要靠打电话和通信,老七有个笔友,经常通信,有一年他的笔友过来找他,我们正在宿舍涮火锅,老七在教室自习。
笔友很奇怪吃火锅为什么不带上老七,我们有点尴尬,只好说他不好这个。
可能是看到气氛不对,笔友主动和我们聊了些老七的情况。
其实老七家之前是开矿的,小有资产,但他上大学后家里就破产了,背了很多债,老七上大学的钱也是借的,要说不参加同学聚会主要是没钱吧。
听后大伙有些惭愧,以前看他怪,总有点孤立他,一个宿舍,也没互相关心一下,这么干很不地道。
后来大伙的关系就有点缓和,但很快就毕业了。
毕业后还保持着联系,但话也不多。
知道老七去了昆山,混得很不错,在外企给老外打工,经常出国飞来飞去的,估计年薪早过百万了吧。
前几年我在出版社出了本财会专业的书,刚在朋友圈现了一下,很久没联系老七就默默的买了五十本,我开玩笑给他发了信息:谢谢老板!
其实我想说的是:谢谢你,兄弟!
。。。。。。。。。。。。。。分割线。。。。。。。。。。。。。
很多人看不上成功学鼓吹的自律。我也不喜欢那些所谓成功学,在我看来成功学就是你听他的忽悠,最后帮助他成功。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基本素质不一,境遇也大不相同,按一个套路的成功学都复制当然不可能有用。
但要想学有所成,个人认为有两点还是要注意的:
一是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当然不一定要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但过尤不及,好比吃饭时碰到一味好菜,可以多吃两口,但吃到吐就不好,留点念想还是个美好的回忆。
我以前就是个很随性的人,玩游戏玩通宵,一周有四五天在外打牌喝酒,在我看来饭吃八分,按时运动是个很困难的事。
后来身体不允许,试着克制自己,隔天跑个步,晚上少吃点,时间一长,习惯了那天不运动、多吃点反而很不适应。
二是做事要有目的性。
活到一定年纪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很多事还没干一天一个月一年就过去了。
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做点有价值的事。
如果事情实在无聊又不得不做,你就要想办法从中找到它的价值!
我平时不太喜欢应酬,感觉和陌生人说些没营养的话很没意思。但有些应酬又不得不去。
后来我发现凡事都有两面性,和陌生人聊天可以听到平时圈子里听不到的东西。比如某次和一个长辈聊天,听他聊了自己家乡宴席上的规矩,再与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相印证,看似不合理的东西其实隐含着很多道理。一有机会就可以整理成文字。
大伙都知道我是干财会的,但在知乎我的回答却很杂,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其实都是平时留心收集素材的原故。
有目的和无目的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同样是打麻将,有人就是找刺激,有人却把它当成社交工具,因此扩大了社交圈子。
同样是吃饭,有人酒到杯干,喝过后什么都不记得,有人就会暗暗记住对方的社会身份,如果有用还会多喝两杯,加深印象。
看似功利,但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求关注!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在右下角点下“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有财会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台提问,也可直接加猫叔个人微信号——maodashu2021,我会尽力回复来自公众号和微信的问题!
(欢迎转载、转发朋友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