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因为体育有竞争性——和别人竞争、和自己竞争;体育也有合作性。体育运动让我的女儿性格坚韧、懂得规划时间,为自己的人生制定目标。作为父母我们夫妻还有一个共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如果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像押宝似的,把父母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即便她取得了成绩,看似光鲜,人生也不一定幸福。女儿接触高尔夫时已经11岁,从年龄上讲并不算早。体育带给她特别重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特别像高尔夫,不打到最后一球进洞,永远不能说结束。
史若辰
11岁开始的高尔夫生涯
如果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女儿的成长有什么期盼的话,我的想法就是不管她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希望她能多开阔眼界,看到更大的世界,更精彩的侧面,有一个丰富的人生。
我的女儿史若辰(Rachel Shi)是1995年9月出生的,幸运的是,她从小就非常省心,非常独立。每一个妈妈当然都希望孩子首先把学习搞好,不过我还有一个想法比较坚决:体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小时候运动机能好,应该能学什么就尽量学。因为体育有竞争性——和别人竞争、和自己竞争;体育也有合作性,很多项目也是锻炼和其他人的互相协调与合作精神。所以我的看法是,体育锻炼除了带给孩子体能本身的意义之外,它对孩子的意志培养和性格养成也非常有意义。也能最大限度地早期开发孩子的禀性天赋。
我和我爱人都是业余高尔夫爱好者,自然而然地,女儿跟着我们开始接触高尔夫。我们看她有兴趣,也索性给她找了个教练。当时大连有位日本教练,曾是日本职业巡回赛的选手,在大连专门教孩子打高尔夫,现在学高尔夫的孩子多,但在当时还比较少。这位教练有着日本人特有的认真细致,有很多独特的方法来训练孩子们的基本功。现在很多家长都期望给孩子找“最好的”,其实不一定名气最大就最好。现在想起来,这位启蒙教练我们找得特别好,他不仅帮助女儿打下了很扎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还让她学到了什么是诚实、守时、礼貌、坚忍,女儿对这位教练非常崇拜,坚持在课余时间学习日语。当时还有几个孩子都跟着这位日本教练学习,他带领了一个小高尔夫球队,因为有伴儿一起学,女儿就显得对高尔夫特别有兴趣,比她以前学游泳、滑雪、网球等的兴趣大了许多。学打高尔夫以后,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闹,一起练球,他们彼此学习,也暗中较着劲儿,共同进步。
女儿接触高尔夫时已经11岁,从年龄上讲并不算早。而且在我们的理念中,学习放在首位,体育毕竟是业余爱好。所以总的来说,她练球的时间比别的孩子少,但是她进步特别快。除了技术之外,她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好,教练也夸她有天分,这让我们也深受鼓舞。既然女儿有兴趣,我们当然全力以赴支持她。坦率地说,在国内打球的确开销比较大,除了装备之外,打一场球下来一般要五六百元人民币。支持女儿打高尔夫,我们也并不是要把她培养成什么“贵族”。恰恰相反,它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运动,经常在太阳底下晒,皮肤都长了很多斑点。无论是下暴雨、刮大风,还是严寒酷暑,比赛照常进行。我们有时候也挺心疼她的,但她好像从来没有抱怨过。可能还是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战胜了其它。现在很多人评价我女儿,都说她身上有股子韧劲。在我看来,这跟她从小就参加这些体育活动分不开。体育带给她特别重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特别像高尔夫,不打到最后一球进洞,永远不能说结束。如果说高尔夫是“贵族运动”,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它的精神是高贵的。
更宽广的世界
2009年9月,我们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移民,是不是因为对国内的教育体制或者生态环境失望,纯粹是为了孩子考虑而移民。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比较消极。我是一名乐观主义者,我是从更积极的意义上去想这件事的。
移民为孩子,或为我们自己,一半对一半吧。我始终认为,不管贫穷还是富裕,人生的见识很重要。人经历得越多,人生越丰富,经历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所以我希望孩子能做一个“世界人”,早一点出去读书对她比较好。我自己呢,当年大学毕业就想出国,托福也考了,奖学金也申请到了,但是最后被使馆拒签。后来结婚生了女儿,放弃了出国梦想。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外贸业务,爱人自己做生意,当经济上有了条件时,女儿也长大起来了,我和我爱人对出国的想法一拍即合。
到了加拿大之后,由于从小就很重视她的英语学习,她在学校里的学习适应得比较快。高尔夫也没扔下,她继续参加各种高尔夫比赛,在加拿大的青少年高尔夫球手中排名十几位。我们跟她探讨过,她说,在国内,无论是因为学业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时感觉比较压抑;到了国外之后,她觉得同学都比较单纯,如果你很优秀,同学们由衷地赞扬你、为你喝彩。她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因为她,她所在的高中破天荒地在全省高中的高尔夫联赛中取得第四名。学校、老师、同学都热情地赞扬她,她也感觉很有面子,一年比一年更加开朗、自如。
在加拿大,有大量的公共高尔夫球场,打一场高尔夫球平均花费30加币左右,也就合200块人民币,也不需要花巨资买会员卡。社会又非常扶持青少年从事各项体育运动,女儿还被吸收进了私人高尔夫俱乐部,也不收取任何费用,因为成绩好,还经常代表俱乐部出去打比赛。
我们当初让女儿学打高尔夫,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而仅仅想把它培养成女儿的业余爱好。可是到了加拿大之后发现,北美的学校对体育特别重视。每个大学都有高尔夫球队,各个大学之间有比赛。高尔夫可以成为她的“体育特长”,为她的未来求学之路增加很多有利的砝码,有些“歪打正着”的意思。
高尔夫是个特别耗时间的运动,一上场半天下不来,有时候为了打比赛,还得请假耽误学业,比赛回来就得自己找时间补习。所以时间分配上我们有点担心她能否跟得上。孩子有时也很焦虑,又想在成绩上拿全A,又不想放弃高尔夫。但是让我们欣慰的是,她虽然偶尔有些情绪,但最终自己处理得很好。孩子有一次半开玩笑说:只有温哥华下雨,我才有自己的时间。我们听了有些不好受。的确,为了高尔夫,她放弃了好多其他女孩子都有的爱好。只有哪天学校放假了,偏巧这一天又下雨,她才有时间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出去看看电影什么的。有了要进美国名校的目标,她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坚持下来。
也许是常年出去打比赛,经历的事情比较多的原因,女儿比较自立,很有主见,不像这个年纪的其他一些女孩子,可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事事依赖父母。比如高中选课程,参加哪些社会活动,申请大学写的文章主题等都是她自己决定的。我们的家庭教育是“中西折中”式的,家长虽然会提要求,但更多是提意见,供她参考。另外,我和我爱人之间关系比较和睦,在教育理念上也比较统一。
2009年移民过来之后,我就做了全职太太,因为女儿参加的重大比赛全部集中在暑假,我和女儿到了加拿大3年一直没有回国。高尔夫比赛的地点比较远,有时候还要到海外参加比赛。出去比赛还要涉及订酒店、订机票这些杂事,甚至参加哪些比赛也要筛选,比如哪种比赛积分多,要上网查各种资料,比较复杂,这些也不能交给孩子来做,因为她还要顾及学业。没有一个全职家长,也很难应付。
我们夫妻俩还有一个共识: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要让孩子看到我们过好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也不主张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生活。如果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像押宝似的,把父母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即便她取得了成绩,看似光鲜,人生也不一定幸福。所以我在温哥华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直坚持在成人高中和大学里学习,有自己的朋友圈,经常出去和她们旅游、打球、吃饭,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停滞。女儿上了大学,我也回到国内生活,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我成立了英语口语辅导班、阅读原著小组,带动周围的朋友们一起学习进步。从头开始学习钢琴和油画,把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女儿看到一个生活丰富、精彩的妈妈。
因为女儿的高尔夫成绩不错,包括教练在内,很多人都动员她走职业道路。我们和女儿讨论过一次,还是暂时不考虑职业球员这条路。我想她如果能读一所好的大学,有一个她喜欢的专业,再和高尔夫球结合起来,人生可能更丰富一些。
从名校到华尔街
几年前,女儿到美国去看了几所很有名的大学,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等等,走了一圈之后,她对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情有独钟。其实选择哥大,我和爱人对她有些引导,希望她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一个大城市学习、生活。纽约这种国际大都市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肯定会对她未来的人生影响很大。我们就鼓励她为了目标而努力,她也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吃多少苦也是值得的。
美国很多大学都对体育方面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实行提前招生的惯例,每年基本上会招收将近20%的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进入橄榄球队,游泳队,体操队,击剑队等等。美国没有国家级的体育训练队,连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有不少都出自于大学的校队。经过大学四年的体能训练和体育联赛,有些表现优异的学生会在大学毕业后走向职业发展的道路。美国最富盛名的大学联盟-常青藤联盟最早就是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八所大学的体育联盟,而非学术联盟。而这常青藤八所大学的体育特长生的录取不同于其他美国大学,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是高中成绩和SAT成绩,学业成绩是否符合录取标准是由大学的招生委员会集体决定;二是看体育比赛的总体成绩以及孩子未来发展的潜力,这是由球队的主教练权衡考量的。
2012年春天,女儿升入11年级,她的教练带着她拜访了这几所学校,和每一位大学球队教练有了一到两小时的交流,相当于进行了一次面试。暑假到来,她又要开始打比赛,这一年的比赛成绩就相当关键。其中的加拿大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是加拿大最高级别的青少年比赛。比赛地点在阿尔伯特省卡尔加里市,从温哥华要坐一小时的飞机过去,我们从机场出来租了一辆车直奔球场,没想到,就在去球场的路上,出了严重的车祸——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只看到一辆车从对面车道冲出来,直接和我们的车迎头撞上,我们的车当时就冒烟了,当时消防车、直升机都出动了……女儿身上受了不少外伤,浑身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第二天就要比赛,她能不能准时去参加我们心里都打鼓。比赛一年只有一次,而且这个成绩是大学高尔夫教练特别看重的。女儿一开始也有点犹豫,觉得自己这样的身体条件很难参加比赛,我们虽然觉得惋惜,但也同意了:“实在不行就回去吧!”。但她想了一想,第二天一早还是咬牙起来坚持参加比赛,连续4天的比赛成绩还不错,都是70多杆。
2012年的赛季结束后,加拿大青少年高尔夫协会评选出女儿当选“美津浓”之星,这是一个传统的荣誉,每年度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会在全国几百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基于学校里的学业成绩和高尔夫比赛成绩以及为社会做义工的经历而评选出来的。有此殊荣,算是对女儿高中学习和体育成绩的一个肯定。
到了9月份,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给女儿发了录取邀请,她自己最终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大学的高尔夫球队学生,从装备到训练到比赛,所有的费用全部由学校负担,开销特别大,所以教练很少选择国际学生。当被哥大录取后,教练告诉我女儿:“你是我七年来录取的第一个非美国籍学生”。从高球运动到进入美国常春藤大学读书,女儿完成了华丽的变身,正像她高中时期的教练Taronne Atley所言:“我们这个BC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从来没有靠高尔夫球进到常春藤大学的先例,Rachel是第一个”。她的事例极大地带动了温哥华地区的青少年,尤其是华人青少年学习高尔夫的热情。以前女儿比赛时,周围的对手几乎都是韩国人和白人,现在赛场上华人青少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目前,女儿已经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队打了三年高尔夫,高尔夫已然成为她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刚到哥大的时候很不适应这种学习和生活节奏,学习课程安排得很满,每周不低于20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以及下场训练使得她完全没有自己的空余时间,开学的秋季和春季的高尔夫联赛基本上占用了每一个周末。穿着高尔夫球衣服和鞋在校园里走来走去的,是她的常态。上课的教授们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视同仁,因为比赛有时候请假,自己还得在飞机上、酒店里自学课程,有时候连期末考试都和比赛时间冲突,打完比赛还得参加补考。虽然非常艰苦,女儿因在大学高尔夫联赛中成绩优异而入选常青藤联队。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平均分3.7以上,因此入选了运动员优秀学业奖。而现在的她早已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忙碌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和社交活动,参加哥大的姐妹会、日本语俱乐部等组织。以大姐姐的身份指导学妹,使她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她们寻找实习机会。在哥大,她不仅仅学习到知识,重要的是从不同的教授和那么多精英同学身上,学习到为人处事,学到回馈别人,学会思考。
从大一开始的每一个暑假,女儿都积极地寻找暑期工作实习机会,尝试寻找适合她的职业。大一时在全美影视中介排名前五名的ICM公司实习,大二时在著名的保险公司AIG上班。这个暑假,女儿已经在纽约华尔街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实习了。作为顶级的投行,摩根士丹利招收暑期实习生条件非常苛刻,其录取率远远低于常青藤大学的录取比率。女儿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最后一天super day的面试,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六点,12名公司的高管一一面谈。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学业成绩,更多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分析驾驭能力,能够应付真实世界里千变万化的“完整的人”。在华尔街工作的银行家们很多都会打高尔夫球。他们认为运动员很有团队精神,良好的意志品质也让他们有更大的抗压性。所以作为一个运动员,尤其是作为一个高尔夫运动员在金融行业非常受优待。毕业之后继续在华尔街工作,是女儿未来的规划。
生活中,很多外界的因素可能是自己控制不了的,只有真正认识到那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专注它们并且做到最好,你才能成功。人生需要既能迎接挑战,也要适度放开;既能享受成功,也能释然挫折。
从高球到名校,从名校到华尔街,女儿用她的努力演绎了一个高尔夫球的青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