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和班上的男生讨论起电视剧里面接吻的画面(也是清奇的小朋友),我说,“每次看到接吻,我都莫名奇妙想尿尿。”
刚说完,那两个男生就开始笑,我奇怪地看着他两窃窃私语,好像知道了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好久好久以后,我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
* * *
十二岁的时候,学校开始教授生物课。开学第一天发下新课本,男生们就翻到人体生殖器官那一课,一边看一边笑。要学这节课前,班上骚动不安,气氛诡异,我故作镇定地翻开那一页,那两张图挨在一起,尤为显眼。
我们的生物老师是我年少时代为数不多的那种“很酷”的老师。她说大家不要笑,这是一堂严肃的课,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将是这一生中最重要认知。
整堂课下来,居然安安静静的。大多是人的课本上也记着满满当当的笔记,我自然也是,而且多堆在那两幅生殖器图片的旁边。
好像写的越多,越能掩饰掉些什么这两张图片最原本的意义,而上升到一种“知识”的高度。那个年纪的我还不懂得“欲望”的意思,不知道生理结构名称以外的其他任何东西。
可是一堂课下来,我也不明白,“精子和卵子相遇,形成受精卵”,而精子和卵子又是怎样相遇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问同桌,她也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回家问我妈妈,妈妈一开始是有点搪塞,“就这么相遇了啊”,我有点究根到底的意思,这时妈妈才松口,”男的小鸡鸡放到女的阴道里面去,就这样精子和卵子相遇了。”
我当时愣住了,很是震惊。“这样子啊……”
妈妈也没有再和我说些其他的什么。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半年后有一天,新同桌是一个男生,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你妈妈在家长会上,说你问她男的和女的怎么做爱。
我没有理他,他继续说,“夏偲婉你好单纯哦。”
然后整个初中,我就被冠上了“单纯”的名号。多年后再想,其实就是性教育的匮乏(当时连强奸的含义都是被同桌普及的)以及周边环境对于性方面的避讳所导致的性知识的匮乏。
* * *
十五岁的时候,“同性恋”这个词开始出现在校园里。女生和女生间出现了一种捉摸不透的关系,“友达以上,恋爱未满”,不知是谁用来定义这种关系,我至今也觉得恰到好处。尽管这句歌词的本意是形容男女之间的暧昧阶段,然后换一种方式去考量。
在当时的环境,很多15、16岁的女孩会觉得“同性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女生之间天然比男生之间更容易来的亲近,这种亲近的距离有时候微妙到难以把控,而双方却很难明白感情究竟到了哪一步。
在“同性恋”没有被合理对待、合理传播的年代,身为“同性恋”的青少年只能踏上一条孤独而隐忍的自我探寻道路。在飞扬跋扈的青葱年代,这可能被歪曲成一种酷,而在漫长的生活之往后,或许大多数真正同性恋才会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现状下,可以有多艰难。
* * *
二十一岁的时候,大学毕业去了青海支教。那次支教活动的支持方之一是一个叫做“爱心妈妈”的台湾组织,支教进行到一半,两位台湾阿姨来到了支教所在学校,看看我们工作进行的怎么样。
那天下午,两位阿姨和我们几个大学生聊天时,Linda阿姨突然说,“我想和你们说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厕所卫生情况是能检查一个地方卫生意识的标准,我们刚刚去你们厕所看了,是的,环境很艰苦我们能过理解(当时厕所是中国农村最原始的那种茅坑,自行脑补),但即便环境再艰苦,卫生也是可以做好的。你们的女厕所,女孩子的卫生巾扔的到处都是,我不知道是你们的还是学生的,但不管怎样我希望你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台湾这边对于小孩这方面的生理卫生教育一直都很注重,最近我们的课本也在改革,像现在在台湾,丁克家庭、同性恋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多,我们就教育小孩,不成家没有小孩的叔叔阿姨是正常的,那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他们这样生活会觉得比较开心,而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家庭可以是妈妈和妈妈,也可以是爸爸和爸爸,这些都是正常的。”
Linda 阿姨的话促使我在交流课上与孩子们提到了这一点,我尽力向他们解释什么是丁克,什么LGBT,而当我看到他们迷惑不解的脸,放下粉笔的那一刻尽是失意,“可是万一呢。”我这么安慰自己。
上周,看了几部关于留守青少年的纪录片和剧情片——农村里的小男孩躲在黑暗里看电视机中播放的黄片,嘻嘻哈哈地笑;县城里的少女将开启震动模式的手机夹在两腿之间,让男朋友给她电话来进行自慰;被人灌酒后发现怀孕,而并不知道自己被谁侵犯了的少女……当我终于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的如今,反观这一路以来自己对于性磕磕绊绊的认识,以及当下依然“谈性色变”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我庆幸自己对于性有着还算正确的认知,但依然感到了无尽的、庞大的失落。
我想起那时支教时台下几十张茫然的脸,在那间教室之外,又有多少张这样茫然的脸?在这种群体性茫然的背后,又会发生多少儿童遭遇性侵、青少年性犯罪的悲剧。
* * *
所以,当我看到那本《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截图时,并没有觉得多好,只是觉得合理。在现代社会这是一件极为合理的事情,没有必要被过度褒奖,那些媒体和微博博主断章取义的行为也不过是为博得噱头而已,却不料这本书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件普通且合理的事被人们视作难得且珍贵,这就显得有点可悲了。
如今,又传出了校方要收回《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消息。荒诞的剧集一幕接一幕,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让自己不那么荒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下单新刊「生育二孩」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