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辞职后,我一直在想,设计院工作的痛苦根源到底是什么?
最先想到的是,无休止的重复劳动。
例如,都2020年了,我们还在做16年项目的可研,这5年时间里,反复炒冷饭,改了又改,手头二十多个储备项目。
因为政策原因,项目一直没有核准,但也不能就这么放任不管,于是,随着技术进步,政策变化,一有风吹草动,就是一版新可研。
至于工时或者是合同金额呢?还是一本可研里某个主设人的工时,合同额也就始终是一本可研。
你工作时间越久,类似的活积攒的就越多,以目前设计院市场开发绝不放过任何机会的风格,正式落地项目的数量一定远远小于储备项目的增量。
而新员工?几年都来不了一个,来了也很难待得住。
于是乎,你发现,当你成为设计院骨干的时候,真的骨头都快被打断了。
这种项目不断积攒,需要技术人员去维系市场的压力,远远比重复改单个项目图纸的压力要大的多。
工作十年,每天上班时间,你可以接到不同业主不同项目负责人的电话,你在白天根本没时间画图,晚上业主下班了,才能赶一赶项目进度。
但习惯了,也还好。
再深一层次,更多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工作,而是你忙碌的时候,有些人却过得潇洒自在。
不患寡而患不均,设计院是个很矛盾的地方。
强调全方位服务好业主的都是当上中层干部或者院领导的老人,但很多真的都是嘴上说说,做?当然要小年轻去做。
和那些领导同一个年代或者小个几岁的那一批,很少有真的扛得起来的,大多数干着干着就开始统计每天吃饭几人,加班几人,拿着主任工的收入,干着工会后勤的活。
至于一帮有样学样的年轻些的老油条,深得摸鱼精髓,叫惨哭穷耍无赖啥都做,就是不干活。
而和稀泥的领导,在工作分配上,往死里压榨所谓的骨干,收入分配上却讲究个一碗水端平,论资排辈,你想多拿?对不起,洗洗睡吧。
这一点,这几年虽然有所改善,但收效甚微,很多工时考核制度都因为年终奖分配制度,成了朝三暮四耍猴玩的招数。
收入和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分配制度不公平,人才流失会越来越严重。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行业下行,设计院的改革看不到希望。
20年前,主辅未分离,庞大的市场蛋糕,几乎就那么几家院稳稳吃走。大家挣得盆满钵满,也就不计较你多做我少做了。
现如今,各种二代塞进设计院里,各种老油条弄得工作环境乌烟瘴气,项目少,市场要跑,还得EPC、全过程咨询。
我自问不是劳模,也不想英年早逝,如果整天逼着自己去适应这样的工作,不痛苦才怪了。
注:写这篇文章时,我离开设计院不久,一肚子怨气,回过头来看,设计院也在改变,有些人付出了也终有回报,老油条们也越来越难混了,算是好结局。
-完-
往期精彩文章:
设计院众生相——东南硕士北漂记
注册人员需求大减,持证工程师们该何去何从?
惊!有人在B站晒设计院工资,入职三年就拿25万!
随意裁员降薪,设计院为何敢如此嚣张?
离开设计院的人都去了哪?
什么样的人在设计院算是废掉了?
如何看待 B 站视频「关于我在设计院当牛做马大半年拿了 1381.81 年终奖这件事」?
欢迎点赞在看,多多转发,戳下方卡片可以直接关注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