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10点,关注我了解更多设计院的故事。
1、收入降了,门槛没降
前几天发的文章里让大家投了个票,发现年终奖10万+的人占比还挺高,结果后台有人留言说:月发2000,年底10万+的人不在少数,工程师们的收入堪忧啊。
自2008年以后,设计院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与之相应的招聘门槛却丝毫未变,甚至还从985本科提高到了双211/985硕士以上。
当然现在的985硕士确实不如十多年前的985本科来得稀缺,但好歹也是一众做题家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年轻人,把人忽悠瘸了,给人这点钱打发了,不合适。
看着高中不如自己的同学,学了计算机,走上人生巅峰,自己在设计院里被社会毒打,有苦难言啊。
2、地位变了,但又没变
很多早已脱离生产一线的老员工沉浸于设计院往日的荣光无法自拔,张嘴就是咱们设计院出去的人如何如何。
年轻人有苦难言,院内部的沟通和配合就好比鸡同鸭讲。
久而久之,年轻人看着天天以专家自诩的老员工拿着自己两倍的收入,想着晚上回那套房住。
自己风里来雨里去挣着辛苦钱,对着高不可攀的房价发愁,心态失衡。
3、没了情怀,就剩大饼
常说私企老板爱画饼,但人家好歹愿意用真金白银忽悠你。
设计院的领导在思想建设上,绝对甩私企老板几条街,因为他们没办法提高你的收入,只能靠梦想,让你买单。
如果听多了他们画的大饼,你会发现,设计院领导想要的员工要满足以下几点:
年轻、愿意干活、不在乎收入、无所谓加班、没有节假日概念。
家庭小康及以上、上无老下无小,终身不婚不育。
身体强壮,最好不会生病,意志力坚定,哪怕生病也能坚持在岗。
4、人才错配,行业畸形
曾经去大西北做项目,对接的业主从小梦想做理发师,无奈技术不行,转道上了厨师学校,让社会毒打后,又被牛逼爸爸安排进了某电力央企,人生经历可谓丰富。
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了点,但在曾经的垄断行业里(电力、石油),类似的业主不在少数。
而设计院的员工,基本科班出身,不一定都是名校吧,但本科及以上占到了大多数。
客观而言,业主单位的年轻人整体素质,不如设计院,可哪怕清华毕业的博士也得努力迎合中专业主天马行空的想法。
以上,市场化是设计院的必经之路,随着工程行业的红利消失,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饱和的人才供应必然导致从业者待遇下降。
而褪去高新技术外衣的设计院,作为新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对于名校毕业生而言性价比确是越来越低。
-完-
往期精彩文章:
设计院众生相——东南硕士北漂记
注册人员需求大减,持证工程师们该何去何从?
惊!有人在B站晒设计院工资,入职三年就拿25万!
随意裁员降薪,设计院为何敢如此嚣张?
离开设计院的人都去了哪?
什么样的人在设计院算是废掉了?
如何看待 B 站视频「关于我在设计院当牛做马大半年拿了 1381.81 年终奖这件事」?
欢迎点赞在看,多多转发,戳下方卡片可以直接关注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