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历史段子看人生,后续会连载,敬请交流!

  再看一个故事:
  乾达婆王问佛陀:“迦叶不是大阿罗汉吗,应该是诸漏(烦恼)皆已尽了的,怎么还会有余习呢?”
  佛陀:“迦叶已经没有余习了。”
  乾达婆又抚了三次琴,结果他看见大迦叶又跟着琴声跳了三次舞。
  乾达婆于是又对佛陀说:“迦叶情不自禁地跟着跳舞,难道还不是习气吗?”
  佛陀:“迦叶根本没有跳舞啊!”
  乾达婆:“世尊,难道您也打妄语吗?”
  佛陀:“没有妄语,你抚琴时,是不是山河大地都奏起了美妙的音乐?”
  乾达婆:“是的。”
  佛陀:“你所看到的迦叶也是如此,所以他确实没有跳舞。”
  乾闼婆这才醒悟过来。
  这个故事告诉也我们,人们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执念牵制,从自己的执念中生出种种妄想,还固执地以为这些妄想都是真实不虚的。乾达婆王抚琴的时候,在他的心中,整个山河大地、木石花草,所有周围可见的东西,都化作了琴声的伴奏,周围的人也会跟着节拍起舞。事实上,这些东西从未曾伴奏过琴声。
  烦恼都是“自我”造成的。根源就在于由“自我”而生出的种种妄想。所以佛陀说要“无我,无我所”。
  伏尔泰也有句话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三)烦恼取决于如何解读
  1、心理学的ABC理论
  心理学里面有个ABC理论,A是引发情绪的事件,B是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通常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就会找A及与A有关的人和事的茬。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情,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人从中看到希望,有的人却看到的是灾难。为什么?只是对事情的诠释的角度不同罢了。
  与其改变外在事物,不如改变我们的内心来的省事省力。而且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状态后,环境也随之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2、占卜中的文字解读
  古代打战或者有重要的国事活动前,都会进行占卜或者占星,准确与否不说,就单在如何解读的问题上就很有学问,下面看几个实例:
  (1)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于是用龟甲来占卜,占卜的结果不吉利;然后用蓍草占卜,结果吉利。晋献公说:“按照蓍草占卜的结果办。”
  (2)《六韬》中说,周武王准备讨伐商纣王,让散宜生分别龟卜和蓍草起卦,龟卜没有结果,蓍草乱作一团,占卜失败。到了发兵前夕,连日暴雨,兵车难行。发兵之日,军前旗帜又突然断为三截。散宜生综合各种现象,认为不是吉祥之兆,不宜用兵。但姜太公不以为然,对周武王说:“龟甲只是一片枯骨,蓍草只是一把枯草,它们怎么能够分辨吉凶?连日暴雨是在为兵士们刷洗兵甲天在洗兵,旗帜断为三截,是提示我们要兵分三路。周武王最终采纳了姜太公的主张,起兵伐纣。军队行进当中,又一次遇到大风雨,旌旗折断,周武王战车的马受惊而死。周武王再一次犹豫起来。姜太公大怒,烧掉龟甲,折断蓍草,亲自率军渡河杀敌。周武王只好跟随上来,最终灭掉商纣王。
  (3)当年,朱棣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准备造反,可是要起兵的时候,朱棣居住的屋子瓦片却掉了。众人都很害怕,因为“瓦碎”并不是什么好的征兆。但是姚广孝却不这么认为。姚广孝是怎么解释的呢?“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黄瓦了。”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解释,本来还没有信心立马就热血沸腾了,后果然胜利了。
  (4)拓跋珪将伐燕,命太史令晁崇卜之,晁崇算完说:不吉,今日是甲子日,昔日纣王败于甲子,谓之疾日,历来为兵家所忌。拓跋珪说:废话,纣王败于甲子,难道周武王不是胜在甲子?遂出兵,大胜而归。
  选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往往也有利!
  3、上面提到的ABC理论,B是你对事情的诠释,对事情的诠释其实并不只是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的分解诠释:
  (1)在好的和坏的之间选择积极的。最典型的就是一个老段子:有个老太婆,两个女儿,一个是卖草鞋的一个卖伞的,雨天她就为卖草鞋的女儿担忧,晴天又为卖伞的担忧,有人给了个好建议,为什么不反过来了,从此,老太婆就快乐多了。
  (2)没啥开心事,你还可以选择避开烦心事。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情节至今记忆很深刻,那就是江南七怪送别郭靖时,朱聪针对郭靖傻呵呵的执着样,叮嘱了四个字“打不过,逃”!因为他知道郭靖傻乎乎的性格,不逃的话迟早会被打死。那么如果不避开烦心事,迟早被烦死。
  (3)烦心事不可避免,你还可以选择积极的一面。二战时期纳粹轰炸伦敦,英国人十分有风度,不以为动。牛津街有一家店铺,日日轰炸期间挂出牌子,Open As Usual(照常开门),过一日恰好一炸弹丢在附近,店面被炸开一个大洞,遂挂出新的牌子:Open More Than Usual(比平常开的更大了)。
  (四)烦恼往往是自己送给自己的“负面”礼物
  清人蒋坦的《秋灯琐忆》,写自已与妻子秋芙的事。情致摇曳,且甚风雅。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阴,荫蔽帘幕。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云:“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续书数行云:“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前人多事种芭蕉,后人心绪太无聊!风风雨雨常常有,管它潇潇不潇潇!
  最经典的是最后一句:后人心绪太无聊!风风雨雨常常有,你管他下不下雨。
  佛教唯识论里面,常以蛇、绳、麻作比喻说明三性。比如,夜间见到绳以为蛇,实际上绳并没有蛇的实体,只是妄情迷执以为是蛇,是徧计所执性。绳由麻等种种因级编织而成,是依他起性。绳的实性是麻。是圆成实性。三性的理论,是佛教唯识宗概括分析世界万物的重要观点,是讲世界万物怎样形成,什么是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以及虚假的现实世界和绝对真实的本体世界的关系问题;
  这里套用一下这个观点,也可以说:烦恼就是徧计所执性造成的,你不添加,他就会大大减少甚至不会有!
  再看看下面牛人们的见解:
  1、奥卡姆的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种理念在于强调我们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到月亮不要联想到地上霜,不要随意加上个人情感与猜测,而且人特别容易被语言左右,所以要尽可能简单扼要说出实在事物,只管客观,不要添加主观!
  2、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句话在前面也有所提及。有人认为这句话也是阳明心学里面最可怕的实用甚至是最可怕的一句。我们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的无序流动,有时还会形成一团乱麻。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如果心不动,就会像一面空明的镜子,空镜本身是不会有灰尘也就是麻烦的,只要出现,立刻显现予以排除。
  3、六祖坛经里面也有一句经典的论述,叫“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徒弟们不解其意,于是请慧能开示,慧能解释说:所谓有伎俩,就是有功夫,心有所住,就是着在功夫上了,这就是法执,是不行的。思想也用不着断,断了就不能起作用了,如果思想断了,就像一块大石头,那还有什么用?凡事一念不生,同样也不行,所以我说‘对境心数起’。就像我们说法、听法一样,也要起心动念,虽然心动念而不着相,等于没有起心动念。菩提表明佛之真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即使修炼成佛,也没有增加一分,又如何会有所增长呢?”
  4、宋代周邦彦的《鹤冲天·梅雨霁》: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最后一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的意思是:此时的情绪像此时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就像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悠闲快活。
  5、无门慧开禅师“无关门”的第十九则《颂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五)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出自戏剧作品《禁闭》,剧中的主人翁之一加尔森悟得地狱之中并无刑具的道理:“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直白点说:你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就是身处地狱了。
  再俗一点的说: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的生活将变成一件裤衩。别人放什么屁,你都得接着。
  个人觉得对他人即地狱,还可以有一个层面的理解,那就是如果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甚至以优点比自己的缺点,那更是地狱。
  对这一问题的破解之道,就是要全面的看待问题。
  前些年朱德庸先生的一期漫画——《跳楼后看到了什么》很经典:
  前些年朱德庸先生的一期漫画——《跳楼后看到了什么》很经典:
  漫画中一个绝望跳楼的小女孩,当她从十楼窗口落下时,她看到了曾经恩爱著称的阿呆夫妇正在互相殴打;当她坠到九楼窗口时,她看到了平常坚强的Peter正在偷偷哭泣;当她坠到八楼窗口时,她看到了八楼的阿妹发现未婚夫正在和自己最好的闺蜜上床……当她坠到二楼窗口时,她看到了莉莉正在看她那结婚半年就失踪的老公照片。此时此刻,那个绝望跳楼的小女孩后悔跳楼了——在她跳下之前她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确实,我们常常对内,放大了自己的不足,对外,忽略了别人的不完美的一面。
  再看个段子:
  唐朝宫廷的侍卫张又新,与虔州的杨虞卿是好友,也很敬佩和羡慕张。杨妻李氏品德高尚但相貌丑陋。杨虞卿不介意,对她特别敬佩。张又新曾经对杨虞卿说:“我年少时就有了美名,不担忧仕途。只希望能得到美貌的妻子,一生的愿望就满足了。” 杨虞卿说:“肯定能如愿以偿。”
  过了几年,张又新结婚了,是个高官的女儿夫人却也是个丑女,非常不称心如意。一次,张又新遇到杨虞卿,就连连抱怨,说娶的夫人不漂亮,你当年的话根本就是忽悠。杨虞卿说了句:我夫人比你的还难看。” 张又新大笑,于是和好如初。张又新还写诗一首自嘲: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意思是说,一朵高贵的牡丹价值千金,就以为颜色越深越艳丽的才好。现在满园牡丹纷纷盛开如雪似絮,真是辜负了看花人一生的心。这也是男人”花心“一词的的由来。
  这个例子也说明,有时也需要有点阿Q精神,看看比自己好的人的不足之处,至少心里能平衡许多。
  最后再来个国外的: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一代雄主,超长待机。
  修凡尔赛宫以固王权,攻荷兰低地而震欧陆。是联统伊比利亚,刀插神圣罗马,手撕了犯法同盟包围圈,法兰西一时间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强权。私生活也牛,少年风流,情妇无数,特别喜欢艺术,所谓“太阳王。活的还特别长,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后面直接曾孙子即位,在位72年110天,可谓有记载的帝王中排第一的。这样的生活绝对令人羡慕吧。
  但咱们再看另外一个简历:
  9岁-感染天花,宫廷御医的推荐治疗方法是——放血,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才回来!
  16岁之前-性病缠身,早早的就成了秃头!
  25岁-麻疹
  爱吃甜食-40岁之前牙齿几乎拔光了,有一回拔的时候把蛀牙连着一块上颌骨都给拔走了。只好掰开上颌,用烙铁灼烧,而全过程并没有麻药。好了之后嘴里上面漏了一个洞!
  长期便秘,据说一生灌了2000多次肠。因为又是便秘又是久坐,最终还得了肛肠瘘管。就是屁股穿透了,又多了一个洞,需要在自己的内裤里缠着绷带。
  这个也是路易十四!
  第三节 伤心太平洋 需要一扁舟
  伤心痛苦也是人常见的负面情绪之一,实际很多上面提及的对待麻烦的方法大多也都适用于痛苦,只是痛苦一定程度上是烦恼的升级版,负面的感受也更强烈,所以这里也作为一节。
  (一)、痛苦的最大特点:越陷入越痛苦
  1、“莫比乌斯”是一个拓扑学概念,即用一个纸带旋转半圈再将两端黏上,会发现只有一个表面和一个边界。意喻着人总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事件无止尽循环永远逃不出这个怪圈。是对人困在痛苦中无止尽恶性循环的一种比喻。
  2、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被贬官。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很难吃,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停地唉声叹气,苏轼却很快把面条吃完了。他望了黄庭坚良久,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而去。人生也是这样,越咀嚼越苦!
  3、多年前的南非:有一次庭审曼德拉之前,公诉人Bosch突然撂摊子不干了,他跑过去跟曼德拉握手,说: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我不想把你给送到监狱里去。曼德在结束27年的牢狱生涯后,对虐待他长达27年之久的三个人平静的说:在走出囚室,经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那一刻,我已经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把悲伤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4、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半个小时后,教授又把这个笑话讲了一遍,只有一半人略带笑容。当教授第三次讲这个笑话时,没有人再笑了。最后,教授说:"是啊,既然你们从不因为同一个笑话一次又一次的感到快乐,为何总因为同一个理由持续悲伤呢?
  5、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法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法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女士:前几年。法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女士:当然很臭啦!法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女士:拉完就冲掉了。法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说我被这东西臭过?女士:那多恶心!法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二)离苦得乐的几叶扁舟​
  1、真痛了就放下了
  一个内心处于痛苦的信众对老僧人说:“我放下不一些事,也放不下一些人”“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老和尚微笑回答到。信众追问道:“这些事和人对我来说很重,都是我这些年辛苦努力而得来的,让我放下真的很难!”老和尚就让他手握着一个杯子,然后往杯子里面注入开水,哎呀一声,这个信徒就把杯子放下了。老和尚开示说,真正痛了就放下来了!
  真正感受到了痛苦带来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自然就拼命想放下了。
  2、以痛苦为俗:
  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听说元镇(倪瓒的字)善长画画,
  就派人送来绢布和钱财求画,倪很生气当场撕绢,
  说“我活着不是你们王府的画师"
  后来张要杀他,经人说情,打一顿鞭子。
  倪挨打时一声不吭。后来有人问他:“打得痛,叫一声也好!”
  他竟说:“一出声,便俗了。”
  3、主动面对:
  有一首短诗,叫《挫败》
  像在大雨中被风吹坏一把伞
  有些人学会买坚固的伞
  有些人学会雨天不出门
  4、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某年,张大千家遇大风暴,众人皆紧闭门窗,唯大师自将宅子前后门打开,暴风过境,各家多有损毁,唯大师家宅完好无缺。有字画受潮浸湿,大师用水再将其全部润湿后熨平,完好如初。后有人请教奥妙,大师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世间诸事,敞开心扉,顺其自然!
  5、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 
  法国的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到了晚年,全身的关节都坏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绘画,他的画架也是特制的,有活动的轴可以将画布升降移动。由于两手的关节都已变形,无法拿笔,就将画笔绑在手上,朋友看他作画如此艰苦,问他何不放弃,他回答说:“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他至死都没有放弃他的画笔,他就死在他的画架旁。
  6、提升高度
  我站在1楼,有人骂我,我听到了很生气。
  我站在10楼,有人骂我,我听不清,还以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楼,有人骂我,我放眼望去,只有尽收眼底的风景。
  一个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他没有高度。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7、解法是觉察
  答案就在“诸法无我”中。当我们认识到世界为和合现象,了解空性,那也就明白,执着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幻象。应对幻象的方式就是觉察。实践觉察的行为就是修行。
  8、感受痛苦本身
  这个我得举个实例:少年时,曾经练过一种锻炼意志的方法:把两臂从两侧举平,然后定势不动,方法很简单,但坚持很不易,大家不妨一试!一起练习的一个朋友竟然坚持了3个多小时,当时我诧异的问他咋坚持的,他的回答很有意思:日出西山落东海,愁也一天..乐也一天,反正胳膊举起来,不管你想和不想,疼都在那里;这时候你为什么要把时间都花在呲牙咧嘴上呢?为什么你不想想,它到底疼在那里,疼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你体察疼的本身的时候,有的时候反而忘记了疼,体察痛苦的时间越长,实际痛苦的时间越短,甚至是“进入痛苦,便无痛苦”
  9、心轻者可以上天堂
  埃及国家博物馆,有一件奇怪的展品。一只用精美白玉雕刻的匣子,大小约和常用的抽屉差不多,匣内被十字形玉栅栏隔成四个小格子,洁净通透。玉匣是在法老的木乃伊旁发现的,当时匣内空无一物。从所放位置看,匣子必是十分重要,可它是盛放什么东西用的?为什么要放在那里?寓意何在?谁都猜不出。这个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考古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埃及中部卢克索的帝王谷,在卡尔维斯女王的墓室中,发现了一幅壁画,才破解了玉匣的秘密。
  壁画上有一位威严的男子,正在操纵一架巨大的天平。天平的一端是砝码,另一端是一颗完整的心。这颗心是从一旁的玉匣子中取出的。埃及古老的文化传说中,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美丽女性,名叫快乐女神。快乐女神的丈夫,是明察秋毫的法官。每个人死后,心脏都要被快乐女神的丈夫拿去称量。如果一个人是欢快的,心的分量就很轻。女神的丈夫就引导那有着羽毛般轻盈的心的灵魂飞往天堂。如果那颗心很重,被诸多罪恶和烦恼填满皱褶,快乐女神的丈夫就判他下地狱,永远不得见天日。
  原来,白玉匣子是用来盛放人的心灵的。原来,心轻者可以上天堂。
  10、归零:
  梁武帝萧衍晚景凄凉.当乱军攻入皇宫之际,六十八岁的老皇帝问近侍:还可以打吗?近侍摇头,武帝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失去何憾之有?梁武帝信奉佛教,在皇位斗争激烈的南北朝,失去皇位之后能如此达观,也是难得。
  王莽的两个儿子都成了他上位或者权斗的牺牲品,当提到这件事时,他的回答有点狠,以前我不也没有儿子吗?
  11、知足者常乐
  罗斯福担任纽约市警察局局长时,一上任,就有个小偷跑到他家里偷了不少东西,这让他相当尴尬。更尴尬的是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罗斯福写了一封公开信作为回复。他在信中说:“谢谢你们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12、用苦痛换来欢乐
  贝多芬多愁多病的一生里却创造出大量的传世之作,在苦难深处,他仍然怀着对光明、美好和快乐的向往,在他无声的世界里,他为我们谱写出那么多绚丽的、悲壮的、欢乐的、动人心魄的伟大作品。而欢乐颂,可称为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个期间也正是他人生中近乎最痛苦的时刻,以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苦痛换来欢乐。
  后分享两个名人的人生感悟:
  叔本华: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海伦·凯勒: 每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就会有另一扇幸福之门打开,但我们往往长久凝视着关闭的这扇门,而看不到已经打开的那扇门。
  第四节 三种重要的内在形态
  一 放松
  这一节的内容看似好像和以上三节不太相关,但以下内容确是安心的内在支撑,有些内容也是当今的心理学没有或者很少涉及的内容,但对于人的心理调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要说的第一种内在形态是:放松。
  (一)从几个关于放松的正反事例看其对人的影响
  1、反面的
  (1)心理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
  (2)华伦达是美国著名高空钢索行走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在事后说,这次表演肯定会出事,因为华伦达在上场前总是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次演出太重要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前,他只想着走钢,把专心于事情过程的本身而不在意事情的目的、结果或意义的心态,叫做“华伦达心态”。索的表演过程,而绝少考虑表演的结果。心理学家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
  2、正面的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劳舍尔和肖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邀请大学生听音乐,然后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大学生在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比如,“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听了音乐的大学生智商得分提高了8或9分。”这种现象就是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莫扎特效应”。
  从以上几个事例中,很明显看出放松有利于人的心态调整,对人的作用是正面的,反之亦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