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向小园· 图 | 网络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1975年,患有白内障的毛主席在成功手术后,兴奋之余再度捧起书本沉浸其中,然而令陪护医生没想到的是,不多时主席便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待医生走近询问,方知毛主席是被一首词触动,不禁伤古感时、情难自已。这首引得毛主席泪目的词,正是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或许你对陈亮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你一定读过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的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便是写给陈亮的。
陈亮,字同甫,辛弃疾挚交好友。犹记得,公元1162年,不过弱冠的辛弃疾孤身入敌营,活捉叛徒全身而退,而同年陈亮亦以一篇《中兴五论》大骂奸臣秦桧一伙丧权辱国,震荡朝堂。或许冥冥之中,他们的缘分早已注定。
公元1188年,陈亮听闻辛弃疾病重,跋涉千里前来探望,这一次二人相聚十日,一同说古论今、畅谈国事。
据《词林纪事》所载,此次相会辛弃疾曾言及南宋都城所存隐患:“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酒过三巡后,陈亮深思其意,不免后背发凉,因知这番话乃是借酒言说,“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于是连夜策马而逃,后修书一封,曰:“微露其意,假十万缗以济之。”
辛弃疾自知此为好友戏言,这十万钱想来定有他用,遂悉数寄予,并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而陈亮在辞别好友后,即刻前往建康京口(现南京镇江)观察地形,写下《念奴娇·登多景楼》,并于此后多次上书北伐。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宋·陈亮
开头两句,陈亮登高望远,不禁百感交集,叹自己忧国之心无人可知。紧接着从山川地形入笔,引出对朝廷无用的反思抨击。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一带,地势险要,鬼斧神工,它北临长江,三面环山,如此进可攻、退可守的天险之地却被朝堂当做天然的南北界限,全然不知利用其中优势来进取反攻。
如此偏安一隅不思进取,不禁叫人愤慨这“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昔日六朝凭险而偏安,只为保住少数人的私利,而今南宋亦步其后尘,萎靡不前,一心只想维护门阀大族的利益,全然不顾国之安危,着实荒唐可笑!
思及此,顿时忆起“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当年王谢两族,各个登高怀古、泪洒江面,然而却无人愿将收复江山之志付诸行动。他们仗着长江天险来自保平安,过着奢靡繁华的生活,全然不顾被异族盘踞的中原之地传来的百姓哀嚎。
明明可以凭借如此有利的地势挥师北伐,就像当年祖逖一般“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而南方一向不缺乏有着真才实干、胸怀大志的有为青年,如《世说新语》中,谢安之侄谢玄打败敌军,得谢安一句“小儿辈大破贼。”如《三国志》中:“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江南自古便不乏将才,一旦占据天时地利之势,何须忧虑敌军强大,自当长驱直入、收复失地,正可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全词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有纵论形势之恳切,亦含借古讽今之怒斥,其中的拳拳爱国之情更是流传千古,读之酣畅。
陈亮一生忧于国事,力主抗金、反对议和,更多次遭人嫉恨锒铛入狱,却始终不改北伐之志,更是针砭时弊,一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道尽多少千古兴衰之根由,而如此忧国忧民的文人志士,又怎能不令你我如毛主席一般心有动容,泪眼婆娑。
杨慎曾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年时光,转瞬即逝,多少的爱恨情仇、分崩离析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化为一笔青史。
尽管旧事难追、斯人不在,但流淌于民族骨血中的铿锵意志却经久不衰,延续至今。惟愿你我,鉴古知今、扪心自省。
—- END -—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