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诡异故事2——填十年大坑

  新故事:王八驮碑
  二姨屯子里的西河沟,发生了很多离奇的故事。今天这个故事的起源,也在西河沟。屯里郭老三(第一部泉子钓鱼吃的傻货,郭大明他爹)有个哥哥,郭老二。他家住在屯子东边,离二姨家不远。可能因为是哥俩儿吧,他也愿意打鱼摸虾的。每当农闲,他就带上地笼、鱼竿赶去牤牛河,钓不着大鱼那地笼也能整点小鱼小虾的打酱吃。每次回来都能弄点荤腥给家里添菜。他是家里说一不二的掌柜的,谁也管不了他,即便郭老三曾经被牤牛河发大水吓到过,劝他在家门口钓鱼得了,他也不听。这天天刚亮,他就催着媳妇蒸干粮,自己又把家什收拾妥当了,要去牤牛河钓鱼。
  到了河边,天已大亮。他找了个背阴的地方放下东西,又左右撒么着选下地笼的地方。这地笼需要下在水流缓慢的地界,一般小鱼会在这里休息觅食。那打窝的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玉米面加点碾碎的蚯蚓干磨成的粉,加一点点白面,一滴香油。这么和出来的食儿腥中带香,小鱼老喜欢了。每年翻地的季节,郭老二都会吩咐家里人,翻出来的大蚯蚓都给他收着,拿回家晒干留着做钓鱼料。这边他溜达了半天,才选好两个下笼的地点,将饵料小心的放进地笼,拿几块石头压住笼身,将绳子绑在了岸边他楔进地面的木棍子上。地笼下好,他就优哉游哉的在阴凉处甩杆钓鱼。他钓鱼已经钓出了经验,手虚虚的抚着鱼竿,仅凭借手感就能估算这咬杆的是草鱼、鲤鱼还是鲫鱼。因为每种鱼咬钩的节奏和轻重都不同。凭借这个手艺,他跟周边喜欢钓鱼的对赌过好多次,每次都是他说是什么鱼就上什么鱼。那两副地笼中的一副,就是这么赢来的。
  这天,他又钓上来两条二斤来沉的鲤鱼和几条鲫瓜子。看看天色要来雨,他就决定收杆回家。将鱼用草绳栓了,他起身去收两副地笼。第一副地笼里挤挤插插的能逮到二十来条手指长的白票子(东北的一种河鱼,基本离水就死。)。另一个地笼却只有稀稀拉拉的五六条小鱼。这让他挺疑惑,怎么两个地笼差这么多鱼货呢?等他将地笼底部的系绳解开往地下一抖,真相大白——随着几块压底石块一起掉下来个巴掌大小的王八。那小王八通体乌黑,两小眼睛锃亮,被郭老二按住龟壳捡起来时,它还转过头来要咬人。郭老二稀罕极了。这东西怎么会在这河里的呢?按说东北黑龙江这地方,是不应该有野生王八的。毕竟大冬天的零下三十多度,很多浅点的河都得冻绝底了,王八又不像鱼,它得冬眠啊,三九天不得冻成冰坨子了?郭老二觉得自己是捡到了宝贝了。这下他也不计较被这王八吃掉的那些鱼了。稀罕八叉的将这王八小心的用褂子包好,拿上鱼和家什往家赶。
  回家后,他媳妇儿看自家老爷们光个膀子就回来了,怀里还小心翼翼的兜着什么,不由上来询问。那郭老二只一个劲儿的让媳妇拿大盆出来,舀了半盆当院缸里接的雨水,这才将那王八放进盆里。这下全家都过来看稀奇了。见那王八在盆里游得欢,他儿子想用手去拨,差点被那王八一口咬在指头上。郭老二忙大声呵止孩子们不许伸手,又将那网上来的几条小泥鳅也放进了盆里。只见那王八行动迅速,一下子就咬住一条泥鳅,几口就下了肚,一会儿的功夫,泥鳅都进了王八肚里了。郭老二惊叹道:“这王八可真能吃啊,吃了我半地笼的鱼了。这么大点就这么能吃,肯定不是俗物啊。”她媳妇也插嘴道:“可不是么,这些年也没人在牤牛河里捞出王八来。这玩意长寿,虽然个头小,说不定多大岁数呢。你捞到了,咱家福气就到啦。”一家人喜气洋洋,都决定将这王八好好养起来。
  @奇思异想123 2022-12-08 20:32:19
  好有趣的故事,谢楼主辛苦码字,顶帖
  -----------------------------
  谢谢支持!
  屯子里是藏不住新鲜事儿的。郭老二在河里捞到王八的事情,没几天就传遍了屯子。大伙都去他家看稀奇。又都纷纷猜测这王八的来历。老人么,自然都认为这象征着长寿的王八是福寿,是奇缘,认为老郭家要走大运了。也有较真的,认为这王八就是哪家大富大贵人家豢养的,不知什么缘由跑出来,或者就是人家放生的,被郭老二歪打正着的捞了回来。郭老二当然要反驳这种说法:“放屁,你见过谁家放生这玩意了,放生后一冬就冻死了,那不成了放死了。”他当然就爱听人家说这玩意是天赐给他家的神物。于是大张旗鼓的在院子里挖了个大坑放了水,用沙子石头装饰了,还弄些水草浮萍的放进去,硬生生在自家院子里整了个大型水景。那王八在里面惬意极了。时不时的就爬出来在石头上晒太阳。饿了还有郭老二给他定时喂活鱼。这日子,比屯子里的鸡鸭鹅狗猪都好。它也挺神,养了几天就像认了郭老二为主,郭老二喂食它也不再惧怕,吃饱了就伸着个脖子晒太阳,郭老二伸手摸它它都不再咬。要是饿了池子里没鱼,它还要爬出来,追到屋里去找郭老二乞食。郭老二越发相信这么有灵性的王八是上天赐给他家的保护神,更加细心的照看它了。
  他家养王八的事情越传越广,后来蓝旗的老那头听说了,特意赶过来瞧。那时老那头还是那爷呢,坐着马车来,颇有体面。郭老二也客客气气的将人请进门,让他品评自己给王八建造的豪华大池。那爷对他这农村人的品味颇为不屑,倒是对着那王八细看了好久。啧啧称奇道:“先前我家表爷爷,就是京里当官那个,哎呀说了你也不认识,家里倒是养了一只。是下边人特意从南边带过来送给他玩的。那家伙,金甲金壳的,老珍贵了。我那表爷爷家里是多富贵的人家,养了那王八不知道花了多少金钱银子。听说这王八啊,冬天得猫冬,得用那上等细沙做窝,每天还得喷水保湿。我那表爷爷家烧的地龙,两个下人精心伺候着,这才保证那王八冬天不死。你瞅瞅你家这样子,可能养它长久?怕是你家冬天炕头都不热乎。这么地,你开个价,把它让给我。省的你把这金贵东西养死了。咋样?”说着就要上手去抓那王八。
  郭老二连忙拦着不让他动手。他老郭家是不富贵,可是让他拿着这王八换钱他却不干。这王八在他心里,那就是幸运和福气的象征,怎么可能让给别人。他道:“那爷,你别拿钱说事儿,话我撂在这,这王八,您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卖,千年王八万年龟,这是我郭家要传家的宝贝。拿钱可是换不走。卖了我家福气不就没了么。听说这玩意养好了,通了灵性,是能安宅的。”老那看他回绝的干脆,也较上劲了。挤兑他说:“就你家这穷酸样,还指望龟仙儿给你转运呐?你是不是还想着死了让这王八给你驮碑呐?告诉你,那得是皇亲国戚才有的待遇。比如你那爷我,我可是跟西太后连着宗呐。你呀,不配养这好玩意。”郭老二被他这番话气坏了。他闷声道:“那爷,你说我不配养这王八,我还不信这个劲儿了。我还非得养好了它。你别说,我就不信这身份血统的事儿。往上倒五代,您家未必这么显赫吧?您就瞧着,等我死了,这王八肯定得给我驮碑。哎,俺家啊,说不定就靠着这股子运气飞黄腾达呢。”
  “行行行,你养你养,我倒是看看,今年冬天这王八你能不能给养活,到时候冻死了,你可别心疼今天没拿我的钱。”眼看着俩人越说火气越大,旁边的邻居忙给劝开了。那爷愤愤不平的上了马车,带着不能带走王八的遗憾气呼呼的走了。郭老二挺将这个赌气当回事的,越发精心的伺候起这只王八来。他听说原来王八还要冬眠,就从河里淘来几担细沙,在炕梢砌了个沙池,将那沙子烘干放了进去。这年秋天,他更是早起贪黑的在收庄稼的空闲抓紧弄鱼,晒了一院子的小鱼干给王八当开春粮。收完庄稼,他又抓紧上山弄柴火,将那木柴堆了慢慢两垛,生怕冬天烧的不够热将王八冻死。
  果然,入了秋,天凉了,那王八开始懒得动了。要说这王八是有灵性的,它觉着冷了,就从池子爬出来,往外屋地下的炉灶旁边趴下。那地方也是老猫喜欢待着的暖和地界。但那在家上打狗子下咬鸡的老猫,见王八爬过来却不敢跟它争抢地盘,往往是王八没爬到,老猫就喵的一声就跳上了灶台。于是王八就舒舒服服的卧在猫咪给它暖好的地界悠哉的休息。天气更冷的时候,王八就入主了炕梢上郭老二特意为他准备的沙窝里。那年冬天是郭家全家感觉最温暖的冬天。郭老二只要觉得屋里不暖和就去灶坑添柴,她媳妇半辈子也没见自己丈夫这么爱进厨房烧火。她不由感叹人活的不如王八,给郭老二笑的哈哈的。
  许是屋里真的温暖,那王八并没有冬眠,它只是吃食的频率便少了而已。平时它就卧在沙坑里将自己埋起来,饿了就会从沙子里探出头来,等着郭老二发现它给它递鱼干。要是哪次郭老二发现的不及时,它就会拿爪子将挠那沙坑围着的石头,将石头挠的咔咔响。仅仅过了一年,那王八就肉眼可见的长大了一圈。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先前装它的木盆都显得小了。它也更加有灵性了,郭老二可以将它揣在怀里拿出去跟人炫耀,把它放在地上,郭老二抬脚走,它就在后面飞快的跟,像是遛狗一样认主。屯里人都啧啧称奇道:“谁说王八爬的慢的,你看郭老二家王八,郭老二要是会飞,它都能跑起来。”就这么着,郭老二也逐渐摸索出养王八的规律经验来。将那王八越养越好,那原本没有任何花纹的背甲,渐渐的也开始凸显出雕刻一般的花纹来。
  起先, 大伙谁也没注意,后来,还是在郭老二跟大伙在井边儿闲聊天时,将王八放出来透风,西山刘老看出来的。他细细的看了那王八背上的花纹,惊讶道:“老二,你家这龟,背上似乎是篆文啊。”啥?大伙听说这龟背上的花纹竟然还是种文字,更加惊奇,敢情这龟真不是一般的来历,否则背上怎么会有文字?自古就听说,每当朝代更迭或者天道有变,总是有灵兽会显示异象,什么鱼肚子会出现字条啦,黄河里会挖出带有文字的石兽啦。难道老郭家这王八也是这种情况?大伙纷纷聚在刘老身旁,七嘴八舌的问刘老王八背上写的什么。刘老虽然出自书香门第,可对这篆文的研究却不足,仔细辨认了半天才认出一个寿字,一个安字。其余的就认不出了。这两个字就够郭老二嘚瑟好久的。毕竟这是两个极好意头的,长寿平安么。还有比这更好的寓意么?财?福?切,平平安安长寿到老就行,俺们庄稼人就这么实惠!
  有了龟背上文字的加成,家里人对待这王八更好,家里弄点鱼肉,老猫都要退居一旁,先可着王八吃够才行。就这么好生供养着,那王八越长越大。十来年间,已经长得水盆那么大了。它也越来越通人性,郭老二甚至能像遛狗那样溜它出去,郭老二前面走,它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到了西河沟,它就下水游几圈,捕鱼捉虾。等郭老二洗完澡要回去了,它自己也吃饱喝足了,俩人再慢慢悠悠的往回溜达着回家。郭老二给它的池子几次翻修,几乎占了大半个院子。虽然这王八并没能在这期间显示什么神通,但是它的存在就给了老郭家一颗定心丸,似乎只要有它在,这个家就能平顺安稳。屯子人也都习惯了它的存在,每次看到郭老二溜它,总会上去拍拍它背上的文字,似乎从中能汲取一丝长寿的祝福。
  王八驮碑故事微博更新完毕,心急的朋友可以先去那边看看。
  @世上清泉 2022-12-11 22:32:34
  请问凝波老师微博名字也是凝波?我搜不到
  -----------------------------微博名字是凝波碎影。链接是这个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u/2917530305
  郭家人真没什么长寿的基因。从郭家老大起,他们哥儿四个,其余三人都是五十多六十出头就没了的。只有郭家老二,平平顺顺的活到了七十三。这个年纪,在那个年代的庄户人家里,就是高寿了。毕竟这期间,土匪、战祸、饥荒、瘟疫各种天灾人祸不断。但这老龟却都神奇的躲过了。它似乎有种神秘的直觉,每当有事情要发生,它就会在前一阵子跟郭老二散步的时候失踪。第一回是直接在西河沟里游走了。郭老二像往常一样往家走的时候,发现这乌龟并没有出水跟上,他沿着河沿找了好几圈,无论怎么叫那王八就是不出来。他忙跑回家叫上全家人出来找,一连找了三天,那王八影子都不见。一家人着急上火的不行。有人猜测是不是顺着西河沟游到了牤牛河去了。那条河可是又大又宽,如果去了那就不好找了。
  有人真心为他着急的,也有看热闹的风凉话说王八寻根儿去了的。最后还是去问了刘家老蛇说没走远,自己能回来。结果就是那段时间屯子闹土匪,土匪听说这家养了那么大的王八,觉着稀奇要来抢,可是愣是白跑一趟。有了全屯子的人作证那王八自己跑了,土匪才没为难郭家。过了两个月,郭老二媳妇去西河沟洗衣裳,等洗完衣裳往回走的时候,却见那大王八正趴在道边瞪眼瞅着她呢。见她迈步就跟上了。老龟的去而复返很是让屯里人惊奇一阵子。郭老二萎靡的精神也振作了。第二次老龟又不告而别的时候,他就没那么着急了,心里似乎笃定那老王八依旧能回家来。果然,那王八总会在灾祸过后又悠哉的出现在郭家门口。后来王八再出走,郭家人就会留个心眼儿,提前做些预防,总能恰到好处的躲避祸事。有了这个神奇的规律,村里人也更相信人家养的这个王八是神龟,能够预测祸福的。
  郭老二73了,这在农村来说,是个寿命的坎儿。他自觉身体不好了。每天坐着静静看那王八的时间更长了。有时候又嘟嘟囔囔的对着那王八说些什么。人老了,总会这么神神道道的,家里人并不往心里去。但是郭老二终究也没迈过这道坎儿。他在秋天的时候,卧床不起了。弥留的时候,家里大儿子见老爹嘴角翕合着要说话,忙凑近了听老爷子的遗言。却不成想听到老爷子清楚的说:“我活了这么久,没啥不放心的,也没啥舍不得的,只一样,我记着呢。那老那当初说我不配让王八驮碑,我偏要做到这个。等我死了,你给我用山石凿刻一块石碑,将咱家的老龟放底下。我不求多,就三年。让它给我驮三年碑去,等我三周年的时候,你们上坟,再把它放走吧。它爱去哪就去哪。”郭家一家人都震惊于老爷子的遗言。这老爷子这么舍得?难道这象征着平安长寿的老龟不应该留下来传家么?可这是老爷子的临终遗言,家里人谁又敢顶着不孝的名头不遵从遗言呢。一家人只能苦着脸答应了老爷子。郭老二终于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王八驮碑是官宦世家才有的待遇。有灵兽守墓或者驮碑,证明家中后世应有福报。郭老二将这个视作心结,因为他打赌了啊。有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概吧。
  家里人按照老爷子的吩咐,去找了大山石刻了石碑,入土时,那老龟并没有用人抬,而是跟平时与郭老二遛弯一样,慢慢的跟着送葬的队伍上了山。就像是知道要给郭老二驼碑一样,等大伙埋好了棺材,挖好了埋碑的坑后,那老龟自己爬到了坑底。郭家人谁也不知道王八驼碑的传闻是否能做准,这东北的冬天,土都要冻上三尺厚,为了让老龟不冻死,他们还特意将坑挖的很深。就这么盖上了土,大伙啧啧称奇的议论着走了。都在猜测,这老龟是否能挺够三年?不吃不喝在土里活着?老龟却总是能用奇迹让想看笑话的人打脸。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是世道最混乱的三年。刘家的老蛇早就避祸归山,村里人艰难的挣扎在生死之间。但郭家人并没有忘记自家老爷子的三周年,和没忘了那给自家老爷子驮了三年碑的老龟。这天,郭家人带着供品烧纸来到坟前,上供完毕,几个老爷们开始挖那石碑。是的,等大伙将石碑起出来之后,那老王八忽然从龟壳中伸出头来,愣愣的瞅着周围的人。它的龟壳褪色了,变成了暗灰色,壳上的篆字不知是被碑身磨平还是怎地,已经看不清了。身量也必三年前小了一大圈。但是精神还好。郭家人大喜下忙找来水给他清洗,又拿鱼干喂它。那老王八却一口不动,只是冲着众人点头。家里长孙将那王八抱起来,准备拿回家继续养着,走到西河沟的时候,一直很安静的老龟却忽然在其怀里挣扎起来,众人想到老爷子吩咐过,让老龟自行决定去留,就将那王八放下。只见老龟慢慢的走到河边,又回头看了看众人,忽然动作迅速的划进了水中,然后头也不回的向着牤牛河的方向游走了。郭家人知道,自己家与这老龟的缘分尽了。
  果然,那老龟再也没在屯子附近出现过。只有郭家大院里,那荒废了好久的大龟池子还显示过老龟曾经来过的痕迹。这或者就是前世的因缘吧。后来,老郭家倒是有人从政了,从庄稼院里走出了个官身,村里老人都说是那老龟给郭家最后的赐福。不过郭家自己人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郭老二一家的后代,人人都很长寿,他们认为这才是老龟对他们家的福荫。龟主长寿,可能郭老二自己也知道已经承了老龟的情,只让老龟给他驮了三年碑,若是时间再长,家族的福泽也承受不住吧。
  王八驮碑 ,完。
  下一个故事:家长里短
  中国人信诺。所谓一口吐沫一个钉,说出口的话就要算数。下面这个故事很唏嘘。我也说不准这算是哪边的过错。讲出来大伙做个评判吧。故事就是没遵守承诺引起的。
  白旗屯老叶家,是个家境殷实的人家。但有一点遗憾,家里只有一儿一女。在那个普遍生五六个孩子的年代,这两个还是实在算是人口不多了。老两口因此对儿女都很溺爱,女儿一直在家宠到了十八岁才选好了人家嫁了出去。选的也是附近的家境好的人家。出嫁前就跟亲家讲好了,嫁过去就要分家过,不跟公婆妯娌搅马勺。这是怕女儿到人家受苦受气。为了给女儿仗腰杆子,还陪嫁了不少的钱财。有这样的娘家底气,那叶家大姐在婆家很是得脸,一点媳妇气都不受的。自家爹娘说了,虽然你只有一个兄弟,但是事事都有爹娘给你做主。婆家要是敢给你气受,你就闹,就打。婚姻么,不就是东风压倒了西风,你做了家里男人的主,婆家人就不敢轻看你。这么着,叶家大姐成了白旗屯子里最受媳妇羡慕的人。纷纷说投胎到叶家当闺女都比投胎去别人家当小子强。
  转眼间,叶家小子也到了成家的岁数。这叶成才是老叶家独苗,叶家二老那么疼闺女,这儿子自然也是心头宝。从小到大,从吃到穿,养的细致周到。孩子身材壮实,长相周正。他儿子自小事事都听爹娘的话,倒是没养出骄纵性子。家里家外的活计也都是一把好手。只是一样,这孩子挺轴的,(东北话认死理的意思)言语也少。算是屯里小青年里特别本分老实的。屯里人见他家家境好,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都纷纷的想跟他家拉亲家。但几次媒人上门说亲,叶家老两口都给回绝了。不是挑剔姑娘长相不好,就是觉得姑娘性子不行。问他家要找个什么样儿的呢?要长得好,性子温顺,家务活干的好,孝顺的。要说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离谱的条件,但是在屯里里,要将这所有条件都达到的,还真不多。几个媒人上门都没说成这亲。
  其实叶家老两口考虑过了,自己儿子打小事事都有父母安排,是个没自身主意的。他们怕儿媳妇嫁进来,辖制住儿子,那等他们百年之后,儿子岂不成了妻管严了。儿子的个性又不是个能出头的,一家里总要有个外场人(能办事能出头的意思)。这个要求就有点矛盾了。既要儿媳妇是个外向开朗的,家里家外都能来得,又要人家在屋里把你那儿子供成当家的,怎么能成呢?于是叶成才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的耽搁了。一阵子过后,媒人也不再上门了。都知道他家挑剔,老两口强势,儿子懦弱,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挺妈宝男的。这样的人家儿媳妇嫁进去,首先得服公婆管教,又得家里家外都操心,还说了不算。于是周围跟叶家大娘关系好的就跟她说:“甘蔗没有两头甜的,你首尾总得挑一头。要是是找个能干的儿媳妇,你就得让人家当家。要是可着找个老实媳妇,那人家就只能管屋里这摊子事,你儿子冲外还得挺起梁来。你这么挑剔,咱们附近屯子都知道了,都不愿意把姑娘给你家,不是耽搁儿子了么。”叶大娘可听不进去这话,她就准备拿自家家产给儿子说个满意的,来劝的人纷纷摇头离去,再也不管这闲事。
  转过年,还真有一家听了她家的条件,准备将自家姑娘嫁过来。这家嫁姑娘的理由太简单了。两口子生了七个姑娘,最终盼来个儿子。等儿子长成,老两口身体也不行了,母亲病病歪歪的不能干活,老头也常年用药养着。七个姑娘嫁出去六个,剩下个最小的,上要照顾父母,下要经管弟弟。这就锻炼出了这位六姑娘里外一把好手的理家经验。这姑娘真是干净利索,做饭做的好吃,洗涮缝补都来得。因为家里长期娇宠弟弟,连地里的活计都是姑娘承担一大半。姑娘底子生的好,就是这些年的农活干下来,皮肤黑了些。这不,弟弟长到十六岁,在农村也是该娶亲的年纪了。父母就这么一个儿子,就想着死前抱上孙子。可是家底儿早被吃药掏空,家里就姑娘一个人撑着,几亩薄田,收成只够嚼果儿。没有聘礼怎么取媳妇呢?老两口只能将姑娘嫁出去,大大的要一笔彩礼给儿子娶媳妇。可怜这六姑娘被家里二老洗脑得也以弟弟这条根儿为重,家里给她卖了也觉得值。听说这屯子有户殷实人家要娶媳妇,忙托人来问。两家人互相打听了一下状况,一拍即合。六姑娘家提出的条件是,彩礼现金不算,叶家还得出一头牛,一块上好的山地给女方。女方则只陪嫁些被褥衣裳。叶家觉得肉疼,这开价几乎是普通人家娶媳妇的两倍了。那山地可是自家收成最好的地,再加上一头牛,也算是小半的家当了。可是这姑娘条件实在是太符合自家要求了。怕过了这村没这店儿,老两口咬咬牙,当着媒人的面就答应了。于是定了娶亲日期。提前将现金和牛给人家送了过去。
  到了娶亲的日子,敲敲打打的将六姑娘给娶进了门。六姑娘进门后,果然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跟叶成才十分恩爱。叶成才平时老实巴交,并没接触过几个女人,忽然有个温柔体贴的媳妇,满心的疼爱,恨不得将心捧给媳妇。平时不挑水劈柴的人,结了婚像是忽然打开了男人责任的开关一样,什么重活累活都舍不得六姑娘做。只让她收拾家务,伺候爹娘,照顾鸡鸭。不让她下田干活。平时卖山货得些零钱,都献宝一样掏给媳妇攒着,去赶集也总记着给媳妇买些头巾绒花。
  叶家大娘从没见过儿子这么会心疼人。她自己是旧时代熬过来的媳妇,自小在婆婆威压下过日子,直到分家另过才算熬出头。可是自家老爷们可从没把自己捧在心上过。看着自己养大的儿子,每天跟在媳妇身边忙前忙后,恨不得洗脚水都给媳妇打,这心里真是又酸又涩。这就是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矛盾的开始吧。她心目中的儿媳妇,是要低眉顺眼的伺候儿子的,怎么进了家门,倒比在娘家还轻松了呢?那肉皮是肉眼可见的养白了,细细嫩嫩的,这不都是我儿子下田累死累活换来的么?心里一旦不平衡,挑剔就来了。
  昨天没更新,今天多更点
  本来一家四口,媳妇忙活家里一摊活,自己老两口带着儿子下地就行,回家也有个热乎汤饭吃。她不行,要给儿媳妇立规矩。每天下地必然要叫上儿媳妇。快到晌午了,再打发儿媳妇回家打水做饭给送到地头上,下午依旧让跟着忙活农活。晚饭自然也是忙了一天的儿媳妇做。吃完饭,这些白天没空洗涮的衣裳,没喂的鸡鸭鹅自然也得忙活。直累的六姑娘每天三更半夜才能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天没亮还得早起准备早饭。眼见着媳妇儿新婚养出来的肉日渐的消瘦没了。可你别说,六姑娘真是个贤惠的,她没丝毫怨言,只觉得丈夫对自己好,自己自然得听公婆的话。这些活虽然累,但是在家当姑娘的时候不也这么过来的。再说自己丈夫也跟自己抢着干活,这么一想,心就宽了。别人看她劳累,帮她抱怨,她反而帮着公婆说话。邻居看她这样,纷纷都夸叶家是祖上积德,才能得到这么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儿媳。
  半年过去了,六姑娘怀孕了。这是叶家举家欢庆的大喜事。叶家大娘终于不再作妖,主动将很多活计揽过来,让儿媳妇安心养胎。有了当父亲的动力,那叶成才干得更欢了。每天除了下田干活,闲了还去山上砍树,去石场砸石头挣钱。这些钱都交给媳妇攒起来。看着媳妇开心的将钱都放进钱匣子里,他就傻呵呵的笑。一家似乎又回到了新婚时正常喜乐的日子。
  变故来自六姑娘的娘家。六姑娘的娘是痨病,眼见着儿子亲事定下,心里一松,身体反倒不行了。没等媳妇过门,就撒手人寰。家里嫁姑娘的钱都做聘礼给了女方,这下连办丧事的钱都出不起了。几个姑娘家挨个搜刮一番,也没凑够钱。老爹只好将怀孕的六姑娘叫回去,让她跟婆家要钱。那时候的人家,向嫁出去的姑娘要钱是十分没脸的事,何况这才新婚不久姑娘并不当家。六姑娘十分为难。自己因为怀孕才跟公婆关系缓和,一旦公婆知道自己贴补娘家,势必又要闹事了。她只能回家将这事偷偷的跟丈夫说了。叶成才是个实诚人,丈母娘没了,出点丧葬费他还是没二话的。但他也知道自己爹娘难缠,为了不让六姑娘为难,他提出将自己挣的外快都拿出来送给老丈人。这钱不经老娘手,就她俩知道就行。于是六姑娘就将攒的钱都拿出来送给了父亲。这才将自己的亲娘体面的送进土里。至于办丧事剩下的钱,无疑又是留给了弟弟。
  只是六姑娘的弟弟实在不争气,自打娘死了,他们爷俩一个病,一个啥也不会,坐吃山空,竟然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定亲的女方见他家这样,有了悔婚的意思。爷俩怎么能肯,他们就想到先娶亲,然后将那块山地和牛都卖了,拿着带着媳妇去南边投靠表亲做生意去。这块山地他们自种起也没多大收入,都是因为六姑娘的弟弟不谙农活,其实那么一大片地,伺候好了,收成很大的。想要卖地就得拿地契,自结亲起,爷俩只觉得亲家答应了给地,自然不会反悔,也没想到要这地契。现在爷俩就来叶家要地契了。
  叶家大娘做出了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个决定。她反口了。不承认这块地是给六姑娘的聘礼。只说当初答应的是让亲家白种,却不是将地给他家。因此这地不能卖,地契死掐在手里不放。六姑娘万万没想到婆婆会这么跟父亲翻脸。虽然自己弟弟是不成器,但这回却属实是婆家不讲理了。已经答应过的事情,媒人都见证了的,怎么能说反口就反口呢?六姑娘的爹和弟弟都怒了。他们不顾六姑娘还怀着孕,直接在叶家大门口就吵闹开来。看热闹的屯子人围了一当院。六姑娘的在屯子里的人缘很好,很多媳妇儿见她大着肚子还要劝架纷纷拉着她,将她拉到邻居家坐着安慰她。这事儿摆明了是婆家没理。毫无疑问是叶大娘看六姑娘已经怀有身孕,已经是被绑牢的人了,就算不给这块地,她能闹上天去?等生了孩子,不还得老老实实的留在叶家。于是也不顾媒人从中劝和,直将六姑娘贴补娘家的事都翻扯出来搅到一起说。就想颠倒黑白,将六姑娘娘家说成个吸血亲家,将儿媳妇说成个盗婆家贴娘家的无德媳妇。
  @巴蜀人家168 2022-12-16 17:05:28
  十年了,撸主还好吗?欢迎你归来
  -----------------------------
  挺好的,欢迎回来看故事~
  原来,叶成才赚的那些外财叶大娘心里有数着呢,她早就知道六姑娘将钱放在哪里。前阵子亲家母没了,自家媳妇愁苦一阵后来又好了,她心中就起了疑心,趁着六姑娘不在屋里的时候偷偷查看过,那私房钱果然不在了。这肯定都是贴给娘家了!这都是儿子辛苦卖命挣得钱。她当即就想将事情挑明,被叶老头拉住了。毕竟儿媳妇还怀孕呢,等生了孩子再说。虽然压下这个事儿,心里的气可没消。她认定这是媳妇儿偷偷拿得钱,自己儿子肯定不知道。这哪里是儿媳妇,这不是家贼么?这么搬,过几年家私不都得改姓?自己那傻儿子成了亲家的长工了!趁着亲家过来要地契,她索性都给抖落出来。叶成才怎么解释是自己答应将钱给老丈人的,她都不信。直骂得亲家公脸红脖子粗,忽然双眼一翻,竟然连病带气昏死过去了。这下六姑娘的弟弟也不着急要地契了,连哭带嚎的将亲爹抬回家去,没几天,亲家公就随着亲家母去了。
  好好的亲家成了仇人。六姑娘也因此动了胎气,小产了。眼见着喜事变成了丧事,叶大娘心里也后悔。但她表面上却依旧强硬,对外依旧说,就算自己说话不算话,那儿媳妇偷着补贴娘家的钱也够那地价了。自己不理亏。可怜六姑娘刚死了亲娘又被婆家气死了亲爹,孩子还没了,一时间,连气带病,竟然连亲爹的葬礼都没参加成。叶成才倒是去了,被小舅子拎着锄头撵了四五里地。弟弟扬言,日后没这个姐姐,只有叶家这个仇人。
  六姑娘成了孤家寡人。她没了娘家,弟弟恨她。她也不想待在婆家,因为婆婆害死了她爹,间接害死了她的孩子。她就这么躺在床上呆愣愣的,不知道何去何从。只有丈夫叶成才还心疼她,给她买药熬粥,劝她吃饭。可那是婆婆的亲儿子,母子亲情血缘联系,过了这段时间,人家还是一家人。到时候谁能记得自己的苦?村里跟她要好的媳妇大娘一波接着一波的来看她,都安慰她说,孩子会再有的,你要看开。六姑娘却什么也听不进去。过了小月子,她毅然决然的要离开这个家。叶成才甚至给她跪下求她,她都不应。她没办法跟这个婆婆在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了。
  媳妇受的委屈,叶成才看在眼里。他从小没顶撞过爹妈,这次跟爹娘吵得天翻地覆。气的从没打过他的亲爹将扁担都打断了。他也无法选择对错,一边是将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亲妈,一边是同甘共苦还掉了亲生骨肉的媳妇。眼见着矛盾无法调和,他终于下定决心,跟媳妇一起搬出去,跟爹娘分家。这让叶家二老震惊的无以复加。自家就这么一个儿子,那自然是要靠儿子养老送终的,怎么能半路分家?分家了自己老两口靠谁活着?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分量还抵不过一个嫁进来一年的媳妇。叶大娘开始天天哭嚎,叶老头也在家大骂儿子不孝。家里闹成这样,叶家大姐自然要回家调停的。她自知爹娘理亏,可是依旧觉得弟弟爹娘自己才是一家人,弟弟不应该胳膊肘往外拐。于是回家也跟着爹娘骂弟弟弟媳。这无疑火上浇油。
  叶成才气的眼睛都红了,大吼道:“姐你来添什么乱!爹娘怎么对我媳妇的你也看见了,现在我老丈人没了不说,我孩子也没了!那是他们亲孙子,你亲侄子!让他们气掉了。我不帮着我媳妇,难道跟你们一起气她?家里就她一个外姓人,就能可着她霍霍?怎么你嫁人,爹娘就教你在婆家不干活,当少奶奶,姐夫听你的话他们就高兴,而我疼我媳妇他们就生气?做人能这么做么?心疼自己姑娘,磋磨别人姑娘?我不能这样。从今天起,我就跟我媳妇离开这样的家,我俩啥也不要,自己单过。闯出家业,我会定时给爹娘钱粮,他俩老了我送终,但是他们别想再到我家给我媳妇气受。”说完,不顾目瞪口呆的父母姐姐,径自回屋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衣裳,拉着六姑娘就往外走。
  六姑娘已经心如死灰了。但是听到丈夫这番话,又看到丈夫肯顶着不孝的压力为了自己跟家里决裂,心里又苦又甜。她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终于决定拉着他的手。夫妻俩就这样,毅然决然的离家了。
  他们搬去了平房附近的屯子。刚落脚时,两人什么都没有,好在叶成才有力气,他给地主家打长工,六姑娘就做些浆洗缝补的活补贴家用。两口子心在一起,咬牙为了未来拼搏。别提受了多少苦,糟了多少罪。但日子终于慢慢的过好了。他们借钱买了地,盖了房。眼见着六姑娘又怀了孩子。
  这边叶家已经成了屯子里人人厌恶的绝户了。大伙说话不好听,但事情是你做下的,你就得承担后果。叶家老两口在儿子走后明显的见老了。两口子没了拼搏的动力。种那么多地干什么呢?攒下家底给谁呢?儿子都跟媳妇跑了。没给人家的那块山地就这么荒了下来。起初,老两口对外还嘴硬,这样的不孝子,赶出家门就对了。他们在外面活不下去,跪着回来我也不认!可是慢慢的,两人发觉儿子真的不回来了。原本和和美美的四口人走了一半,家里冷清得要见鬼。更别提过年时,别人家都欢声笑语,儿孙满堂,而自己只能和老伴对着孤灯长吁短叹。是的,两人都后悔了。越后悔就越能想起儿媳妇的好。要是他们没走,这家里多热闹。不就一块山地么,怎么至于将家搅和散了呢。老两口开始托人打听儿子媳妇过得怎样,可是托人捎过去的钱粮都被分文不动的退了回来。人家只带话说,两人过得不错,媳妇又怀上了。
  这下给老两口乐坏了,这不是个和解的好时机?俩人商量着要去给媳妇坐月子,带孙子。心想着自己拉下老脸去了,儿子媳妇还能不给台阶下?想的很美好,现实就是连儿子家门都没进去。儿媳妇直接在屋里说不想见他们,怕见到他们这个孩子再气掉。儿子也只是沉默的带他们去外面吃了顿饭,给了点钱就送他们回来了。老头子气的跌脚,直说儿子白养活,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叶大娘却不敢再骂了。她从儿子的态度上看出,自己似乎真的失去了这个儿子了。几年了,两人宁愿在外面挨饿受冻都不回家,还不能说明什么么?儿媳妇恨他们。想啊想啊,后悔加后悔,叶大娘病了。她也得了亲家母那种痨病,需要长期喝药维持了。
  家里只有个当惯了甩手掌柜的的老头子,哪里能伺候的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叶大娘就瘦成了纸片人。这是心病,她想儿子。她将姑娘召回来,让她去儿子家,将自己病了的事情告诉儿子。求儿子媳妇回家。
  叶大姐去了。弟弟倒是没不让她进门。只见弟媳妇正在炕上给两个小孩儿喂奶呢。六姑娘生了一对双棒!眼见叶家一下子添了两个孙子,叶大姐也喜上眉梢。她不敢直接跟弟媳妇提让他们回家看看。只是私下跟弟弟说了娘病了。叶成才皱了眉。待叶大姐住了两天往回赶的时候,将一些钱塞给了她。说自己跟媳妇商量商量再决定。
  叶大娘已经从姑娘口中听说自己有了两个孙子。老两口满心欢喜的等着儿子媳妇带孙子回来探病。但只是等来了叶成才一个人。儿子在家侍奉了几天的汤药,又急匆匆的要回家照顾媳妇孩子了。他说:“你媳妇说,她不会拦着我回家尽孝,但她自己做不到回来伺候,也不想让孩子回来面对杀死他们哥哥的人。以后,我抽空回来,家里重活都留着等我回来干。你们也别强求我媳妇了。我觉得她仁至义尽了。”说罢就扭头回去了。剩下叶家老两口相对无言。
  好歹见到了儿子,叶大娘心里有了盼头,身子也强了点。但儿子半年回不来两次,每次都匆匆的来,匆匆的走。叶家老两口多问一句媳妇他就要皱眉。孙子出生两年多,老两口还没见到孙子一面。他们一开口要去看孙子,叶成才就拔脚就走。老两口再也不敢提一句这话。每每只能从女儿那里听到孙子又长胖了,又长高了。他们只能在脑海里描绘孙子的样子,再唏嘘自己不应该将事做绝。
  这边六姑娘的日子过得很省心。虽然她不能强迫丈夫与叶家一刀两断再不来往,但叶成才绝对尊重她,这两年一点没再提起过公婆。也不强迫她带孩子回去。她又变得爱笑了。孩子已经会牙牙学语。简单的爹娘,鸡鸭鹅都能说出来。她心里很满足。在叶家的阴霾已经渐渐散去,她从不在孩子面前提公婆,丈夫更是注意,家里都不再提叶字。她就喊他成才。
  @巴蜀人家168 2022-12-17 22:07:48
  撸主辛苦了。现在疫情肆虐望保重身体
  -----------------------------
  同保重~谢谢
  这天,她喂饱了孩子,正打算睡一会。忽然大小子冷不丁的冒出来一句话:“奶奶要死啦。”六姑娘心里一颤。她从没在家里提过婆婆,更没教过孩子说爷爷奶奶的话。这孩子怎么会忽然说这么一句?难道是成才教的?可是哪个人能教自己的孩子说自己妈死了的话啊?六姑娘只觉得后背发凉。她起身细瞧大儿子,却见儿子睡眼惺忪,眼见着已经睡迷糊了。是自己幻听了?难道自己这么恨婆婆,就这么想她死?六姑娘自己反省了一阵子,觉得应该是最近太累了,迷糊了。于是没计较,依旧搂着孩子睡熟了。梦里,她又像是回到了叶家,只见平时强势的婆婆躺在炕上,病入膏肓的样子,公公在一旁长吁短叹。她猛然一惊,醒了过来。那边小儿子已经睡醒了,正扎着胳膊自己玩呢。她小心翼翼的问道:“大儿子,你刚才说了什么,记得不?再跟妈妈说一遍呗?”大儿子却睁着懵懂的眼睛看她,似乎根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看了一阵,她自己也觉得好笑,不到两岁的孩子怎么能听懂这话,放下心来的她刚要下地做饭,却听见小儿子说道:“哥哥说奶奶要死啦。”她忙回头看时,小儿子正在揪着哥哥的袖子玩,不像刚说了话的样子。她害怕了。家里闹鬼了不成?这两个孩子顶天两个字两个字的蹦,还不能明确表达意思。爹爹妈妈还咬字不清呢,怎么会说奶奶要死了?她正慌张着,成才干完活回家了。进屋就发现自己媳妇脸色发白,正怔怔的看着炕上的两个孩子。“怎么了你,累着了还是没睡好,脸色这么差。”成才随口道。见媳妇没生火做饭,放下手里的家什就准备烧火。六姑娘见他回来,似乎想说什么,但想了想还是住了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