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大手:“瓦声顿”变华盛顿,次要人物竟被后世描绘为伟人



笔者在比较阅读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瀛寰志略》、梁廷枏(楠)《海国四说》的过程中,发现以上三位关于花旗国的记述资料大体上皆来源于一位米利坚合省国的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年-1861年)所著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
裨治文,又译作高理文,是当时米利坚合省国东部十三国之“马萨诸塞国”人。马萨诸塞国的土人头领本名马沙雪,因此得名。他是新教花旗国公理会在华传教士,与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十分熟悉。
在裨治文所著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一书中,卷六即记载了花旗国的原居苗人。注意,这可不是二战时从什么越南、老挝来的哟,是花旗国的原住民之一。也就是说,花旗国的原住民除了印第安人土番,还有苗人。
那么,这些苗人的祖先源自何处?那当然是从亚洲、从华夏迁徙过去的。

那么,身为花旗国新教传教士的裨治文为什么要写这本介绍花旗国历史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呢?
原来,这位传教士认为中国人对当时的花旗国认识非常模糊,希望通过自己的这本书来介绍本国历史,让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认知到刚成立不久的花旗国不是蛮夷之邦,而是具有与中国一样的文明,最终目的则是——推动基督教在华的传播事业。
因此,从1836年开始,裨治文就在中国人梁植的帮助下,开始撰写《美理哥合省国志略》。1837年年底,该书完成,并于次年在新加坡坚夏书院出版。

1838年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署名高理文。刘路生点校后,该书由中国科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92号)。
鲜为人知的是,不仅花旗国的历史是中国人协助完成的,就连大英帝国的历史也是中国人协助编写的。
1856年,墨海书馆出版米纳尔著《大英国志》,慕维廉译,蒋敦复(即蒋剑人)润色。
蒋剑人:原名金和,更名尔锷,敦复,后以剑人为其常用之名.1808年,他生于宝山县邑城镇海楼西一士大夫家庭.十六岁后,"恒客居于外",长期在上海当"寓公",与王韬,李善兰合称"海上三奇士",同入墨海书馆编校"西书"。
蒋剑人的儿子后来有一次回忆说:“洋人捧着金币,聘请我爹撰修《(大)英国志》一书……我爹让洋人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唯恭唯谨,我爹把唾沫啐到他们脸上,没人敢擦。”这显然有夸张的成分。
不过,却无意间透露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原来,堂堂英国的国志也是靠中国人来编撰的。
除此之外,大名鼎鼎的耶经也是在墨海书馆编校王韬的大力协助与修饰下完成的。
1849年,王韬应麦都思的邀请,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为麦都思担任助手,工作踏实认真,协助麦都思重新翻译《耶经》。王韬协助麦都思翻译完成了《新约全书》的剩余部分以及整部《旧约全书》。

王韬在汉译《耶经》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委办译本”的修饰工作,使得该译本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极具可读性。由于语言通顺,该译本被英国耶经公会采纳为海外标准版本,备受好评。

韩南(Patrick Hanan)的《作为中国文学之〈耶经〉:麦都思、王韬与“〈耶经〉委办本”》(《浙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详述了“委办本”《耶经》的译经过程、麦都思的作用、麦都思和王韬的合作关系。
游斌在其《王韬、中文耶经翻译及其解释学策略》(《耶经文学研究》2007年第1辑)一文中则重点讨论了“委办译本”的中方合作译者王韬在翻译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所采用的策略。
与“委办本”《耶经》相比,麦都思的早期新约译本《新遗诏书》似乎显得并不重要,一般被视为马礼逊《神天耶书》新约部分的修订本,是一种过渡性的译本。但实际上,经过仔细的版本对比,会发现这一译本截然不同于之前的《神天耶书》。
《新遗诏书》1837年甫一发行,就替代了1823年出版的马礼逊《神天耶书》,并在此后的十年至十二年,成为在华及南洋的新教教会的主要耶经译本,被广泛采用。
这个版本一出现,传教士马礼逊此前出版的耶经版本就作古,被扔进垃圾堆了。
注意,王韬版本不是对马礼逊耶经版本的改进,而是完全重译。
通过近代史的研究可以发现,来华传教士们通过钱财开路,总是能找到那么一些中国帮手,参与架构和创编西方历史。而且,这些传教士在人前人后,往往会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两面性”。
以裨治文为例,他来华后发现中国这个报纸的发明国度(邸报、朝报)居然没有真正的报纸,也没有印刷所,于是积极联系花旗国商人的支持,建立印刷所,创刊《中国从报》,以期把中国文化告知西方人,并借此传播教义。

那么,支持传教士的花旗国商人是谁呢?有什么背景呢?
裨治文的主要赞助人是纽约慈善商人、同孚洋行(又称奥立芬洋行)老板奥立芬(David Washington Cincinnatus Olyphant,1789-1851)。此人生于罗德岛纽波特,1905年赴纽约,也是一名新教教徒。
奥立芬在华行商,为了博得清廷的好感,曾大力反对鸦片贸易。
当把中国的文化和知识介绍去西方后,花旗国新教公理会传教士裨治文又在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去世后,倡议成立马礼逊教育会,并以在中国开办和资助学校为宗旨,培养可以为自己摇旗呐喊的传播者和年轻人。除此之外,又成立益智会,以出版宣扬西方思想文化和(改头换面的)所谓科学知识为主。
问题出现了,一个花旗国的不同流派的传教士,怎么会和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那么熟悉?成立这个会、成立那个会,需要的资金,由谁来提供?
答案是:奥立芬等主要赞助人。
又是奥立芬。
据说,马礼逊被英国伦敦会差会派往中国传教时,绕道花旗国,得到花旗国商人、中国同孚洋行的老板奥利芬的支持,是乘坐着同孚洋行的商船抵达中国,开始传教的。
奥立芬不仅支持了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同样积极鼓动花旗国公理会派遣来华宣教士,并支持了花旗国传教士裨治文。
根据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第59页内容记载:
“在得知裨治文愿意来华的时候,奥立芬主动提供了差旅费和部分生活费用。并且,这位慷慨的商人还和公理会达成协议:‘凡是愿意来华传教之人皆可以免费乘坐奥利芬洋行的商船,并在中国免费居住洋行的房子一年,而且提供一应设备。’”
因此,后来来华的卫三畏等传教士同样得到了奥立芬的大力支持。除却裨治文、卫三畏之外,他还支持了与裨治文一起前来中国宣教的雅裨理、伯驾等等。
奥利芬与这些来华传教士交往甚密,给予他们许多支持,还被誉为“美国对华传教之父”。
根据董莉《美国商人奥立芬与早期来华传教士》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考证,来华传教士在经济和生活方面都需要奥立芬等商人的支持。奥利芬在给家人的信中曾写道:“国内在安排上应该尽可能地使传教士能更优越舒适地生活。我认为国内教会要为照顾在华传教士的生活负很大的责任。教会不仅拒绝派遣那些紧需的传教士,而且派遣的传教士数量如此之少,给予的工钱如此微薄,以至于这些传教士在工作中被饿死。我不想把这当作事实,但我有这样一种看法,这是我们的耻辱,让我们忏悔吧,让我们做最初的工作吧。”
商人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支持传教士,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与目的。
根据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第61页内容记载:
美国平信徒运动的发起人卡彭说:“当一个异教徒成为上帝的孩子,改变其内心的向往之后,他便要求外在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与之相适应:他需要基督教的服装、基督教的家庭、基督教的犁耙,以及其它一切有别于封闭堕落的异教生活的基督教文明要素。”
美国女记者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每一个传教士都是基督教国家制造商的推销员。”
因此,当商人们听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时候,个个兴奋异常,他们以为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即将打开,因此鼓动传教士与太平天国接触,并提供支持。
也就是说,商人支持传教士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利润与回报。
可是,什么商品的利润与回报能抵得过鸦片呢?
因此,马礼逊等传教士抵达中国后,并没有全身心投入福音传播事业,而是与英美商人、使团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了许多世俗工作,其中有些工作与鸦片贸易密切相关。
再来看裨治文对待鸦片态度存在的两面性。
一方面,他声称鸦片违反教义,认为鸦片贸易伤风败俗、鸦片走私必然成为戕生、荡产、败德的罪恶根源,不但造成生活的不幸,且给受害者带来无穷无尽的灾祸,还口头支持林则徐虎门硝烟,受邀至现场观看销毁鸦片,并为此撰文叙述事件经过,高度赞赏硝烟此举;
然而,另一方面,此人又担任花旗国舰队司令加尼的翻译和助手,参与南京条约签订,要求花旗国在华享有英国的一切利益和待遇,恨不得从中国身上攫取更多的利益。


此外,还与另一传教士伯驾担任助理,参与望厦条约的签订,支持花旗国谈判代表顾盛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不仅让花旗国获得了和英国人一样的特权,甚至还有英国人所没有的改约权力。
《望厦条约》书影

花旗国当时实力较小,他们表面反对鸦片,只是为了经营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获得清廷好感,从而为捞取更大的利益与特权做准备。花旗国舰队司令加尼来华时,还曾明确表示,决不会为运送鸦片的本国船只提供庇护,实际上呢?后来,花旗国刚与清廷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就偷偷派舰队为鸦片船只开始武装护航。
与此同时,花旗国的传教士们一面继续在《中国丛报》等刊物上发表反对鸦片贸易的文章,一面却又匿名发表了几篇关于鸦片贸易合法化的讨论,开始逐步推进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文中,这些传教士只是强调了鸦片走私的弊端,却绝口不提鸦片对于人身的伤害。
奥立芬投资、传教士主笔的《中国丛报》自19世纪30年代起,便发表了大量缅怀律劳卑(1786年10月13日-1834年10月11日,英国皇家海军职员、政治家和外交官。律劳卑事件:律劳卑想诉诸武力,建议巴麦尊出动英军轰开中国的贸易大门。律劳卑还发文抨击卢坤,而张榜于广州城内。卢坤震怒之下宣布停止与英国的一切贸易往来,双方冲突再度升级)、鼓吹武力侵华、力主缔约通商的文章。
显然,奥立芬躲在了幕后,而没有站在台前。
鸦片战争时期,花旗国许多在华商人,甚至该国广州领事馆领事保罗·福布斯(Paul s.Forbes)等等,都涉及鸦片贸易活动。
熊月人《华盛顿形象的中国解读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1817年,两广总督在向清廷禀报有关外国船只问题时,称花旗国来华货船较多,亦最为恭顺。这里的货船,装的是什么货?正常的货物,还是不正常的货物?

笔者对比了熊月之先生另一篇文章《理解的困难与表达的偏差》,发现1817年两广总督蒋攸铦向清廷禀报有关花旗国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该国来华船只较多。
呵呵,原来如此。私下里都忙着走私鸦片,怪不得花旗国多任大统领家族皆与鸦片有关联,靠此发家致富。比如,那个当过大统领的罗家。

所以,了解了裨治文这样一位传教士的支持者背景,不禁要认真思考一下,他撰写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以宣扬花旗国为目的,会不会夹杂一些私货呢?
笔者注意到该书中有关“华盛顿”的形象,不吝溢美之词,将其与华夏圣王尧舜比肩。

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时,却将徐继畲《瀛寰志略》中称颂华盛顿的重要内容(摘录自《美理哥合省国志略》)舍而不录,是不是他也发现了什么?

在熊月人先生的上述两篇论文中,还提及1817年时花旗国一个颇为重要的信息:

注意,1817年时花旗国只有头人,是部落中公开推举数人,然后抓阄轮流充当的(说好的高大上的民主选举呢),四年一换,而且贸易事务并非头人主持差派的,都是各人自行其事、出本经营的。
而且,最重要的,居然就没有提到华盛顿的大名。
这开国之父居然如此没有名气的吗?
一起来看看熊月人先生考证的华盛顿的形象变化过程。
1819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所撰写的《地理便童略传》中,对花旗国政体有所介绍,称“花旗国无王,只有一人称总理者(不是总统)治国家事,期在任四年,然后他人得位。”通观全书,居然找不到华盛顿的大名。
1821年,另一英国传教士在南洋出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刊载传教士米怜的《全地万国纪略》,介绍花旗国时,第一次出现了其京曰“瓦声顿”的字样。
而直到1837年,传教士所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才第一次明确述及华盛屯,并称赞其有尧舜之德。此后,逐渐开始有越来越多人颂赞其历史功绩。

悄然间,译名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瓦声顿”,变成了“华盛屯”(不是三里屯,是华盛屯啊),又变成了“华盛顿”。本来,华盛顿的同期译名还有很多,例如,兀兴腾、瓦升墩、洼申顿、瓦盛敦、瓦升屯、华兴顿(真的不是华兴煎蛋面那个地方呢,也不是华兴炖)、漥性吞等等,最后因为华、盛、顿三个字,前两字多作褒义,给人美感,有助于保持高大形象,故此保留了下来。

1838年,传教士刚开始吹捧华盛顿;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就爆发了。
巧不巧?
真的是好巧。
作为米利坚开国元勋之一,与华盛顿、富兰克林并称米利坚开国三杰的杰斐逊,负责起草了《独立宣言》,他在《独立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但他却终生反对废除奴隶制度。

《独立宣言》不是写给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华工看的,在当时的美洲人眼中,这些人都不能算“人”,而只是属于奴隶主的财物。
它是写给英国人看的:
《独立宣言》,为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划重点),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该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之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而当时北美的社会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原来,其中存在着这样一条所谓的“鄙视链”:
英国人压榨北美白人;
北美白人血腥压榨印第安人、非洲黑奴和华工。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美白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闹独立,就颁布了《独立宣言》。
而把“人人生而平等”写入宣言的杰斐逊,其实是一个奴隶主,自己蓄奴600多人,并与华盛顿一样,强烈主张对印第安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真可谓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他直到老死,都拒绝解放自己名下的600多个奴隶。
杰斐逊的老爹也是大奴隶主,1757年,他老爹死后,留给他的遗产是近8千英亩土地,还有100多名奴隶。杰斐逊是不可能自己下地干活的,他靠的是奴隶帮他种地。于是,他通过各种手段将奴隶发展到了600多名,土地相应地也翻了好几翻。
这才是美利坚颁布《独立宣言》的历史真相。
至于堪称美国人立国信念根本、民主精神楷模的“国父”华盛顿,这个几乎与民主、进步、自由等同的名字,同样粘满了肮脏邪恶的污秽。
在华盛顿发表《独立宣言》的办公室地下,修筑有一条密道,以供9个伺候他的黑奴秘密出入,以便掩人耳目,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华盛顿老家有一个庞大的庄园,庄园里的黑奴多达317名,日夜为其劳作。
华盛顿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主,拥有很多的奴隶。他11 岁时便继承父亲留下的10 名奴隶遗产,后来又继承了哥哥的一部分奴隶。27岁时,他与富有的寡妇玛莎成婚,玛莎带来的嫁妆中就包括84名奴隶。从结婚到独立战争爆发前的16 年间,这对夫妇又一共买入40名奴隶。
请注意,这些奴隶中不但有黑人,也有白人。
美国人为华盛顿编造不少带“光环”的谎言,比如华盛顿砍樱桃树等,同时也努力遮掩了华盛顿许多真实的恶迹,使得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华盛顿究竟是如何对待黑奴的,是否像当时奴隶主那样普遍惯用鞭打、囚禁、饥饿甚至奸辱等残酷手段。
不过,即使千遮万掩,仍旧有一个存留下来的华盛顿遗物无情揭示了华盛顿心狠手辣的真实面目:这便是华盛顿的假牙。

华盛顿酷爱甜食,所以牙齿早就坏掉,不得不装上假牙,当时的假牙多是用昂贵的象牙制作,可是华盛顿的假牙缺是用真人的健康牙齿做的。
换言之,必须趁这牙齿坚实洁白之时,活生生硬拔下来才行。
因为华盛顿需要假牙,一共至少有三到四个黑奴被拔去了最好的门牙。
1791年,为了反抗联邦的蒸馏酒高税率,宾夕法尼亚州出现示威游行,继而产生暴动,最终演变为起义运动,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威士忌暴乱”。
身为美国总统的华盛顿得知后,竟然亲自带兵镇压起义暴动,这也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亲自镇压国内示威暴动的总统。
华盛顿还是一个伪善的杀手。
他把印第安人同狼进行比较,说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形状不同而已。他实施种族灭绝政策,教导军士们从印第安人死尸上剥皮。他甚至放话,“先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长的长筒靴来。”
华盛顿表面倡导“民主博爱”,生前却从未释放过一个黑奴(他仅仅是在死前立下遗嘱,要求妻子在他去世后解放在他个人名下的奴隶,以换取名声)。与之相反,他在身任美国总统期间,暗中指示专业捕手去追索他脱逃的黑奴。原来服务于他的9个秘密黑奴中有两人逃跑,华盛顿就亲自写信,责令捕手去追捕他们。
这封信也像他的假牙一样,不幸被他的崇拜者保存下来,成为揭露国父假面具的又一铁证。
近年,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示威人士推倒了乔治·华盛顿的雕像,理由是华盛顿是著名的奴隶主,是种族灭绝的帝国主义者。

至于林肯,他一手铸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庞大规模的一次死刑,迄今无人超越。
1862年,他下令一次性绞死达科塔地区的印第安部落的39个囚犯。捏造罪名判决时,每十分钟杀一人,不允许法庭辩论。
这些所谓的“英雄”实际上孤傲、嗜血、残暴,奉行白人至上主义,一直推行种族灭绝,比小胡子做得更彻底、更残暴、更泯灭人性,也更隐蔽。

美国人根本没有参加过独立战争,华盛顿的大陆军拉拉跨跨,毫无战力,就放了莱克星顿的第一枪,仅此而已。

真正与英国交战的,是法国雇佣军。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人忽悠得把国库都掏空了,贵族不肯多纳税,就把税赋加到百姓头上,正好被不满的贵族阶级所利用,后来上了断头台。
严格地说,独立战争跟美国人没有关系,是有金融资本集团在背后操控,让代理人花巨资雇佣法国雇佣军。
独立战争中的军事主力,从来不是华盛顿的破破烂烂的本土大陆军,而是拉法耶特统帅的法国雇佣军。
法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犹大金融家忽悠法国国王打下美国后有许多好处,前期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谁料,英国被赶跑了,法国国王转眼也上了断头台。
独立战争结束时,参加英国受降仪式的有七人,前六个都是法国人,第七个才是华盛顿。
法国人把美洲这块土地打下来,转手交给了美国而已。
至于事先许诺的好处呢?享受利益的成了幕后的金融资本家,有法国有什么事?
那么,独立战争和建立美国政府的资金来源于何处呢?
战争军费由国际金融公鸡会包揽,出资者包括米利坚、法国公鸡会和荷兰公鸡会,财政代理人则是站在台前的是一位犹太金融家,名叫哈扬·所罗门(Haym Salomon),这才是美国真正的“国父”。
当时,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是他一人筹集的。
而这些巨额神秘资金的真正的来源,并非完全出自哈扬个人,他不过是一个借贷经纪人和经手人——资金的真正来源是反对英国人独占北美的法国、荷兰的犹太人富商的公鸡会。

1975年,美国邮政发行了一张纪念哈扬所罗门的邮票,在邮票小型张上印着这样的话:
资助英雄——作为商人和经纪人的哈扬·所罗门提供了北美独立运动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并拯救了新政府使其免于财政破产。

哈扬-所罗门出生于波兰莱斯诺,来自葡萄牙的一个西班牙谱系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虔诚的犹太教拉比。青年时期,他学习了希伯来语,游历欧洲,掌握了多种语言。1770年回到波兰,两年后到英格兰。1775年,移居至纽约建立商行,成为一个从事海外贸易的金融经纪人。
所罗门加入共济会在纽约建立的“自由之子”分部。1776年9月,因从事间谍活动被英国当局逮捕,服苦役18个月后,得以赦免,加入来自黑森州的雇佣军。所罗门却利用职务之便,继续帮助被英国关押的犯人越狱,阻挠英国的军事活动。1778年,再次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但他设法逃到费城,与家人合作,反叛英国。
1781年,他开始与罗伯特·莫里斯合作,为新独立的十三个殖民地做金融代理工作,成为代理北美殖民地政府偿付法国雇佣军贷款的财政经纪人,并通过买卖和发行金融债券为大陆议会筹集财政援助,而此时的大陆议会还没有能力通过税收来维持华盛顿的军队。他不但以贷款向独立军资助军费,甚至提供经费直接为议会成员以及后来的美国总统支付工资。
据时任大陆议会财政总监(相当于财政部长)的罗伯特莫里斯日记记载:
1781—1784年间,他代表北美新政府向所罗门借款多达75次的。
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哈扬·所罗门前后总共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领导人筹集提供了大约60万美元的资助,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汇率相当于392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则已将近上万亿美元。
如同华盛顿一样,哈扬所罗门是一名公鸡会员。而他的公鸡会员身份甚至比他对美国独立的资助更隐秘,更不为人知。
在美国北凯洛莱纳公鸡会总会的网站上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公鸡会员:
成为公鸡会Master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的重要战友、支援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法国将军、外交家拉法叶;
《独立宣言》的第一签署人约翰汉考克;
哈扬·所罗门;
……
据密苏里公鸡会大师威廉姆丹斯洛1957年出版的《一万名著名公鸡会员》一书中的介绍,哈扬·所罗门于1764年6月21日加入费城公鸡会,6月23日获得公鸡会前两级称号。1784年8月9日晋升为大师Master。
因此,原始的米利坚是荷兰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殖民者,还有法国殖民者以血腥方式掠夺、屠杀印第安人、苗人、南宋后裔、明人,而后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和奴隶制的种植庄园。
独立战争后建立的米利坚,是国际金融公鸡会控制的一个多元性的异教徒国家,而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米利坚大统领宣誓的耶经并不是常见的耶经,而是特殊定制版的公鸡会版耶经。而米利坚的首都华盛顿,原名为哥伦布,其设计师是法国公鸡会建筑师朗方,特区中心区则按照公鸡会符号进行布局……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