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香薷饮
《温病条辨》
组成: 香薷二钱(6g)、银花三钱(9g)、鲜扁豆花三钱(9g)、厚朴二钱(6g)、连翘二钱(9g)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功用:祛暑解表 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初起,复感于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
浮而数者。
方歌:新加香蕾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
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香薷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湿邪消。
方解:本方由《局方》香薷散去扁豆,加银花、连翘、鲜扁豆花而成,为治疗受暑感寒之常用方剂。暑为火热之气,故夏月感受暑邪,则见发热头痛,口渴面赤,脉浮而数等症,甚者亦可有恶寒,所以《温病条辨》论暑温,有“形似伤寒”之说。但暑为阳热之邪,热则腠理开,津外泄,本应有汗,但因冒受风露,外感寒凉,腠理闭塞,所以恶寒无汗,而胸闷苔腻又皆为湿困之象,故治宜外解表寒,内清暑热,兼以化湿为法。方中首用辛温芳香之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湿,以除寒热。配以鲜扁豆花、银花、连翘之辛凉芳香,取其清透上焦气分之暑热,以除热解渴。“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又佐以辛温之厚朴,合香薷以化湿除满而解胸闷,去腻苔。本方之配伍是辛温与辛凉合用,使邪从外走,即原书所说“辛温复辛凉法”。
本方治暑夹寒邪,闭塞腠理,以“汗不出者”为使用要点。如纯属暑温为病,发热而有汗者,虽有恶寒,辛温解表的香薷亦不宜用;若无胸闷苔腻是不挟湿,厚朴亦非所宜。
附方: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去土,一斤(15g) 白扁豆微炒,半斤(12g)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熟,半斤(12g)上为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渣,水中沉冷(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者。
新加香薷饮与本方同属祛暑方剂,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本方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挟湿之证,必恶寒无汗才合,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是当有别。
方论 吴瑭:“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证如上条,指形似伤寒,右脉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而言。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实为异,故用香薷饮发暑邪之表也。按香薷辛温芳香,能由肺之经而达其络。鲜扁豆花,凡花皆散,取其芳香而散,且保肺液,……,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为最……,厚朴苦温,能泄实满,厚朴皮也,虽走中焦,究竟肺主皮毛,以皮从皮,不为治上犯中。若黄连、甘草,纯然里药,暑病初起,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连翘、银花,取其辛凉达肺经之表,纯从外走,不必走中也。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温病条辨》 标题更正:暑温风寒双解剂
杨文杰 医师(整理)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