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苓甘零饮
《宣明论方》
组成:茯苓一两(30g)、甘草二两(6g)、白术炙,半两(12g) 、泽泻一两(15g)、官桂去皮,二两(3g)、寒水石二两(30g)、滑石四两(30g)、猪苓半两(15g)、石膏二两(30g)
用法: 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新汲水亦得,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一钱,用如上法(现代用法: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服)。
功用:祛暑清热 化气利湿
主治:中暑受湿。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下。
方歌: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
清暑泻热又利湿,发热烦渴一并消。
方解:本方即六一散合五苓散(见祛湿剂)再加石膏、寒水石而成。主要用于既受暑热所伤,又有水湿内停之证。暑热伤人,故见发热头痛;热盛伤津,故见烦渴引饮;湿盛于里阻滞气机,故见小便短少;暑湿俱盛,内伤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下”之证。治法上,既要清解暑热之邪,又要助膀胱气化而利小便。故方中用六一散祛暑利湿,配伍石膏、寒水石之大寒,以加强清解暑热之功;再用官桂助下焦气化,合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去湿,白术健脾,使升降之机得以恢复正常,则使暑消湿去,诸证自愈。
本方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对暑湿俱盛,证情较重者适用。
《儒门事亲》以本方去猪苓,减三石用量为一半,加人参、藿香各半两,葛根一两,木香一分,亦名桂苓甘露饮,主治伏暑烦渴,脉虚水逆,以及大人小儿暴注泻水不已。
方论 张秉成:“夫暑湿一证,有伤于表者,有伤于里者。在表者邪留经络,当因其轻而扬之;在里者留脏腑,非用重剂清热利湿,终归无济。石膏、寒水石,大寒质重,直清肺胃之热;滑石寒能清热,滑能利窍外开肌表,内达州都;猪苓、茯苓、泽泻,导湿于下,从小便而出;然湿为阴邪,无阳则不能化,虽利湿而湿亦拒尽除,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散阴邪;加白术扶土和中,安内攘外。此方用三石以清上焦,五苓以利下焦,草以合上下,亦治暑之大法耳”。《成方便读》
杨文杰医师(整理)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