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喘促篇


     喘 促
       喘促,又称气喘,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而言。它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之中。
       喘促多与肺、肾两脏关系密切。外感或内伤造成肺肾发生病变,气机升降出纳失常,即可引起喘促,但有虚实之分,实证多由风寒、痰火、痰浊壅塞肺气。肺失宣降所致,虚证多因肺气虚弱,肾气不足,纳气失常而成。
一、 喘促的鉴别诊断
(1)、呼吸喘促,兼有胸闷,咳嗽,痰稀白,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多发于冬季,此是风寒束肺证。风寒外袭,内合于肺,肺气失宣,气机升降失常,故呼吸喘促。
(2)、呼吸喘促,息粗有力,甚至鼻翼煽动,兼有咳嗽,痰黄稠粘,身热,心烦;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此是热邪壅肺证。风寒袭肺,郁而化热,或风热犯肺,或肺有伏火,复感外邪,新邪引动伏火,火热之邪壅塞肺气,肺失宣降,故呼吸喘促。
(3)、呼吸喘促,甚至张口抬肩,端坐不卧,咳痰量多粘稠,不易咯出,兼有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口粘无味,苔白腻,脉滑。此是痰浊阻肺证。体内积湿成痰,痰贮于肺,气道被阻,肺失宣降而致呼吸喘促。
(4)、呼吸喘促,短气无力,咳声低弱,兼有语言轻微,自汗畏风,咽喉干燥,舌淡,苔少,脉软弱。此是肺气虚衰证。肺气不足,气失所主,肃降失司,故呼吸喘促。
(5)、呼吸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兼有形瘦神疲,肢冷,汗出,面青或黧黑舌质淡,脉沉细。此是肾不纳气证,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气失摄纳,故呼吸喘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
(6)、呼吸急促、胸胁胀满、咳唾引痛,苔白,脉沉弦。此是悬饮病。饮停胸胁,脉络受阻,气机不利,故呼吸喘促,咳唾牵引胸胁痛。
(7)、呼吸喘促,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兼有咳痰白沫量多,舌苔白腻,脉弦紧,经年不愈,感寒易发,初起有恶寒、身痛等症状,此是寒饮停肺证。寒饮停肺,肺气上逆,故呼吸喘促、常因外感邪引动伏饮而发。
(8)、呼吸喘促,兼有眼睑浮肿,继则全身肿,咽喉肿痛,肢节酸重,小便不利,多有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数。此是水肿病,风水泛溢证。风邪外袭,通调失职,水气凌肺,肺失宣降,故呼吸喘促。
       二、喘促的鉴别要点
       风寒束肺证,有恶寒发热,咳嗽痰稀,与热邪壅肺证,身热心烦口渴咳痰黄稠不同。痰浊阻肺证,以痰多,粘稠,胸脘满闷,恶心纳呆为主。肺气虚衰证,多有短气无力,自汗畏风,与肾不纳气证,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肢冷,面青显然不一。悬饮病兼有胸胁胀满,咳唾引胸胁痛。寒饮停肺证,以咳痰白沫景多,经久不愈,感寒易发为要点。风水泛溢证,以全身浮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

杨文杰 医师(整理)         邮箱:1347416165@qq.co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