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腺癌一例治验分享》
胰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一经发现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且转移早、预后较差,被称为“癌中之王”。现将本诊室首例治愈的胰腺癌医案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患者,男,70岁,1996年因反复寒颤、高热伴黄疸在某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行CT和彩超检查发现胰头部位9.8x6.7cm实性肿块,与周围组织黏连严重,分界不清,多发腹腔淋巴结肿大,胆总管扩张,诊断为胰腺癌,考虑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病情反复发作并进行性加重,平时在卫生室输液对症支持治疗,几个月后全身高度浮肿,卧床不起,仅能进食少量稀饭勉强维持,无法再进行输液治疗,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寻求中医治疗。 初诊:患者卧床不能翻动,面色晄白,全身高度浮肿、腹大如鼓囊,语声式微,畏寒怕冷,腹痛下利,小便短少,目睛皮肤黄染晦滞,四肢沉重疼痛,舌淡胖有齿痕,苔白厚滑,脉沉微,病为癥积水肿;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凝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下治宜先温阳利水、消肿退黄,给予真武汤+五苓散+茵陈蒿汤合方加减治疗,处方:茵陈20g、黄芪15g、附子(先煎)10g、白术12g、白芍9g、桂枝9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枳壳20g、川朴12g、大腹皮20g、车前子15g、人参6g、干姜9g、生姜6g、大枣3枚,十付,日一付,水煎,少量频服。 二诊:水肿及腹胀稍缓,精神好转,可正常对话,尿量增加,余证及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守服2个月。 三诊:水肿、腹胀、黄疸渐消,已可由家人辅助翻身,饮食知味,精神明显好转,二便通调,偶发寒颤、发热,舌淡胖,苔滑腻微黄,脉沉弦细,病邪由里出表,已显生机,治以上法并疏利少阳寒热,佐助消癥散结之剂,前方加柴胡10g、黄芩6g、穿山甲15g、白花蛇舌草25g,守服2个月。 四诊:气色复常,能扶起自行坐床片刻,可正常饮食,二便通调,面肢水肿已消,中等腹水,腹胀、偶发腹痛、寒颤、发热,轻微黄染,舌胖、苔滑腻微黄,脉滑微沉偏弦,阳气已复,痰湿瘀毒胶结不去,治以健脾利湿、化痰散结、攻逐瘀毒,兼以条达少阳,处方: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2g、半夏12g、穿山甲15g、莪术18g、桃仁9g、鼠妇9g、枳实12g、大腹皮25g、车前子12g、泽泻12g、槟榔10g、川朴12g、陈皮10g、白花蛇舌草20g、柴胡10g、黄芩6g、生姜9g、甘草6g、大枣3枚,水煎服,守服3个月。 五诊:进一步好转,可由家人扶起下床入厕,寒颤、发热、腹痛未再出现,轻度腹水,腹胀,舌胖淡、色黯滞、苔滑腻,脉濡缓,仍以上法给药,白花蛇舌草20g、党参20g、黄芪20g、苍白术各10g、茯苓10g、半夏10g、穿山甲15g、莪术18g、桃仁10g、鼠妇9g、枳壳15g、车前子10g、川朴10g、陈皮10g、桂枝9g、干姜6g、炒薏仁15g、炒麦芽15g、炙甘草6g、大枣3枚,基间无特殊变化,微调处方治疗一年半(后因穿山甲价高管制,改为京三棱、皂角刺等替代品)。 2年多总共用药七百六十余剂,诸症全消,生活复常,改为散剂服用3个月巩固治疗,后经彩超和CT检查提示肿瘤局部均匀钙化、胆总管扭曲变形,腹腔肿大淋巴结消失,治愈停药,停药后2年多的春节时又突发寒颤、发热、黄疸、右上腹痛,转诊至市医院确定为胆总管结石,由原主管外科专家为其手术,术中见肿瘤钙化失去活性,与周围粘连,取出3.8cm×1.9cm结石1枚,宣告临床痊愈。
寄语:胸腹部肿瘤病的中医治疗多参照“癥瘕”、“积聚”的思路,贵在根据患者体质的阴阳盛衰,辩证论治,加上特殊归经的药物,重点强调寒、湿、痰、瘀、毒邪在整个病程中的表现,纠其所偏,培其正气,攻其邪毒,促使机体的功能复常,以达到康复的目的。祖国医学博大精深,限于个人才疏学浅,不足以触及精华,权当是抛砖引玉吧,希望能有更多的贤良大医奉献技术,共同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繁荣,以更好的造福百姓。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