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去苗 当归去苗,微炒 白芍 白术 茯苓去皮,白者,各一两 甘草微炙赤,五钱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9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参照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亦有丸剂,每日二次,每次 6~9g)。
功用: 疏肝解郁 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方歌: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黑逍遥散有地黄,血虚痛经功效卓。
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附方:(1)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加丹皮、栀子各一钱(3g)。水煎服。功用: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等。
(2)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功用: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主治: 肝脾血虚。临经腹痛,脉弦虚。
血虚固可生热,肝郁亦能化火。加味逍遥散所治既有肝郁,又有血虚,化火生热,所以增见诸证。此时单用逍遥散治疗,已不足平其火热,所以加丹皮泻血中伏火,山栀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兼利水道,二药皆入营血,故治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黑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地黄,治逍遥散证而血虚较甚者。若血虚而生内热者,加生地黄,血虚者,加熟地黄。此中并无深意,临证当灵活运用。
方论 张秉成:“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入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栀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成方便读》
编辑:杨文杰 医师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