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防治常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系统性骨病,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病理表现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改病症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常见临床症状有:(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4、5腰椎,负重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程度加大。(3)膝关节疼痛。尤以中老年女性多见且多伴有关节增生肥大;(4)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5)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老年人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症必须采取预防为主、药物辅助治疗的方法进行。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此病的患者如能坚持做到以下几点,病情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或恢复体能,首先,应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还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健身运动,至少坚持每天30分钟,每周3-5次的体育锻炼;还要尽量从食品中补充钙质,扩展食物种类,多食含钙食物,如菠菜、韭菜、蘑菇、坚果、鱼类、骨汤、牛奶等;补充维生素D或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使用药物降钙素或双磷酸盐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其次对绝经后的妇女,还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防止骨量丢失。中医遵循“肾主骨,肝主筋”的原理,采用滋补肝肾、柔筋壮骨的中药治疗,成药可选用仙灵骨葆、骨刺平等服用。但防治骨质疏松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坚持。
编辑:杨文杰 医师 邮箱:13474161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