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薛薛。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又来到成都。
本周抽空读了夏萌老师写的《你是你吃出来的》
刚好趁着周末,把书中一些饮食技巧和常见误区整合一下,希望对慢性肾病患者有所裨益。
种类多≠营养丰富
张萌老师提到一种饮食结构搭配:
植物性食物65%+动物性食物35%
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粮食
动物性食物:肉、蛋、奶、鱼等
大家可能觉得很简单,
比如做一个土豆炖牛肉就能满足了,
如果觉得单调呢,再炒个白菜、蒸点红薯山药,这应该营养丰富了吧。
这种做法看起来“花样很多”,
其实土豆、红薯、山药,
主要含有同一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
这就是张萌老师要说的种类多≠营养丰富
我总结了书中的七大营养素常见食物,
供大家尽可能满足搭配和平衡:
√碳水化合物:基本等同于我们说的“主食“米面粮
√蛋白质: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即肉蛋奶,特别提醒豆浆不能代替牛奶
√脂类:植物油、动物油、坚果、动物的皮下脂肪、鱼油等
√维生素:维生素种类多,分布在不同的肉类和果蔬中,不挑食、多维度摄取
√矿物质:常见微量元素有钙磷镁钾等,动物类食物优于植物类食物中的矿物质
√膳食纤维:利于通便、减肥、降低餐后血糖,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
√水:肾病患者要判断是否水肿、结合病情,饮水量遵医嘱
为了避免我们吃了很多“花样”,却还是满足不了身体的营养所需,
结合之前协和医院提供的饮食指导和张萌老师的书中观点
建议大家可以每天尽可能吃这些:
鸡蛋(肾病患者尽量只吃蛋白)、牛奶、青菜、瘦肉、鱼、坚果、水果、杂粮
周期性全面均衡
我们知道了摄取尽可能多的营养素,身体的健康状态会更好。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活要忙,
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全摄入这方方面面。
建议大家以“7天一周”为循环,进行吸纳补充。
在一周之内,我们想想最近什么吃的少,就针对性的进行补充。
比如今天吃了瘦肉、明天就吃鱼,后天没吃肉就多来两口坚果等等。
尽量避免长期单一吃同一种食物。
当然,也要规避这种“抓着一天疯狂补”的情况:
比如你发现最近有点忙,蛋白补充不太够,
又想起来医生叮嘱,让咱们尽量多吃优质蛋白,
于是这一天:早上两个鸡蛋,中午一碗鸡蛋面还得卧俩荷包蛋,晚上再来个鸡蛋羹
这恐怕就过犹不及了。
所以咱们还是尽可能做到均衡每一天,
生活虽忙,
打点好我们的每一餐也至关重要,
比起将来花更多的时间、金钱在就医上,
珍视我们的每一餐,就为健康多垫了一块基石。
结合地域特色,进行调配
我妈妈是典型的北方人,偏爱面食
早晚每顿必须有粥,还有搭配一些烙饼之类,中午也特别爱吃各种面条。
其实像我妈妈这种饮食习惯,就是很明显的一种误区——只吃一类食物
生活在北方或者偏爱面类食物的朋友们,就要特别注意补充其他营养素,以达到均衡。
另外,需要结合地域环境特色去调配食物。
比如,在南方吃鱼比吃羊肉好,鱼和鸭属于肉类中偏寒的食物,适合天气湿热的环境。
北方天气冷,尤其是冬天,就要多吃羊肉、牛肉,来增强御寒能力。
所以究竟吃什么好,不仅要看大环境,是属于南方还是北方,是夏天还是冬天
也要看个人的差异,是长期在室外还是室内,运动量如何等等。
总之,量出为入,保持平衡,才是维持健康的好方法。
张萌老师曾经也是肾炎患者,后学习了营养学,并配合治疗达到康复。
这本书中内容较多,提炼有限,
想拜读全书的朋友们,
在公众号内输入“你是你吃出来的”,获取电子书。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也是“老人节”,
大家不要忘记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份祝福,
也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感谢你的阅读,愿你我皆健康、喜乐。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