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我是薛薛。
进入后疫情时代,防控进一步放松。
很多人开始恐慌,尤其我们这种慢性病人群。
恐慌可以理解,但并能不解决问题。
现实已然如此,与其恐慌,不如想想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该怎么做?
今天,收集了人民日报、北京卫健委等最新专家指引,把大家关心的问题做统一梳理。
新冠感染,发病7日图
在北京新闻广播媒体获悉了新冠发病7日表现,重新整理了一下,方便大家保存。
感染大概率避无可避,不如我们先来充分了解,万一中招会有哪些表现,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
这是新冠发病7日图。
在第2天、第3天最为难受,大家要特别注意。
打造居家小药箱
知道了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症状,咱们来了解如何用药。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表示:
“除了一些高龄老人,有基础疾病、肿瘤疾病的高风险因素患者会用到“新冠抗病毒药物”,大部分感染者只需对症治疗即可。”
专家建议大家准备的药物,可以参照下图:
特别需要注意:
1、对于服用的药物,比如莲花清瘟胶囊、莲花清瘟颗粒等,用药时只选一种,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更不要叠加用药。
2、超过38.5度再吃退烧药,不要过度服用退烧药,不过量、不叠加、不超疗程使用。
3、及时停药!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的时候,感冒基本靠自愈,多休息,多喝水,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打败病菌。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如果已经感染,在用药期间,若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可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选择合适方式去往医院救治。
特别提醒:
1、建议大家提前了解附近医院情况,确定哪些医院是可接收。
2、如需去医院,超38℃直接前往发热门诊。
3、慢性肾炎病友自己不便拿不准如何用药的话,挂呼吸内科咨询医生,一定要和医生说明自己肾病情况及目前在用哪些药。
4、对于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人群,首选医院治疗。
提高免疫力+防护
想必大家都从新闻上获悉,这波病毒感染会覆盖全国八成、九成人群。
大概率我们都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希望这一天晚一点到来。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尽可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提高免疫力+做好自身防护!
如何提高免疫力?
1、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
熬夜是降低免疫的大杀器,这种时候大家更不可熬夜,与其担忧,何不早点睡觉?
2、合理膳食
每天的优质蛋白不可少,肉类营养要保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饮水量。
3、适当运动
每天要适度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活力。
4、保持轻松的心情
大家还记得咱们刚确诊慢性肾炎的心态么?
焦虑和担忧并不解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生病教会我们的一件事。
放松心情,投入工作、学习中,转移注意力,该生活生活。
做好自身防护
最近几篇都在和大家叮嘱防护的重要性。
昨天出门做核酸,已经有些“英勇无畏”的人不戴口罩随意出行。
我们左右不了他人,自己和家人一定多多防护。
N95口罩+随身携带消毒液+勤洗手+漱口+不用手去触碰脸部
简单几步,却有大用途。
要不要打疫苗?
这个问题从三年前讨论到现在。
慢性肾炎要不要打疫苗?
先说说两个客观事实:
第一,打了疫苗也不是万事大吉,不是不会感染,而是降低重病率;
第二,当肾炎出现了以下情况,是不能打疫苗的。
除此以外,大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咨询主治大夫。
我目前的情况:暂时还未接种疫苗。
还没约上主治医生,关于一些问题还在求证中。
没打疫苗,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重视自身防护+提高免疫。
最近,咱们各个群里的主流话题都是疫情相关。
所以这周的更文也不必等周六了,写完现在发。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人民日报、北京卫健委等,我重新做了排版,方便大家保存使用。
原文参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 居家康复专家指引 (第一版)
愿咱们都能扛过第一波感染高峰。
感谢你的阅读,愿你我皆健康、喜乐。
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