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疾病并不单指身体上的问题,也包括心理上。而且,很多时候,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的数量往往更多。诸如抑郁,焦虑一类的症状会频繁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当这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就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生活。
运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1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定义,但当他们看到它时,他们肯定会知道。毕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战斗老兵在很多经典电影和电视剧中都出现过。
一般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有时发生在经历过或甚至目睹过创伤性事件的人身上。它的特征是情绪的闪回,无助的感觉,持续的悲伤,自杀的想法,包括身体紧张,为可能的灾难做好准备。
虽然人们很容易将创伤后应激障碍视为只在电影中出现的东西,但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估计,每11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会被诊断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你考虑到那些因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而逃避诊断的人的数量,那么那些正在或将受到折磨的人数可能要高得多。
2019年,Whitworth等人对30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焦虑筛查呈阳性的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并随机将他们分配到3周的抗阻运动干预(深蹲、卧推、下拉、推举和肱二头肌弯举)或时间匹配的对照条件(1)。
完成这项研究的80%的参与者在逃避症状(由于预期的负面后果或痛苦感觉而避免特定的人、情况、环境或事物)和觉醒症状(对通常不值得如此兴奋的情况过度兴奋)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有益影响。虽然这项研究的结果令人兴奋,但它似乎是第一个证明抗阻运动对创伤后应激症状(如过度觉醒和逃避)的有益影响的研究。
运动与抑郁
2
抑郁症的类型非常多,包括以症状干扰正常功能至少两周为特征的重度抑郁症,持续至少两年的持续性抑郁症,围产期抑郁症(指孕妇在怀孕期间或者产后一年内所发生的抑郁症,主要体现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还有一般的季节性情感障碍(SAD)。
据估计,世界上有4.4%的人口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其中一种抑郁症的痛苦之中。有报道显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其患病率增加了27.6%(Allen, et al.2022)。这无疑促使Andreas Heissel和他的同事们试图弄清楚运动(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混合运动或团体运动)是否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2)。
研究人员汇总了41项关于运动和抑郁症状的研究结果,其中包括2264名参与者。我们不需要进入他们元研究的心理学领域。简单地说,他们的主要发现包括以下几点:
◎运动对运动抑郁症状有中度到较大的影响,即使他们将纳入的研究限制在偏误风险非常低的研究。
◎非劣效性试验(检验一种药物是否不劣于另一种药物的试验,多用于有客观疗效指标的临床研究中)表明,运动并不劣于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虽然最后一个发现(运动和药物一样有效)可能会让人惊讶,但另一项元研究(Recchia, et al.)开始比较运动和抗抑郁药在治疗非重度抑郁症方面的效果(3)。
他们对21项研究的分析表明,“在减轻成年非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方面,运动和药物干预没有区别。”
诚然,因为运动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所以运动疗法的退出率比药物干预高,但除了偶尔出现肌肉酸痛之类的症状外,运动没有不良副作用。
抗阻运动和普通的焦虑
3
如果你患有焦虑症,请意识到你并不是一个人。似乎至少15%的人报告他们会频繁发作此类症状(每月至少15次)。虽然焦虑对不知情的人来说似乎是相对无害的,但它会导致一般的健康状况不佳,睡眠不佳,表现不佳,精神压力,甚至疼痛。
单凭直觉,你可能会认为重量训练对焦虑有好处。毕竟,任何能分散人们对世界危险感知的注意力的东西,无论真实与否,通常都是有帮助的。没错,你的直觉是对的。
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相对大量,因此使另一组研究人员(Gordon, et al.2017)能够进行另一项富有成效的元研究(4)。该小组发现了16篇文章,包括922名参与者(486名进行抗阻训练,436名作为对照组)。
请注意,训练方案之间几乎没有同质性。无论如何,研究结果普遍表明,抗阻训练可以改善健康参与者和患有身体或精神疾病的参与者的焦虑症状。没有一个结果受到性别或训练方案的任何特定特征的影响。
运动对情绪障碍有什么好处?
4
运动影响情绪障碍的机制尚不清楚。这可能仅仅是运动引起的“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多巴胺水平增加的问题。然而,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部分是因为社交互动的舒缓作用,或者仅仅是心理上的好处,也就是说,你认为它有帮助,所以它确实有帮助。
另一种理论,更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被称为“交叉压力适应假说”。它表明,重复暴露在一个特定的压力源(如运动),强度足够大,时间足够长,可以导致压力反应系统的改变,最终导致其他压力源的压力反应减少。换句话说,一旦一个人习惯了(成为“习惯”)运动的压力,病人就不太可能被其他通常可能引发他们的压力源触发。
总结
5
其实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有太多太多处于抑郁,焦虑,或者某种精神问题的人。他们或许还没达到特别严重的程度,但这不能否认他们正在面临的困难和斗争。问题是,天性内敛的中国人似乎对宣泄、表达存在一些“障碍”,而且,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调节。
如果你经常做重量训练,你可能早就发现了它对你身心状态的调节作用。但如果你就是不喜欢它,也可以有其他发泄方式,比如去街上暴走,去森林里徒步,或者骑着越野摩托车在草原上驰骋。焦虑或抑郁是一个很有耐心的猎人,一旦你防御能力下降,它们就会试图攻击你。幸运的是,我们已经知道,比起药物,运动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James Whitworth, et al., Feasibility of Resistance Exercise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Anxiety Sympto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019, 00, 1-08.
Andreas Heissel, et al., Exercise as medicine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r J Sports Med 2023,;0:1-10.
Francesco Recchia,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antidepressants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treating non-severe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Br J Sports Med 2022;56:1375-1380.
Brett R. Gordon, et al., The Effects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Anxiety: A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ports Med, 17 August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