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健身等同于健美,这是一种认知偏差



只有跳出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式来看待健身,才能看见健身的全貌。如需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
随着健美赛事的回温,特别是网络上以健美为主要内容的"健身视频"的增多,健身似乎越来越被很多人等同于健美。
虽然我们在往期的很多文章都表达过健美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但健身真的可以等同于健美么?
1
健美训练可以作为一种健身方式
健身的英文缩写为Fitness,全面解读通常与Physical相结合,Physical Fitness可译为身体健康或身体素质。它强调的是一种身体上的健康和幸福状态,可通过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适当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来实现。
而我们日常所说的健美,确切地说是指「健美式训练」,它以发达局部或整体肌肉组织为目标。作为重量训练的一种,它与力量举、举重等训练项目一样——都可以让训练者实现肌肉/骨质/神经系统的向上适应。

正如我们在《杠铃训练是一剂抗老化的猛药》以及《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训练》等文章中表达的那样,科技与网络的进步为现代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但也给现代人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们的静态生活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根据「用进废退」原则,身体在缺少体力支出或体育锻炼的情况下,只会不断退化,逐步丧失它的原有功能,甚至流失它的有用组织。
这里的有用组织的精确描述就是肌肉、骨质和神经系统的下降,它们又会反过来降低人体运动能力,造成新陈代谢改变,增加跌倒与骨折风险。
这显然与我们希望的维持健康甚至保持强壮相违背,因此对于任何一位真正理解健身核心的健身者来说,重量训练都应该是健身课表中的必备项目,无论具体的训练项目是力量举,举重,健美还是其他。
2
健身方式不止健美训练一种
前面提到,作为重量训练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健美训练与力量举或举重等训练项目一样,都可以让训练者实现肌肉/骨质/神经系统的向上适应。
与其他重量训练项目不同的是,如果健身者想在最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体形,比如侧重某局部肌肉的建设,健美训练无疑是最直接、最快速的选择。


然而对于不以改变体形为核心的纯粹健身者而言,健身的目的显然不仅局限于体形。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并不会把体形作为考虑因素。况且即使是选择其他健身方式,长期坚持下来也会收获良好的体形。
健身,强调的是一种身体上的健康和幸福状态,与外在体形相比,更全面的身体功能以及主观满意度,显然是健身者更为关注的焦点。单独的健美训练并不能完整地诠释健身,也无法全面地训练到健身者的综合运动能力。
以下是将健身等同于健美,或只进行健美训练时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在我们过往的健身房工作中,以及山羊平台读者中都出现过。
我们不想将这些情况描述为健美训练的"缺点",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运动,关键在于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规避(上下滑动)。
◎容易因体形而影响心态,永远觉得自己这里不够好,那里需要改进。健美会让人潜移默化地追求体形上的完美,"既增强训练者信心,也打击训练者信心。"
◎导致健身者出现急功近利的用药现象。增肌是一件以年为单位的事情,而且在自然情况下的天花板很矮。当健身者只关注形体进步时,增肌过慢或停滞很容易让健身者过早地使用药物。
◎忽略身体功能与综合素质的打造。长期进行健美训练的人很容易"只关注肌肉","只考虑增肌或者减脂"。即使某些情况下身体已经很僵硬、笨拙,甚至爬到5楼都气喘吁吁。
◎陷入"局部肌肉"的运动思维。健身方式不同,身体调用的部位与功能也不同,胸/肩/背...循环的"局部肌肉"运动思维会束缚对健身方式的理解。
◎忽视运动基础与知识的积累。健美训练的蜜月期很容易让健身新手忽略本该积累的知识,甚至忽视已经存在的训练错误,随着训练强度与时间的推移,某些问题可能无法矫正,甚至严重影响身体功能与健康。

事实上,对于追求纯粹健身的健身者而言,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大框架下,健身方式的选择可以非常多样,比如自重训练,负重训练,间歇性训练,游泳,跑步,瑜伽,自行车...重要的是让健身课表更合理,更符合自身需要。
3
健身者更应该关注的是课表合理性
我们在往期很多文章中都提到过关于认知的话题,既包括训练方面,也包括健身职场方面。
认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一种非常具有主观色彩的东西,而主观色彩会改变知识和信息的原有面貌。
很多人之所以把健身等同于健美,就在于他在主观上认为健身就是健美,即使健身(Fitness)和健美(Bodybuilding)的基本定义就完全不同。
强调认知的关键并不是要纠正对与错,而是启发我们的思考方式,而思考方式会决定最终视野,以及具体执行起来的方法。
以下5个制定健身课表时的考虑因素(上下滑动),是我们根据过往大众健身研讨会学员总结而来,它适用于所有渴望通过健身来达到身体上的健康和幸福状态的群体。
1.了解自己的详细病史,体检指标以及健康现状。这些情况无法通过健身房的体测仪得到答案,需要医生的帮助。
2.清楚自己当下存在的健康问题,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健身课表。
3.在身体成分合理的情况下,关注自己的综合身体素质和身体功能,确保健身课表能对实际生活产生可用性。
4.在确保以上3点的情况下,尝试尽可能多的健身方式,将自己喜欢且必要的健身方式作为课表内容,长期保持。
5.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适当降低健身目标和健身强度,与健身带来的体形或娱乐性相比,要更关注健身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最后,本文出发点并不是通过"黑健美"来"表达健身",因为我们团队中的很多成员也都是健美爱好者。健美训练的确可以作为一种健身方式,但只有跳出自己喜欢的健身方式来看待健身,才能看见健身的全貌。
肖红
北京体育大学在读博士。运动康复专业学士学位·大连理工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硕士学位·北京体育大学,山羊健身康复课程与大众健身研讨会特聘讲师。

陈福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大学起开始进行重量训练并从事大型商业健身会所运营/管理工作,至今已逾十年。现额外从事健身相关的培训与翻译工作,山羊健身欧洲训练营负责人。
送人在看,手有余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