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不到位究竟会浪费多少努力?明确自己的目标很重要


健身是训练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是健身一年的人,两者差距可能是巨大的,除去天赋因素的影响,剩下的就是训练了。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训练是否到位?采用什么样的训练强度才对肌肉增长最有利呢?

一.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去衡量
健身者是否进步应该是和自己上一次训练相比较的,这里指的上一次训练并不是指几天内,时间可能相差较久一些,比如上周与这周相比较,上个月和这个月相比较。这个比较涉及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以此衡量是否进步和练到位了。

​1.训练量
比如健身者之前的训练是80kg卧推做了4组10次,组数*次数*重量就是你这次卧推的训练量,即4组*10次*80kg=3200kg,而在下一次训练中努力地用比这次训练更重的重量,或者用更多组数次数去完成,这样相对而言就是训练量的进步。

训练量的判断方法也有局限性,健身者可以不改变重量而增加组数和次数,这样虽然也是训练量的提升,但却延长了训练时间,所以训练强度加入并框定了次数范围(8~12rm),健身者可以通过提高训练强度来进步。

2.训练强度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多少训练量,即为训练强度。健身者使用的训练重量越接近最大极限重量,组数越多,所用时间越短,训练强度就越大。训练重量、组数和时间只要有一个比上次更为进步,都可以认为是对以前的突破。

比如健身者在之前训练的组间休息时间为2分钟,在这样的时间内完成了4组10次,之后尝试用组间休息1分半钟,完成了5组10次,在训练总时长更短的情况下完成了更多的训练量,那么训练强度就提升了,可认定为这次训练有效到位。

另外,健身者在不同的目标之下,不得不使用一些很轻的重量去训练,那就是无效的吗?显然不是,只要健身者大体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一直稳步增多的,那就是在进行有效的健身训练。

二.带着训练目的和目标去练
健身训练之所以被称为训练,就是因为每个健身者都有不同的目标,因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动作和器械来实现。

通常健身者的训练目的有两种,一种偏向于肌肉增长,一种偏向于力量增长。比如卧推,尽可能的孤立刺激胸部肌肉就是健美训练,而竭尽全身整体力量推起大重量,让动作更高效、杠铃移动距离更短,则更偏向于力量举。如果健身者的目的偏向于肌肉增长,却使用了力量举的方法举起了更重的重量,就是忽视了训练胸部肌肉的目的,这样的训练同样是不到位的。

健身者在训练前应该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才能达到高效和有效的训练。当健身者带着目的去训练时,就可以明确的判断自己的训练是否到位,而不是只做做样子。

综上所述,健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一两次的训练并不能决定什么,但如果健身者善于思考并付诸实践,那么你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