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运动风险系数来说,力量训练的受伤风险远远低于足球、篮球、橄榄球等有较多身体对抗的运动,但受伤的例子仍然层出不穷,所以健身者在健身前首先要树立安全训练的观念,以远离伤病困扰。
一.为什么要把训练安全放在第一位?
运动受伤是每个健身者都不想遇到的,受伤意味着训练计划停滞;意味着要经历恢复期;意味着一段时间内肌肉力量、耐力和围度的下降,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等到伤愈之后,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恢复性训练,才能达到受伤前的水平,这期间还有可能旧伤复发。
不可否认,在看一些健美大神训练。比赛的视频时,的确会被他们的竞技精神,训练理念等感染。健美祖师爷罗尼库尔曼退役时,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不后悔自己付出的一切,如果我有机会再重来,我会改变什么?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要蹲4次800磅,而不是2次,这是我职业生涯中唯一的遗憾!”
一句“耶巴蒂,莱维贝贝!”让人热血沸腾,激励了无数健身者,这虽然是非常好的精神氮泵,但不能因此忽视训练的安全性。罗尼退役后,由于以前的大重量力量训练使身体受损,到2016年,这位8届奥林匹亚冠军被迫进行了7次手术,让他不得不在轮椅上生活一段时间。
其实所有的运动竞技都会把训练安全性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健身者虽不是运动员,但是为了更健康的生活,还是要有一颗训练安全的责任心,不单单是为自己,更是为了身边关心你的人。
二.如何降低健身受伤的风险?
建议遵循以下几点调整训练计划:
1.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模式
正确的动作是保证训练安全的基础。不管健身者训练水平有多高,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模式是否正确,是否有提升调整的空间,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受伤的风险。
有时一个错误的动作训练一个月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健身者不知道调整,那就永远存在受伤的可能。健身者要时刻保持自我学习的能力,建议最好把自己的动作录成视频,看是否有问题存在。
2.量力而行
这里的量力而行包括两点:一是使用的重量;二是了解自己的训练状态。如果健身者无法举起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重量,那就不要勉强;如果无法达到一个特定的动作幅度,那就适当降低动作的幅度。
3.简单、保守
如果健身者可以用最基本的动作模式(深蹲、硬拉、卧推、推举等)获得不错的训练效果,那就不要轻易尝试一些变式动作,尤其是一些风险跟回报并存的冷门训练动作,如颈后下拉、颈后推举、挺髋深蹲、断头台卧推等。尤其是关节灵活性不足的健身者,轻易尝试这些动作很容易让自己关节受损。
其实如果健身者能吃透几个最主要的复合训练动作,就能够获得又稳又快又好的训练效果。当健身者把最基础的动作练好,掌握了最合适自己的发力模式,再加上训练经验的积累,训练安全性就会不断提升。反之,如果健身者的动作库越复杂,在有限时间里每个动作的稳定性就可能越低,相应的受伤的风险也就越高。
说到最后,健身者不要盲目尝试不了解的动作,有时候保守处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动作出现变形就停止,发烧感冒就休息,对训练量或训练强度不适应就积极调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