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者常会听到这种观点,使用大重量训练才可以进步,即使是牺牲一定的规范性。现实中确实也常看到一些健美大神在视频中用超大重量训练,甚至是用一些不规范的动作去训练。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使用绝对规范标准的动作去持续训练才可以进步。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呢?
1.什么是大重量训练?
所谓大重量训练,并不是说达到一定的数字才叫大重量,而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健身者在训练时,当一个动作的极限重量达到85%以上,或者是只能做5~6次以下的重量被称为大重量,这对于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在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每个健身者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不可能都用同样的重量,所以“大重量”相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很多健身新手在刚接触卧推时,可能连空杆都推不起来,那么这时空杆的重量就属于大重量。
有的健身者可能会说100kg的卧推应该属于大重量,但实际上对健身多年的老手来说,可能100kg卧推只是热身组,所以训练重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训练水平和身体状况来定,尽量不要和其他健身者去比较。
比如卧推时,健身者采用严格的胸部孤立发力的模式去做动作,如果80kg的重量只能做5个,那么这个重量就是卧推的大重量。如果健身者采用力量举全身发力的模式,那么80kg的重量有可能推到8~10次,显然这不是卧推的大重量。
有时会在视频中看到健美大咖采用各种借力的模式训练,比如用身体摇晃借力去做弯举,那么在不摇晃身体时,用标准动作去做弯举的大重量,可能就是在摇晃身体时做弯举的低重量,所以在说某个动作用大重量时,并不能只单纯看重量,还需要去看动作的模式。
2.什么是标准动作?
标准动作大致都有规范的模型框架,比如大多数动作要求健身者挺直腰背、收紧核心,这个规范是勿庸置疑的,但落实到细节,有时很难鉴定动作怎样做才算规范。
职业力量举传奇选手Matt Kroc(现变性更名为Janae Kroc)发明了一个动作叫Kroc Row,类似于哑铃单臂划船,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哑铃划船,她用的是超大的重量,甚至是完成不了一次全程动作的大重量,然后摇晃躯干借力,进行多次极小幅度的划船。
再比如一些动作的幅度,有的健身者深蹲时就是做半程,甚至是四分之一蹲或者浅蹲,有的健身者做卧推不用全程,而是用很重的重量进行半程卧推。其实有些时候半蹲或半程卧推并不代表错误,就像很多篮球运动员会使用浅蹲、四分之一蹲进行弹跳爆发力的训练,很多职业健美选手采用半程卧推的方式避免肩关节压力,从而更好地刺激胸肌等。
另外在力量举领域,很多选手会出现背部弯曲硬拉,这和健身领域要求的腰背挺直完全不符,但其实这样做对力量举选手来说可以拉起更重的重量,从而赢得比赛(还有种上背部弯曲的高级硬拉技巧,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不建议尝试)。
其实动作的标准做法不只一种,训练的目的也不只一种,能够实现目的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不要在别人质疑时怀疑自己,也不要随便否定别人的训练计划。
综上所述,不管是大重量还是中小重量,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优缺点。健身者在没有足够的训练经验之前,大致的标准动作模式框架要知晓,比如挺直腰背、收紧核心等,因为采用最基础的动作模式进行训练最保险也最安全。另外,不要因为疲劳或想要使用更重的重量而随意更改自己的训练动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