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更偏向于耐力还是更偏向于爆发力?它决定了增肌的速度


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分为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这两种肌纤维在健身运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决定了健身者的肌肉是更偏向于耐力,还是更偏向于爆发力。

​一、什么是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1.慢肌纤维(I型纤维,红肌纤维)
慢肌纤维呈红色,也叫红肌纤维,特点就是收缩的速度慢,产生的速度与爆发力不如快肌纤维,但却有着不错的耐力。当身体需要持续输出力量时,慢肌纤维就会发挥最大作用。它不易产生疲劳,有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主导着身体耐力的输出。

2.快肌纤维(Ⅱ型纤维,白肌纤维)
快肌纤维的颜色呈白色,又叫白肌纤维,特点就是能够产生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力量以及爆发力,相比之下它持续的时间更短,更容易疲劳。

通过以上特点可以明显看出,如果身体的肌肉更多是快肌纤维那自然就会更偏向于爆发力,反之如果是更多的慢肌纤维就会偏向于耐力。

二、如何知道自己快肌纤维多还是慢肌纤维多?
这里有两个测试方法,前提条件基本一致:
1.选择一个特定的动作
2.按照固定重量的百分比去进行训练
3.通过次数在什么范围进行判断

测试方法一:
首先选择一个动作,需要知道这个动作能使用的最大重量是多少,即知道自己的1RM水平,然后使用这个动作重量的80%去尽可能的完成更多的次数,直到自己力竭。

如果完成的次数在7次以内,那么肌肉会是更多的快肌纤维为主导,快肌纤维比例会超过50%。如果次数在7~12次之间,那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比例很接近,各占50%左右。如果能完成的次数超过12次以上,那就是慢肌纤维为主导,慢肌纤维超过50%。

需要注意的是,健身者选择的动作只是反映了这个动作目标肌群的肌纤维占比,并不能测试出全身肌纤维的占比。比如选择卧推,那反映出的是整体上肢所参与肌群肌纤维的比值,如果是弯举动作就是反应了肱二头肌肌纤维的占比。

测试方法二:
和第一种方法基本相同,只不过是把重量换成了最大重量的85%,同样的是选择一个动作,如果完成的次数小于5次,该部分肌肉就是快肌纤维占比更多,如果是刚好在5次,那就是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占比基本一致,如果是超过5次,则更多的是慢肌纤维占比更多。

以上两种测试方法很方便,但对于新手来说可能不够友好。因为这个测试需要具备一定的训练经验,确保能把动作做标准做正确,在接近极限重量的情况下,保持住在这个测试中的动作质量。

有时健身者无法完全孤立一块肌肉去发力,这时部分代偿的肌肉也会对动作完成的情况产生影响,其次是健身者的状态对测试结果也会有影响,比如上次训练是否完全恢复,饮食睡眠是否充足等,所以这两个测试准确性有,当做参考就好,不必对测试结果有太过分的执念。

肌纤维占比对增肌速度的影响
其实在增肌过程中,除去自身训练和饮食、休息等因素,基因(睾酮、肌纤维种类的数量)也决定了肌肉增长的快慢。人体中肌肉的肌纤维数量、类型、比例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之一。

健身者通过训练主要是改变肌纤维的横截面积(肌肥大),而不能够增加肌纤维的数量,肌纤维的数量也决定了整块肌肉的生长能力。肌纤维类型影响肌肉生长速度和功能:肌肉收缩的快慢,蛋白质的合成效率等。

从肌纤维比例上来说,由于慢肌纤维的体积没有快肌纤维粗大,所以如果健身者身体中快肌纤维占比更多的话,相应的增肌速度会更快一些,进行力量训练会更有优势。有些健身者快肌纤维含量较多,所以肌肉增长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说到最后,如果健身者的测试结果是慢肌纤维占比更多,可能会更偏向于耐力,但也不意味着不能有效增肌和发展爆发力,通过专项性的训练同样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