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虽好,但不应过度,从柔韧性角度看拉伸


对于包括健身在内的任何运动项目来说,拉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放松肌肉紧张并促进肌肉生长。那么如何科学的拉伸?拉伸时身体的感觉是怎样的?拉伸的类型又有几种?今天就从柔韧性的角度去看拉伸的作用与好处。

一.健身者对柔韧性的理解是怎么的?
很多健身者认为拉伸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让身体更灵活、更柔软,不过往往只做到了柔韧性中的“柔”,“韧”却没有达到。在谈及柔韧性时,大多数健身者总会与“柔软”“放松”等词语相关联,往往会忽略掉“韧”,而“韧”恰恰就是对肌肉、关节重要的保护。

柔韧性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所谓“刚柔并济”正是如此,拉伸不能仅作用于“柔”,“韧”也很重要。“柔”简单理解就是柔软度,代表着关节可以活动的最大范围;“韧”则是坚韧,代表着对关节的保护,以防止关节的过度运动。

二.什么是过度拉伸?
虽然一直强调拉伸的重要性,但不代表一切拉伸都是对的,拉伸应该是科学的,而不只是做做样子。尤其是过度拉伸,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会伤害到肌肉,这里所说大多指的是被动拉伸。

从拉伸的感觉来看,当健身者拉伸到一定程度时,肌肉就会发出疼痛的信号,肌肉会本能地收缩,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身体的本能反射保护机制。这种现象有一个名词叫“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可能有很多健身者把这种拉伸的感觉不当回事,认为本身就应该是这种感觉,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长期过度拉伸自己的肌肉和筋膜,牵张反射机制会逐渐失活,从而导致关节、肌腱、韧带失去保护,久而久之,受伤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其实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膝跳反射,就是牵张反射的一种,当身体受到外力冲击时,身体会很自然进入保护模式,肌肉也会自然地产生紧张感,因此拉伸时一定要注重拉伸的感觉,不要过度拉伸,外力的被动拉伸要适度。

被动(外力)拉伸包括:
★使用器械拉伸:如开胯器械,杠杆压腿
☆别人帮你拉伸:如强制劈叉
★冲击力“回弹”式拉伸:如练武术的踢腿
☆用身体其他部位推拉:如抓住脚背拉伸大腿前侧

三.怎样的拉伸更安全、更适合?
这里推荐主动拉伸,就是利用肌肉交互抑制的原理来拉伸,增加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比如勾脚背这种拉伸方式,就是很典型的主动拉伸方式。勾脚背是拉伸小腿的一个动作,它通过肌肉自主收缩的方式,并利用肌肉交互抑制的原理来拉伸拮抗肌。

在进行主动拉伸时,肌肉和筋膜不是放松的,而是紧绷的张力状态,虽然本身感觉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但肌肉却是紧绷的状态。比如伸懒腰,就是一种主动拉伸,虽然感觉很放松,但肌肉和筋膜都是处于一种紧绷的张力状态,并不是软趴趴的。

有些健身者可能肌肉很发达,但关节未必稳定强壮,虽然发达的肌肉本身有稳定和强壮关节的作用,但肌肉只是一部分,肌腱和韧带也是影响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主动拉伸的方式就可以强壮自己的韧带和肌腱。

主动拉伸可以让肌肉、筋膜处于有力的拉伸状态而不失灵活性,同时也可以为身体储能并更具爆发力,因此健身者要在日常训练中强化这种拉伸方式,也可以说是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可以表明这一点,如立定跳远、投掷标枪等,都是通过收缩肌肉进行主动拉伸储存势能,再转换成动能释放,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另外,短跑起跑也是这样, 起跑之前,通过蜷缩紧绷的肌肉储存弹性势能,在起跑瞬间释放能量转化为动能。

​综上所述,拉伸的目的是为了让关节更具稳定性和灵活性,让身体更具柔韧性,同时让肌肉更具力量和爆发性,而主动拉伸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在日常训练中,建议以主动拉伸为主,被动拉伸为辅,采用被动拉伸时,一定要注意拉伸的幅度和身体的感觉,切记不要过度拉伸。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