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静蹲攻略:对膝盖有益,但一定要做对


相信不少健身者都练过静蹲,静蹲的确对膝盖和骨骼健康有益,但提前是要做对,如果不清楚这个动作的细节很容易膝盖疼,反而得不偿失,今天就来说说如何正确的静蹲。

一.为什么推荐静蹲?
静蹲全称靠墙静蹲,如果膝关节有问题,推荐练习这个动作,严格来说它是一个养膝盖的动作。静蹲可以增加下‘肢尤其是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对膝关节的强化和稳定有一定的作用,进而帮助缓解膝关节的问题。

当靠墙静蹲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髌骨关节的压力,同时刺激关节腔产生更多的润滑液,为关节软骨提供营养。但要注意的是,如果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做过手术,那么请谨慎进行这个动作,并咨询医生。

二.正确的静蹲示范
正确的静蹲流程是:上身靠墙,腰部、背部和头部紧贴墙面,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下蹲时膝关节的运动方向与脚尖是同一方向。

然后屈髋屈膝下蹲,下蹲过程中膝盖尽量不要超过脚尖,下蹲到90度最佳(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双手可以抱在胸前,也可以放在大腿上方。

三.靠墙静蹲的角度
上面说到靠墙静蹲下蹲的角度为90度最佳,但一开始练习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90度,对于膝关节有伤病或腿部力量较弱的健身者,做到90度可能会很吃力。

这时可以采用不同角度来进行静蹲,一般来说分为三个角度,如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是:浅蹲120度以上;半蹲100~120度;深蹲90度。不同角度根据健身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随着力量的增强再慢慢加大静蹲的幅度。

蹲的幅度越浅对膝关节的压力就越小。浅蹲适合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肌肉力量较差的健身者;半蹲适合膝盖疼痛可控、力量相对较差,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健身者;深蹲适合运动时膝盖痛,但肌肉力量较好的健身者。

四.靠墙静蹲多长时间为宜?
一般来说保持15~30秒一组是最好的,蹲到感觉到肌肉酸痛也行。如果想挑战自己极限,可以一直蹲下去,如果做不了10秒,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做15秒,循序渐进慢慢来。

静蹲主要锻炼的是股四头肌,做动作时大腿正面的肌肉会有发力和酸胀感,如果大腿力量很差,保持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发抖无力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

五.静蹲的技巧
1.找到适合自己的角度
建议在练习时根据自我感受,看看可以下蹲到什么角度,然后保持好,让家人或朋友在脚尖处地面上画条线做个标记,这样每次练习就会知道蹲到什么角度。持续一段时间后,慢慢的把脚前移,蹲的更低一些,这样训练强度就增加了。

2.时间
如果想练习耐力,可以蹲得高一点,屈膝角度小一点,每天练习3~5组,每次蹲到力竭为止,每组中间休息1~2分钟。如果想提高力量,就尽可能蹲的低一些,保持在90度最好,每组坚持1~2分钟,如果不能力竭就尝试在大腿上加些重量,持续5~10组,组间休息15~30秒。

六.静蹲常见的错误
1.重心偏移
有的健身者练习静蹲时会不自然的往身体一侧偏移,建议练习时对着镜子,或者让别人帮忙找到中心位置。

2.膝盖内扣
任何深蹲形式的训练,膝盖内扣都是很严重的错误,这是对膝关节损伤较大的姿势,会增加软骨磨损的风险。

3.塌腰
当上半身紧贴墙面时,由于生理曲线腰部有一定的空隙是正常的,但这个空隙不应过大。如果腰部与墙面的空隙过大,形成塌腰,长时间保持腰部会产生不适,所以在静蹲时应该挺直腰背并收腹。

4.膝盖超过脚尖
静蹲不同于深蹲,膝盖超过脚尖会增加髌骨关节的压力,容易引发额外的疼痛,甚至出现软骨和韧带损伤的情况。

另外像腰骶部、头部或上背部离开墙面都是错误的,虽然这样做起来省力一些,但都属于代偿发力模式。

七.静蹲的局限性
首先静蹲属于静力式训练,通过保持固定姿势来锻炼关节和肌肉,虽然这种模式对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有一定的训练作用,但对于不同角度的关节活动性,控制能力会差一些。

其次静蹲训练的肌肉很有限,基本上只有股四头肌,不能提高整个下肢的肌肉力量水平,一定程度上还会使前后肌力产生不平衡,训练后期可增加一些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训练,如深蹲、硬拉等,并增加负重。

八.静蹲的变式动作
静蹲有很多变式动作,如靠球静蹲、靠墙蹲起、负重静蹲、单腿静蹲等,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

如果利用瑜伽球静蹲,靠球时需要把球放在腰上,并把屁股撅出去,这样对膝关节的压力最小、保护最大,对于刚开始练习静蹲的健身者来说,可以选择这个动作模式练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