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的肌肉哪一块最难增肌?最难练出型?


如果让健身者选择一个最难练的肌肉群,会选择哪一个呢?这个难练不是动作上的难练,而是不容易出效果的肌群。其实对于健身来说,小腿肌群是很难出效果的,这一点在健美比赛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全国健美锦标赛就设有最佳小腿奖,以此奖励小腿练得好的运动员。那么为什么小腿这么难以增肌呢?

先来看一下小腿肌群,不管是想更强壮自己的小腿,还是希望小腿更纤细,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针对小腿的三头肌,主要肌群就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这两个肌群的作用就是屈伸踝关节。

针对其作用,训练方法就是提踵,各种姿势的提踵训练是很好的针对小腿肌肉训练的方法。虽然小腿训练方法简单容易,但却不容易出效果。其实这一点离不开个人基因因素,很多时候,先天基因决定了健身者小腿肌肉生长的上限,而且占比很大。

对于大部分健身者来说,在接触健身训练之前,小腿肌群就已经是最接近天赋上限的肌群了,即使是运动经验很少或小腿很细的健身者。

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当从1岁左右学会走路时,小腿肌肉就开始发挥作用,直到接下来的跑和跳,小腿无时无刻都在参与身体的行走和站立时支撑身体,受到一次又一次的训练。

健身者在开始接触系统训练小腿前,小腿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再去训练很难获得像其他肌群一样的增肌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健身者在长期训练小腿后,小腿肌肉变化不是很大的原因。

小腿肌群的发达程度与平时走路的姿态、走与跑的量、体重等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体重越大小腿肌群越发达,平常站立越多小腿就越发达。如果想让小腿细一些,根据上述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去解决,思路会更清晰一些。

另外,考虑到肌肉的起始点、踝关节的粗细,小腿也很难增肌。小腿肌肉下连跟腱,如果是同等肌肉量的话,跟腱偏短,踝关节较粗,小腿就会看起来更粗壮。如果是跟腱长,踝关节细,小腿就会看起来更细,典型的例子就是篮球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们的小腿。

​还有就是激素原因。雄性激素是增肌的重要激素,但在小腿、小臂这些四肢末端,雄性激素的受体密度相对更低,所以小腿增肌也会受限。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肌纤维类型。小腿肌肉群中,占比最多的是慢肌纤维,慢肌纤维相比于快肌纤维不容易被增肌,因此增肌潜力就弱。不过这一点也不绝对,小臂肌群也是有更多慢肌纤维,但很多腕力比赛选手的小臂肌肉发达粗壮,还是和针对性训练有关。

综上所述,小腿肌肉不容易被增肌,是由基因、激素、跟腱长度、踝关节粗细、肌纤维类型等先天因素,和体重、走路姿势等后天因素综合导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腿肌肉就完全不能被改变,针对性训练依旧是改变现状最有效的方式。

针对小腿的训练建议采用高次数(每组15~20次)、中小重量为主的方案进行训练,偶尔可插进每组6~8次的大重量来丰富训练内容,每周练一次即可。同时提高动作质量,放慢每次动作的速度让小腿肌肉受刺激的时间变长,这样对小腿肌肉增长会很有帮助。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