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却不容易,如何用哑铃侧平举精准刺激肩中束,避免上斜方借力


想要拥有宽肩,离不开对三角肌中束的训练,在诸多锻炼三角肌中束的动作中,哑铃侧平举是练习三角肌中束的黄金动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却不容易做对,有时可能造成上斜方肌总是借力,而三角肌中束却没有什么感觉。

那么如何做好哑铃侧平举这个动作,更好的将三角肌中束孤立训练呢?一般来说,需要从3个方面去考虑,分别是重量、握法和运动轨迹(肩与肘的位置)。

1.重量
大部分健身者用哑铃侧平举练习三角肌中束时,为了追求更强的肩部刺激而选择过重重量,导致上斜方肌过度借力,有时前几次动作还能保持一定的标准,后几次动作做不动时,需要前后摆动身体强行完成,虽然看起来很辛苦,但对三角肌中束的刺激真的是少之又少。

三角肌是小肌群肌肉,而中束又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想要孤立刺激它,那么用到的重量不应太大。当重量选择不合适时,会远远超出三角肌中束的承受水平,这时为了完成动作,自然会借助上斜方肌的力量。

一般来说,建议新手从5kg以内(不包含5kg)开始选择,保证每一次动作做到标准,比如一开始选择哑铃侧平举的重量是一边2~3kg左右,进行20次左右一组的训练,肩部就会非常有感觉。

2.握法
大部分健身者握住哑铃时是全握,这样虽说不能算错,但对于哑铃侧平举来说,如果一开始找不到三角肌中束发力的感觉,那么建议采用半握的握法,即四指钩住哑铃,确保哑铃不掉就可以。

这种握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手臂的发力,让健身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三角肌中束上,这时当用哑铃侧平举锻炼三角肌中束时,刺激的肌群就会在手臂的最高点肩膀处。

如果哑铃握得很紧,那么三角肌中束的参与就会减少很多,相反半握可以把手臂力量释放出来,而用三角肌中束直接举起重量,这时自然对三角肌中束肌肉的募集就会好很多。

3.运动轨迹
找准哑铃的运动轨迹很重要,是保证孤立训练三角肌中束的重中之重。

​有的健身新手认为在练哑铃侧平举时,哑铃是在身体两侧,因此哑铃的运动轨迹是和身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做不仅对三角肌中束刺激感不强,而且很容易造成肩峰撞击引发疼痛,另一方面也会让上斜方肌参与借力。

正确的运动轨迹应该是:让手臂后收,夹紧肩胛骨,内收下放30度左右,然后再进行动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动作平面在肩胛骨上,在尽可能孤立三角肌中束发力的同时,避免了肩峰撞击和上斜方肌的参与,既安全又有效。

另外还有上举的幅度也要注意。由于肩关节是球窝关节,灵活度很高,当上举哑铃的时候,有的健身者为了增加整个动作的行程,刻意抬高手臂,使肘部高于肩的位置,其实是不建议这样的。

一般来说,手握哑铃举到肘部和肩部齐平的位置即可(90度),如果肘部高于肩部,肩胛骨的上回旋程度会大大增加,上斜方肌必然会参与。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健身者的肩关节灵活性较差,不建议肘部举到与肩部平行的位置,把运动幅度控制在30~70度左右的区间内最好。

综上所述,哑铃侧平举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其实细节满满,训练时要集中精力,时刻想着三角肌中束发力,这样发力感会强很多,另外建议采用小重量、多组数与多次数的训练方法,每组动作20次左右,做4~6组最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