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健身更高效的分部训练法,你真的理解透彻了吗?


在一些约定俗成的健身训练方法中,大都隐藏着运动生理学的深层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提高训练水平有很大帮助,今天说的是大多数健身者都知道的分部训练法。

所谓分部训练法,就是把全身肌肉划分为几个部分轮流训练,例如五分部训练法为周一练胸、周二练背、周三练肩、周四练臂、周五练腿,周六日休息,每周完成一个全身训练循环,但为什么这样训练呢?

肌肉恢复的需要
在一次高效训练之后,往往肌肉会酸痛两到三天,这种肌肉酸痛称为延迟性酸痛。以前认为这种酸痛是肌肉中乳酸堆积所致,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种酸痛和乳酸堆积无关,主要是受肌纤维轻微受损而产生的疼痛。

通过观测肌纤维的微结构,确实发现肌肉的微结构发生了变化,且这种变化需要约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复原。通常胸背腿等大肌肉群在充分训练后,需要休息72小时才能完全恢复,而臂肩等需要休息48小时才能完全恢复,腹肌是耐受肌群,可以天天练,也可以隔天练。

如果没有休息足够长的时间而再次训练,训练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肌肉重新构建生长的过程被打乱,最终虽然力量可能影响不大,但肌肉围度增长会放缓,让身体进入“强而不壮”的状态。

人体供能的需要
有的健身者会用施瓦辛格的“胸背同练”质疑分部训练法,但是施瓦辛格的天赋很高,直接套用他的训练方法不一定适用。其次,胸背同练确实是非常优秀的训练方法,胸背交互训练时,很多肌肉群互为拮抗组合,训练效果很可能高于胸背单练。

虽然如此,还要考虑体内的供能系统是否跟得上。胸背单练时,健身者体内的无氧供能系统只能支撑半个小时,之后要依赖于体内的有氧供能系统。当有氧供能占主导后,意味着运动强度会被迫降低,增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换成胸背同练,无氧供能系统的支撑时间更短,大约为20分钟左右,之后健身者虽然感觉练得很好,而实质上已变成无效增肌,纯粹是在耗时间。由此可见,一般健身者采用分部训练法可能是更聪明的选择,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健身者的体能特别优秀,也可以选择组合训练。

营养补给的需要
肌肉的增长还受到蛋白质补给的约束。有的健身者平时工作忙、时间有限,一次健身就把全身肌肉练个遍,之后再休息三天,假设全练到位,那么蛋白质等营养补给需求也会压缩在一天之内,而这时身体的消化系统以及相关循环系统却无法支撑。

实际上,按常规的分部训练法,把蛋白质的补充需求均匀分布到每一天,很多健身者也无法保证能够做到,而一次性补充全身的肌肉营养需求,就算是把蛋白粉当饭吃,也是不可能完全补充足够的,而这和健身者的天赋与毅力无关。

综上所述,对于我们每一个健身者来说,喜爱健身的同时,也要真正理解肌肉的恢复周期、身体供能系统的支持时间,以及营养补给的约束,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有更好的训练效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