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酸痛是很多人健身后最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延迟性酸痛的具体原因,并没有严谨的结论。那么健身后的酸痛感,是否是增肌最好的信号,如果没有任何酸痛感,是否意味着增肌效果不佳?
对于大多数健身者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而健身大神杰夫、Scott Herman却说这不是绝对的,为何呢?其实健身增肌一般有下面几种模式,有一种就可以助你增肌,而不仅仅是肌肉酸痛感。
1、渐进性超负荷
道理很简单,你的健身强度需要比上次更高,才能让肌肉生长,这个强度可以是加大负重量,也可以是训练天数、密度、频率、组数、每组次数等等,比如你这个月卧推的比一个月重,即使肌肉没有酸痛,那毫无疑问肌肉也会更强壮。
遗憾的是重量没法无限递增,且训练强度过大,往往导致各种关节问题,相信因过量健身导致肩周炎的健身者不在少数。
2、追求极致泵感
还有一种常用的增肌模式,那就是追求极致泵感,通常来说就是用中等小重量,不停歇的进行高次数训练,你需要依赖无氧糖酵解进行推举。
你的静脉会膨胀,血液会累积于相关部位,你需要不停的训练,让这个泵感来的更强烈,训练的疼痛感会非常巨大。这种训练会改变你的荷尔蒙,产生乳酸肌酸,巨臂哥、海王扮演者都曾用过这样的训练法。
此训练对于健身者的意志力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所以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健身者。
3、肌肉机械性损伤
在健身过程中,由于进行了不适应的训练动作,比如久坐族偶尔奔跑或骑行1公里,第二天肌肉非常疼痛,会出现机械性损伤,此时肌肉附近的卫星细胞们会帮助修复肌肉,让肌纤维更强壮。肌肉机械性损伤带来的酸痛感,其实是最简单的增肌信号,也是最为直接的信号。
上面说到的三种模式都意味着会增肌,如果健身后第二天肌肉不痛,但只要有渐进性超负荷和极致泵感也会增肌。所以说没有酸痛感,并不代表无法增加肌肉,这不是绝对的。
三种模式中极致泵感很难被掌握,而渐进性超负荷也会有限度,所以肌肉机械性损伤产生的健身后酸痛感,无疑成为增肌的最好信号。
产生健身后的酸痛感,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比如专注于动作的离心过程;多练习复合健身动作;改变健身动作和运行轨迹,防止肌肉习惯;增加一些不常练的动作,如负重双杠臂屈伸、负重引体向上、负重臀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