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如果冠状病毒感染扩散到北美蝙蝠 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徐建国院士:新冠病毒刷新了我们对传染病的各种认识......




风险评估:如果冠状病毒感染扩散到北美蝙蝠 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专家:“新冠疫苗保护期只管半年”说法是误读
别人打了疫苗我就不用打?专家回应:是误区
未满18岁为什么不能接种新冠疫苗?专家:正在做临床研究
徐建国院士:新冠病毒刷新了我们对SARS等病毒的认识
美国宇航局透露了他们在COVID-19大流行中支付的巨大成本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风险评估:如果冠状病毒感染扩散到北美蝙蝠 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的一项新研究,科学家在冬季研究期间将肆虐全球的冠状病毒传给北美蝙蝠的风险暂时很低。科学家发现,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总体风险为千分之一,如果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或者科学家在开始研究前对COVID-19进行阴性检测,风险会降到更低,为3333分之一或更低。

捕食飞虫中的巴西自由尾蝠
该研究专门研究了SARS-CoV-2的潜在传播,它是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的类型,从人到蝙蝠均可被感染。

蝙蝠在洞穴中栖息,图像源自USGS
"这是一个小数字,但冠状病毒在人与蝙蝠之间传播的后果可能很大,"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埃文·格兰特说,他是新的快速风险评估的作者。"该病毒尚未在北美蝙蝠中确定存在,但如果它被引入,可能会导致疾病和死亡,这可能会危及长期蝙蝠保护行动,更可能成为人类新的暴露和感染源。"
"这些都是野生动物管理者和其他决策者在考虑是否以及如何允许研究人员在其冬季殖民地研究蝙蝠时需要权衡的硬性风险,"格兰特继续说道。

蝙蝠显示出感染的迹象与Pseudogymnoascus destructans,导致白鼻综合症的真菌
蝙蝠提供了人们所重视的自然服务,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之前的研究发现,蝙蝠通过吃掉破坏农作物的害虫,减少了对农药的需求,每年为美国农业产业节省了30多亿美元。然而在万圣节和恐怖电影中,它们却常常被错误地描绘成凶猛的生物。它们还受到白鼻综合症的胁迫,这种疾病已经导致北美数百万只蝙蝠死亡。
SARS-CoV-2的来源尚未被证实,但研究表明,该病毒很可能来源于东半球蝙蝠中发现的类似病毒。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进行的快速风险评估主要集中在冬季,一些野生动物科学家在冬季进行野外工作,可能需要与动物密切接触或直接处理。这包括对白鼻综合症的研究和支持濒危物种法案决定的种群研究。

美国地质调查局野生动物疾病专家金伯利-米勒(Kimberli Miller)从佛蒙特州的一个白鼻综合征阳性洞穴中收集现场样本
"如果科学家在进行研究之前穿戴防护设备,特别是正确安装具有高过滤效率的口罩,或者对COVID-19进行阴性测试,他们就会大大降低传染给北美蝙蝠的风险,"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Michael Runge说,他是新评估的另一位作者。
"目前的评估代表了现有的最佳信息,对于为时间敏感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是有用的,但对于北美蝙蝠对SARS-CoV-2的易感性以及未来的病毒变种如何影响传播,仍然有许多未知数,"格兰特说。

一个单一的Myotis lucifugus(小棕色蝙蝠;黑色的鼻子)在M.sodalis(印第安纳州蝙蝠;粉红色的鼻子)群体
"SARS-CoV-2感染野生动物的可能性是州和联邦野生动物管理机构真正关注的问题,并反映了人类健康和健康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USFWS的国家白鼻综合症协调员和论文作者Jeremy Coleman说。"自然资源管理者需要从这类分析中获得信息,以做出基于科学的决策,在推进保护工作的同时,也保护人、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健康。"
三个蝙蝠物种--自由尾巴蝙蝠、小棕蝠和大棕蝠--被纳入分析。选择它们是因为它们具有物理和行为差异,并且是冬季研究的蝙蝠种类的典型。科学家们考虑了病毒可能在人类和蝙蝠之间传播的不同方式,其中空气传播是主要途径。

佛蒙特州一个洞穴中的冬眠蝙蝠。
这项研究估计了在一次典型的冬季调查中至少一只蝙蝠的传播风险,其中包括一个由5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在一个有1000只蝙蝠聚居的洞穴中度过一个小时。研究同时建立在美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的一项研究基础上,该研究于去年发表,研究人员在夏季研究期间将SARS-CoV-2传染给蝙蝠的可能性。自该研究以来,已经获得并应用了大量关于该病毒的新数据和知识。冬季和夏季研究可能涉及不同的环境和活动。
02
专家:“新冠疫苗保护期只管半年”说法是误读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正在进行中,对于网上流传的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的说法,专家公开回应称,这是误读。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新冠疫苗只保护半年”等说法有点断章取义,实际上新冠疫苗研发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目前中国的数据只有半年,证明疫苗至少半年内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会随时更新。
此外,第二针新冠疫苗接种超期可补齐,即使超过了8周也不需要重新再接种,只要把未种的剂次补齐即可。

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疫苗保护持久性是半年左右数据,中和抗体持久性也是在半年左右。
去年3月底,一部分人作为“新冠疫苗研发先锋队”,接种了现在上市的新冠灭活疫苗。我们在持续监测他们抗体变化的数据,目前已经获得了9个月的抗体检测的数据。
从现在数据来看,九个月以来抗体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那么,后续我们还会持续加强监测。
张云涛透露,在整体设计的临床过程中设计了加强针接种,观察抗体持久性和保护力水平,目前初步得到的结果来看,加强针可以有效提升中和抗体滴度,有效提升抗体持久性,同样可以有效提高疫苗抗变异的能力。
03
别人打了疫苗我就不用打?专家回应:是误区
近期,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4月2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3380.1万剂次。与此同时,关于“打疫苗”出现了很多谣言,比如“等别人都打了疫苗,我是不是就不用打了?”

针对这种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表示,这是误区。人群形成免疫屏障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但不代表个体不感染。“他人打疫苗是他人有了保护,你没打疫苗,依然有被感染的风险。”
如果不打,世界重新开放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免疫力的。如果全球其他国家没有很好进行疫情防控,中国始终会暴露在疫情风险之下,也始终会受到输入病例的影响,因此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还有谣言称:“新冠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半年后还要再打。”国家卫健委近日公布: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6个月以上。这是目前监测到的抗体水平时间,不代表免疫只有这些时间,且抗体也不是唯一衡量保护的指标。
此外,打完新冠疫苗并不意味着就能摘口罩了,仍然需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
这是因为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并非百分百,口罩要不要摘,取决于打完疫苗会不会感染。目前研究显示,我国新冠疫苗保护率约70%,但对避免转成重症的保护率超过90%,对避免发生死亡的保护率接近100%。
为了防止感染,在全球疫情没有结束之前,建议打完疫苗继续戴口罩。
04
未满18岁为什么不能接种新冠疫苗?专家:正在做临床研究
4月5日消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指出,接种适用对象是18周岁及以上人群,那么许多家长就问了,家中未满十八周岁的儿童为什么不能接种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安志杰表示,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研究还没有做完,现在正在做临床研究。这是没有针对一般人群,因为在实验条件下是非常严格标准的,去做入组、去做控制、去做检测。
数据完善之后,可能会有关部门把接种人群的适应症把它进一步扩大,这部分18岁以下人群就可以接种。
专家指出,每个人都对新冠病毒易感的,每个人都需要接种新冠疫苗,新冠疫苗是有效的,人类战胜新冠最终还是要靠疫苗。
当前,我国重点人群接种疫苗,一方面能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利于总体疫情防控。
05
徐建国院士:新冠病毒刷新了我们对传染病的很多认识
近日,在2021年全国消杀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就新冠病毒进行主旨报告。他介绍,新冠病毒与既往的冠状病毒,如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MERS病毒都不一样,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流行病学特点与流感病毒及其相似,刷新了人们既往对传染病的很多认识。
徐建国在题为《新冠病毒新认识:趋势和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无症状感染者情况等。
他指出,新冠病毒更新了我们过去对传染病的很多认识,和既往的冠状病毒也不一样,具有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比如,新冠病毒传播范围广。SARS病毒曾在29个国家和地区流行,MERS病毒在27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而根据此前数据,新冠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220个,与流感病毒类似——2009年,甲流曾在21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
另外,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根据美国的研究,SARS病毒、MERS病毒与新冠病毒不在一个数量级。8个月中,SARS全球发病8096例;MERS在12个月中全球发病仅203例。根据世卫组织官网信息,截至4月3日,全球累计报告129902402例新冠确诊病例。
为何如此?徐建国分析,这与新冠可感染的细胞范围、病毒复制速度、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等相关。
从病毒学角度看,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比普通冠状病毒更多,SARS病毒不感染杯状和棒状细胞,新冠可以感染纤毛细胞、杯状和棒状细胞。
无症状感染者曾被人视作新冠疫情防控的“阿喀琉斯之踵”。他表示,在传染病中,自己不发病、但有传染性的健康带毒者非常常见,如“伤寒玛丽”。不过,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非常高,高于MERS和SARS。在不同地区调查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从6.3%到96%不等。
国内的一些疫情,早期被发现的不是患者,而是无症状感染者,如新疆喀什疫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的主要场景包括聚会、宴请、乘车、电梯等密闭空间、购物、开会、培训等。他认为,发现和控制无症状感染者,是控制疫情非常重要的环节。
此外,早期武汉的报告发现,在新冠患者出现症状之前,病毒传播已经开始。
一些文献报道指出,新冠患者鼻咽拭子病毒载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比SARS病毒更短。SARS是山峰状,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病毒载量达到高峰,存在“爬坡”过程。而新冠患者出现症状前,鼻咽拭子病毒载量已达到高峰,传染风险很大。
有研究人员将病毒接种到细胞中,观察其复制速度。SARS病毒在72-96小时达到峰值,新冠病毒只需要48-72小时,流感病毒为24小时。

鼻黏液、痰液表面的新冠病毒在相对湿度40%、4℃和21℃条件下,可存活36小时和48小时。
此外,新冠病毒在环境中存活的能力很强,在布料、玻璃、塑料表面的稳定性高于流感病毒,72小时后仍具有传染性;在相对湿度为65%、22℃条件下,在纸巾、木料、衣服、玻璃、纸币、不锈钢、塑料、口罩表面的存活时间分别为3小时、2天、2天、3天、3天、5天、5天、7天左右。
06
美国宇航局透露了他们在COVID-19大流行中支付的巨大成本
冠状病毒大流行让每个人都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我们把自己的生活搁置了一年或更久,只为等待疫苗的研发、测试和推广。就个人而言,我们失去了与朋友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失去了一年的社交体验、假期和很多美好的时光。公司和其他组织损失了金钱,而且是大量的金钱。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此期间继续其各种项目,尽其所能,但在试图确保工作人员保持无病毒状态的过程中也损失了一大笔钱,一份新的报告揭示了做到这一点的代价有多高。

阅读PDF了解更多:
https://oig.nasa.gov/docs/IG-21-016.pdf
据SpaceNews报道,美国宇航局监察长办公室本周发布的报告揭示了该机构已经承受的各种挫折的代价,以及其在近期的预期影响。代价是什么?惊人的30亿美元。
报告详细介绍了NASA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种项目和计划,以及疫情对它们的影响有多大。例如,商业乘员项目受疫情影响 "微乎其微",SpaceX公司仍然能够在2020年将宇航员发射到国际空间站,不是一次而是两次,这很好。另一方面,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和太空发射系统等项目都经受了 "重大"影响。
在大约30亿美元的损失中,共有16亿美元可以归因于审查中列出的30个 "重大计划和项目 "的挫折。备忘录继续列出了每一个计划/项目,以及归因于大流行病的估计成本影响。例如,与国际空间站相关的费用在2020财年比原来高出180万美元。该机构认为,未来总共有1890万美元的成本也将与该大流行病有关。
其他项目,尤其是那些仍在开发中的项目则经历了更大的成本挫折。例如,空间发射系统在2020财年最终将因大流行病而超支约3.55亿美元。这在该计划大约110亿美元的终身总成本中是相当可观的一部分。
从面向公众的角度来看,对NASA来说,成本最高的是时间。很多项目都经历了与疫情有关的延误,以至于预期的发射日期和其他时间表都被严重打乱。当然,航天局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它已经被迫让其工程师和科学家在自己的家中管理好奇号探测器等任务,以保护他们免受健康危机的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这些与流行病相关的成本估计高于真实成本,这些令人敬畏的任务将尽快回到正轨。

扫二维码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视频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