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许多COVID-19患者会产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免疫反应
在墨西哥发现的SARS-CoV-2变种T478K已确认在北美蔓延
美国CDC称已完全接种疫苗的旅行者可在户外交通枢纽不用佩戴口罩
微信“疫情专区”更新:可随时查看病例活动轨迹地图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研究:许多COVID-19患者会产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免疫反应
无论是在感染时还是之后的好几个月,COVID-19被发现跟各种意想不到的症状存在关联。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但有一种可能性是,COVID-19正在触发一种自身免疫过程,这种过程会使免疫系统被误导进而攻击自身。
这项于2021年6月3日发表在《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上的研究调查了84名检测时患有严重COVID-19的患者、从严重COVID-19恢复的患者和不需要住院的轻度COVID-19患者产生常见自身抗体的频率和类型。这些结果被跟对照组32名因除COVID-19以外的其他原因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进行了比较。
自身抗体(一种蛋白质)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抗体,它会直接针对个体的一种或多种自身蛋白质进而引发自身免疫疾病。在某些情况下,感染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数据表明,SARS-CoV-2感染可引发长期的自身免疫并发症,有报道称SARS-CoV-2感染跟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在内的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相关。
由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和国家卫生研究所(NIHR)支持的这项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数量高于对照组且这些抗体持续时间长达6个月。
非COVID-19病毒感染者自身抗体表现多样,相比之下,COVID-19组的自身抗体更有限--包括皮肤、骨骼肌和心脏抗体。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COVID-19患者的血液中更有可能存在自身抗体。
这项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伯明翰大学的Alex Richter教授指出:“我们发现的抗体跟那些导致皮肤、肌肉和心脏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相似。但我们还不知道这些自身抗体是否确实会导致患者出现症状,也不知道这是多次感染后的普遍现象还是仅仅发生在COVID-19之后。这些问题将在我们接下来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来自伯明翰大学的另一位研究论文资深作者David Wraith教授则补充称:“在这项对一系列不同组织的详细研究中,我们首次表明COVID-19感染跟选择性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确定这些抗体是否会导致SARS-CoV-2感染的长期后果从而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英国冠状病毒免疫联盟首席研究员、伯明翰大学血液学教授Paul Moss教授补充称:“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它揭示了COVID-19影响的潜在自身免疫成分的新见解。英国冠状病毒免疫联盟成员的巨大合作使得这类研究成为可能。这项研究是切实改善COVID-19患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又一重要步骤。”
02
在墨西哥发现的SARS-CoV-2变种T478K已确认在北美蔓延
博洛尼亚大学药学系和生物技术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100多万个SARS-CoV-2基因组序列。这一分析让他们得到了一种新变种的发现,在过去的几周里,它主要在墨西哥传播,但现在在欧洲也有发现。
研究人员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的论文提出了这个所谓的“墨西哥变种”,其学名为T478K。跟其他毒株一样,该变种会导致刺突蛋白发生突变,进而使新冠病毒能附着并穿透目标细胞。
“这种变异在北美尤其是墨西哥的人群中越来越流行。截止到目前,这种变体覆盖了该地区超50%的现有病毒,”该研究的协调人、博洛尼亚大学药学和生物技术系教授Federico Giorgi说道,“刺突蛋白的突变在结构上位于跟人类受体ACE2相互作用的区域。新冠病毒附着在这个受体上、感染细胞,从而更有效地传播感染。”
研究人员从分析国际数据库中发现的近120万个SARS-CoV-2基因组序列样本开始,这些样本的时间一直持续到2021年4月27日。他们最终在11435份样本中检测到新的T478K变异。这是一个月前呈现相同变体的样本数量的两倍。这种自2021年初以来的增长给研究人员敲响了警钟。
“墨西哥变体”平均分布在男性和女性及不同年龄层。这种变异在墨西哥所有已测序新冠病毒中占52.8%,而在美国仅在2.7%的已测序样本中出现。就欧洲而言,“墨西哥变体”已经在德国、瑞典和瑞士微弱地传播。在意大利,它几乎不存在,只有4例上报病例。
这种变体的突变位于刺突蛋白的一个区域,该区域负责跟人类受体ACE2相互作用:这是允许新冠病毒访问细胞的机制。在过去几个月成为关注焦点的所有变异中,类似的突变是常见的。事实上,最近的新冠病毒变种因其高感染率而引人注目,这使得它们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很普遍。
研究人员在silico模拟中测试了T478K刺突蛋白的作用,结果发现这种突变的蛋白质可以改变表面静电电荷。因此,它不仅可以改变跟ACE2人类蛋白的相互作用,还可以改变跟免疫系统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阻碍药物的疗效。
“多亏了国际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我们可以通过监测新冠病毒变体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传播几乎实时地控制局势,”Giorgi总结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继续努力对于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03
美国CDC称已完全接种疫苗的旅行者可在户外交通枢纽不用佩戴口罩
作为1月份口罩令的一部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表示,在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以及在地铁站和轮渡码头等交通枢纽时,都需要使用口罩。现在,该机构已经更新了关于使用口罩的指引,已经放宽了关于交通方面的规定,但只是在涉及到户外交通枢纽时。
疾控中心口罩令的最新变化取消了关于在交通工具的户外区域和户外交通枢纽时佩戴口罩的规定。然而,CDC说,没有完全接种SARS-CoV-2病毒疫苗的人在公共场合,包括在这些场所,都应该继续戴口罩。
当涉及到室内交通区域时,口罩的要求并没有消失,包括像飞机和火车这样的运输船只。这是因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解释说,这些地方"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情况",因为许多人经常长时间地聚集在一个小空间里。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这些室内空间不需要戴口罩,包括在吃药、喝水或吃饭时的短暂时间。以及,在其他短暂的场合,如在TSA检查时证明自己的身份时也可以摘下口罩。
同样,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摘下口罩,如有人昏迷,呼吸困难,以及类似情况。CDC指出,交通枢纽运营商、地方和州政府以及其他类似机构仍然有权对在这些地方佩戴口罩做出自己的规定。
04
微信“疫情专区”更新:可随时查看病例活动轨迹地图
6月14日晚,微信官方宣布城市服务中的“疫情专区”迎来更新,用户可点击“我-支付-城市服务-疫情专区”查看。官方介绍,微信城市服务“疫情专区”支持查看每天疫情数据动态,同时上线了病例活动轨迹地图,可查看附近的中高风险地区。
这对于当前变异病毒下的疫情中尤其实用,因为就目前广州等地的新一轮疫情数据来来看,此次病毒疫情的传播力极强,且传播速度极快,而随时能观察到病例活动轨迹就能最大程度了解到病例接触情况。
另外,微信方面还表示,新的“疫情专区”还专门为广州用户准备了线上问诊、核酸服务、督查上报、防疫查询四类抗疫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表示,广州市近日实施严格的防控策略和措施,疫情防控形势已经趋于缓和,在向着非常积极的方向发展,疫情是处于可控状态。
专家还表示,这次广州发生的疫情是由最早在印度发现的B.1.617.2变异株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给它命名为德尔塔变异株(这是用拉丁字母阿尔法、贝塔、德尔塔来命名的),而阿尔法变异株其实就是最早在英国发现的B.1.1.7变异株。
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个变异毒株传播能力较强,是目前已经确定的几个VOC中传播能力最强的,比过去老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00%,比英国首先发现的毒株的传播能力提高了40%以上。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