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研究揭示了出生后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情况
白宫高级顾问:COVID-19检测工具订购网站有望本周末上线
研究:口罩可将空气中的病原体传播距离减少一半
CDC:与德尔塔相比 奥密克戎导致的症状较轻、住院人数更少
研究: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可能有助于减轻新冠大流行负担
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寻找下一个类似SARS-CoV-2的病毒
研究发现大麻中的大麻素可防止新冠病毒进入人类细胞
COVID-19也爱吃甜食:科学家设计出对变体也有效的糖衣测试条
美CDC将Moderna疫苗加强针接种等待期缩短至五个月
传染病专家Dan Diekema解释持续接种疫苗与预防Omicron的必要性
抗新冠病毒鼻腔喷雾面世:喷一次提供8小时保护 对所有变种有效
进化“景观”能够帮助预测COVID病毒的下一步动作
张文宏发长文:人类与奥密克戎的搏斗处于最艰难时刻
关注视频号,发现更多精彩
01
新研究揭示了出生后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情况
人类的肺部巨噬细胞从出生起就开始发育,当肺部第一次被吸入空气后就开始发育。尽管肺部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但以前并不知道它们在人类中是如何发展的,因为人类的体内研究很难进行。
然而在一个模型的帮助下,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能直接研究人类巨噬细胞在活体肺部的发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肺部巨噬细胞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发展。
“在第一种发展方式中,肺部巨噬细胞起源于胎儿肝脏中已经存在的前体细胞,”领导这项研究的卡罗林斯卡学院Huddinge分校医学系副教授Tim Willinger说道,“我们出生后,这些前体细胞通过血流从肝脏转移到肺部。在肺部,它们随后接触到各种生长因子,这有助于它们发展成‘成熟’的肺部巨噬细胞。第二种类型的发展发生在生命后期。此时,它们从成人前体细胞,即所谓的单核细胞发展而来,这些细胞在血液中发现。”
基因表达相似但功能不同
研究人员还调查了肺部巨噬细胞的起源是否会影响其功能。在这里他们可以看到,肺部巨噬细胞,无论其起源如何,都有类似的基因表达,但功能不同。
“我们发现,胎儿前体细胞的分裂速度比成人前体细胞快,”该研究的第一作者、Tim Willinger研究小组的博士生Elza Evren说道,“因此,胎儿前体细胞能更快地填充肺部,这在生命的早期对快速清除微生物和其他吸入的颗粒非常重要。”
相反,从成年前体细胞衍生的肺部巨噬细胞被发现被干扰素强烈激活,干扰素是一种具有防御病毒感染任务的蛋白质。因此,这种特殊类型的肺部巨噬细胞很可能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以帮助对抗病毒。
研究人员还能看到,这些肺部巨噬细胞跟促炎症巨噬细胞相似,后者可能过度活跃并在COVID-19等疾病中造成严重的肺部损伤。
限制肺部损伤并促进新的治疗方法
这项新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肺部巨噬细胞的起源和功能。研究人员已经确定的人类胎儿祖细胞是一种潜在的细胞,其可以作为目标来再生组织保护性巨噬细胞、限制器官损伤并促进受伤肺部的组织修复。这些发现还可以支持开发一些肺部疾病的新疗法。
02
白宫高级顾问:COVID-19检测工具订购网站有望本周末上线
援引 PBS NewsHour 报道,一位白宫高级顾问透露由政府运营、订购 COVID-19 快速检测装置的网站“应该会在本周末上线”。测试结果应在本月开始送达。这一承诺是在乔-拜登总统宣布美国人很快就能直接从政府那里订购 5 亿份免费的 COVID 测试的几周后作出的。
拜登在 12 月 21 日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会有网站,你可以把它们送到你的家里”。当时 Omicron 的变体在美国各地涌现。在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Jen Psaki)之前的讲话中,网站将在“这些测试完成后尽快上线”。尽管如此,白宫仍未提供有关该网站的任何其他细节,如其确切的启动日期或允许一个人一次订购多少个测试。
此前,拜登政府宣布了一项新政策,要求保险公司从1月15日起报销最多八次非处方的家用 COVID-19 测试。根据这项新政策,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周一分享了该政策的细节,美国人将不得不通过他们的保险购买测试或提交收据以获得报销。一个四口之家,每人每月最多可以接受八次测试。
除了新的政府网站和保险报销政策,拜登政府还计划向全国的社区卫生中心和农村诊所提供5000万次免费的上门测试,并建立2万多个免费的社区测试点。
03
研究:口罩可将空气中的病原体传播距离减少一半
自COVID-19出现以来,口罩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然而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更多证据来证明它们是有效的。于当地时间1月12日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ses》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跟不戴口罩相比,说话或咳嗽时,口罩能将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传播距离减少一半以上。
这一发现非常重要,因为空气中的病毒病原体如SARS-CoV-2可以通过说话和咳嗽等人类呼吸功能时形成的液滴和气溶胶进行包裹和传播。
了解减少这种传播距离的方法可以帮助保持人们的安全并帮助管理对大流行病的反应,如COVD-19,它已经导致了全球规模的感染、卫生保健系统的超负荷和经济损失。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在佩戴口罩时放宽一些社会距离准则。
“这项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和指导方针,即佩戴口罩的3英尺距离比不佩戴口罩的6英尺距离要好,”这项研究的论文共同作者、UCF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副教授Kareem Ahmed指出。
研究人员使用通常用于了解液体如何在空气中移动的诊断工具测量了人们的飞沫和气溶胶在说话和咳嗽时、在佩戴不同类型口罩和不戴口罩的情况下的各方向移动距离。
14人参加了这项研究,包括11名男性和3名女性,年龄在21至31岁之间。每个参与者都要背诵一句话并模拟咳嗽5分钟,他们当中有不佩戴口罩、佩戴布面罩和戴三层一次性外科口罩。
平面颗粒成像被用来测量颗粒速度;相位多普勒干涉仪被用来测量飞沫羽流内各点的液滴大小、速度和体积流量;空气动力学颗粒测定仪被用来确定空气中的颗粒行为。
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佩戴口罩的情况下咳嗽或说话时产生的四英尺的排放相比,佩戴布面罩之后可将所有方向的排放减少到约两英尺。戴上外科口罩后,减少幅度更大--咳嗽和说话时排放物的距离减少到只有半英尺左右。
据悉,研究人员是从他们从事的喷气推进研究中得到了这项研究的想法。
“原理是一样的,”Ahmed说道,“我们的咳嗽和说话是耗尽的推进羽流。”
据了解,这项研究是研究人员控制空气传播疾病的更大的整体努力的一部分。接下来,他们将需要用更多的参与者来扩大这项研究。
04
CDC:与德尔塔相比 奥密克戎导致的症状较轻、住院人数更少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Rochelle Walensky博士周三在COVID-19应对简报会上分享的数据,与新冠病毒德尔塔(Delta)变异毒株相比,奥密克戎(Omicron)对患者造成的疾病较轻。
Walensky引用了周二发表的一项预印本研究,该研究调查了南加州约5.2万名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人和约1.7万名感染了德尔塔的人的数据。与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毒株的病人相比,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的住院风险减少了53%,进入ICU的风险减少了74%,死亡风险减少了91%。该研究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
另外,Walensky说,没有一个感染了奥密克戎的患者需要机械通风。这支持了中国香港研究人员的另一项研究,他们发现,虽然传染性极强,但奥密克戎并不像德尔塔那样善于在肺部复制,可能导致较不严重的疾病。
这项新研究还补充了包括南非在内的许多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所发现的情况。尽管比其他变异毒株更具传染性,但奥密克戎似乎并不像德尔塔变异毒株那样使人出现严重症状。Walensky周三指出,当它确实使人们生病到需要住院治疗时,这些住院时间往往较短。
但是缩短住院时间并不意味着不住院,也不意味着没有死亡。感染COVID-19病毒的人数众多,这将使医院系统不堪重负--在一些州已经陷入困境--这可能会影响护理和那些需要住院的人的结果。而不堪重负的医院不仅影响到COVID-19患者,还影响到所有需要治疗的人,这些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变成严重甚至致命的疾病。
与早期变异毒株相比,除了奥密克戎令人难以置信的传播性或传染性程度外,这种新变异毒株还导致了许多已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出现突破性病例感染,以及已感染COVID-19的人再次感染。为了减轻大批人同时患病的负担,美国卫生官员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12岁及以上)接种COVID-19疫苗加强针。
Walensky说,奥密克戎在美国造成了破纪录的COVID-19感染病例,这种“惊人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导致了高数量的总住院人数。Walensky说,来自其他国家的数据将继续提供对我们在未来几周可以预期的情况的了解,届时COVID-19病例预计将在美国达到高峰。
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周三说:“我想强调的是,最新的COVID-19疫苗接种与加强针可以防止严重的疾病,并使你远离医院。”
随着科学家们每天继续了解更多关于奥密克戎的信息,并相应地调整指导意见,以下是目前对这种新变异毒株和COVID-19症状的了解。
什么是突变或变体?
根据南非卫生部的说法,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中的一些突变与德尔塔变体中发现的突变相似,还有Alpha、Gamma和Beta变体中发现的突变--这些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关注的变体。
奥密克戎在其刺突蛋白上的突变比德尔塔变体更多,但科学家正在努力了解这意味着什么。正如耶鲁大学医学部所解释的那样,新冠病毒的一些突变是无害的,但其他时候 -- 就像在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体的情况下 -- 它们使病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感染更多的人。
未接种疫苗或对COVID-19没有免疫力的人越多,新冠病毒传播和形成有关变种的机会就越多。
“我认为你所看到的只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东西的表现,”福奇在11月告诉NBC。“这就是人们接种疫苗如此重要,而那些已经完全接种疫苗的人也要接种加强针的原因。”
除了对疫苗犹豫不决之外,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许多人没有机会获得COVID-19疫苗。根据《我们的数据世界》,低收入国家有9.5%的人接受过一剂冠状病毒疫苗。
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在11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应该给世界敲响警钟,不能让疫苗不平等继续下去。”
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白宫COVID-19反应协调员Jeff Zients说,美国已经将3亿剂COVID-19疫苗运出去捐赠,他说这是白宫承诺向其他国家捐赠12亿剂COVID-19疫苗的里程碑。
奥密克戎与德尔塔的症状是什么?
在CDC 12月10日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了43个奥密克戎病例(有些是在美国首次出现)的细节。当谈到症状时,大多数人(89%)报告说有咳嗽,65%的人感到疲劳,59%的人有鼻塞或流鼻涕。43人中只有8%的人报告说失去了嗅觉或味觉,这影响了许多以前由其他变种引起的COVID-19感染的人。报告中14%的人以前有感染过COVID-19。
帮助发现奥密克戎的南非医生Angelique Coetzee博士在11月底告诉英国广播公司,到目前为止,她所见到的奥密克戎变体患者都是COVID-19的“极其温和的病例”。她说,这些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和喉咙发痒,而不是与早期COVID-19感染有关的明显的嗅觉丧失或咳嗽。
然而,德尔塔变体可能稍微改变了COVID-19的表现方式。根据梅奥诊所网络的巴吞鲁日综合医院,与早期变体相比,咳嗽和嗅觉丧失也是德尔塔变体引起的COVID-19的不常见症状。根据英国的ZOE COVID研究,头痛和流鼻涕等感冒症状现在是COVID-19的更常见的症状。
如何检测奥密克戎?
COVID-19检测不会告诉人们感染了哪个变体。为了让科学家确定是奥密克戎还是另一种新冠病毒变体,CDC使用基因组测序。据CDC主任Walensky说,美国现在每周检测8万个COVID-19阳性样本(大约每7个阳性检测中就有一个),比今年早些时候每周的8000个有所增加。
幸运的是,根据福奇的说法,通过PCR测试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奥密克戎变体,然后可以通过使用基因组测序的实验室来确认。
05
研究: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可能有助于减轻新冠大流行负担
当全世界都在庆祝针对COVID-19的高效疫苗的到来时,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的新工作表明,即使是不相关的疫苗也能帮助减少该大流行病的负担。这项研究于2022年1月10日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edemy of Sciences》上,它将几十年来的证据具体化--表明许多疫苗的普遍免疫增强特性可以交叉保护病人免受多种病原体的侵害。
资料图
在COVID-19特异性疫苗出现之前,许多公共卫生专家和免疫学家建议使用其他疫苗对脆弱人群进行免疫以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
“我们知道不相关的疫苗有这些异源效应,一个有理智的人可以告诉你,如果你在大流行期间使用它们,会有好处,”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人口健康科学副教授、新论文的主要作者Nathaniel Hupert博士说道。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种干预措施会有多大帮助、哪些人群最适合作为目标或有多少人必须接种不相关的疫苗才能产生有意义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Hupert博士和论文资深作者Douglas Nixon博士及他们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牛津大学的同事使用了COVID-19国际建模联盟(CoMo)系统,这是他们为应对大流行病而建立的复杂的计算机建模平台。Hupert博士说道:“如果你有一个可以根据爆发的特定地点和时间定制的模型,你就可以开始试验不同的人口免疫条件,看看事情可能是如何发展的。”
研究人员利用假日季节重新开放后袭击美国的2020-21年冬季COVID-19浪潮,他们模拟了在不同时间和针对不同人群的非COVID-19疫苗干预的可能效果。虽然他们没有指定特定的疫苗,但研究人员选择的交叉保护值跟早期关于麻疹、流感、结核病和其他免疫的研究数据一致。他们发现,一种不相关的疫苗如果只对严重的COVID-19提供5%的保护并且只向一小部分人提供,则就会导致病例数和医院使用率的大幅下降。
Hupert博士指出:“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混合中发现了几个非常有趣的新结果。虽然COVID-19的严重程度跟年龄密切相关,但模拟为20岁以上的所有人接种疫苗的实验方案比只针对老年人的策略更有效。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往往有更多跨年龄段的社会接触,使他们更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更脆弱的人群。疫苗接种的时间也非常重要,在感染浪潮的上升阶段接种疫苗的影响最大。”
Nixon博士说道:“这项模型研究显示了所有疫苗在保持免疫系统健康方面的潜在力量,并加强了每个人保持最新的疫苗接种史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大流行期间。”
Hupert博士认为新发现是一个“双赢”,它表明即使是难以分发足够的COVID-19特定疫苗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常规的免疫接种来干预其他病原体,并且通过跟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口罩)相结合有可能削弱正在进行的COVID-19浪潮,与此同时还可以预防其他疾病。
随着像奥密克戎这样的SARS-CoV-2病毒的疫苗逃逸变体席卷全球,他指出,“我们在面临风险的人群中所采取的每一项额外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像我们模拟的那些小措施--将导致更少的感染,这意味着更少的新变体,这可能意味着更快地结束这种大流行。”
06
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寻找下一个类似SARS-CoV-2的病毒
由乔治敦大学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力量,可以预测未来哪些病毒可能感染人类--比如SARS-CoV-2,导致COVID-19大流行的病毒--哪些动物是它们的宿主,以及它们可能出现的地方。
1月10日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上的对可能的贮藏库宿主的预测模型组合(题为《优化预测模型以优先发现人畜共患病贮藏库中的病毒》)在一个为期18个月的项目中得到了验证,该项目旨在确定可能携带betacoronaviruses(包括类似SARS病毒的一组)的特定蝙蝠物种。
"如果你想找到这些病毒,你必须从剖析它们的宿主开始--它们的生态,它们的进化,甚至它们翅膀的形状,"该研究的高级作者,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的助理研究教授、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的全球健康科学和安全中心的成员科林-卡尔森博士解释道。"人工智能让我们可以利用蝙蝠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预测: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下一个SARS?"
尽管在疾病监测方面进行了全球投资,但仍然难以识别和监测有朝一日可能感染人类的野生动物病毒库。统计模型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确定在野外对哪些野生动物物种进行采样的优先次序,但任何一个模型所产生的预测都可能是高度不确定的。科学家们也很少在他们做出预测后跟踪其成功或失败的情况,这使得他们很难在未来学习并做出更好的模型。这些限制加在一起,意味着哪些模型可能最适合这项任务,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
这项新的研究表明,寻找密切相关的病毒可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据预测,全世界有超过400种蝙蝠会寄生betacoronaviruses,这是一个很大的病毒族群,包括那些与SARS-CoV(导致2002-2004年爆发的SARS的病毒)和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有关的病毒。尽管SARS-CoV-2的来源仍不确定,但由于农业扩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其他病毒从常见宿主蝙蝠中溢出到人类群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乔治敦大学生物系的博士后Greg Albery说,COVID-19为加快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动力。"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机会,"Albery解释说。"在大流行病之外,我们从来没有在这么小的时间范围内对这些病毒了解这么多。相当于以往十年的研究被压缩到大约一年的出版物中,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真正展示这些工具的作用。"
在2020年第一季度,研究人员团队训练了8个不同的统计模型,预测哪些种类的动物可以承载betacoronaviruses。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团队随后跟踪发现了40个新的betacoronaviruses的蝙蝠宿主,以验证最初的预测并动态地更新他们的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利用蝙蝠生态学和进化数据的模型在预测新宿主方面表现非常好。相比之下,来自网络科学的尖端模型使用了高级数学--但生物数据较少--在随机情况下的表现与预期的大致相同或更差。
俄克拉荷马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丹尼尔-贝克尔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一个数据驱动的候选名单,哪些蝙蝠物种应该被进一步研究。在确定了这些可能的宿主之后,下一步就是投资于监测,以了解betacoronaviruses在哪里以及何时可能溢出。"
卡尔森说,该团队现在正与世界各地的其他科学家合作,根据他们的预测测试蝙蝠样本的冠状病毒。
"如果我们花更少的钱、资源和时间来寻找这些病毒,我们就可以把所有这些资源投入到下一步真正拯救生命的事情上。我们可以投资建立针对这些病毒的通用疫苗,或者监测生活在蝙蝠附近的人的溢出情况,这对科学和公共卫生来说是双赢的。"
07
研究发现大麻中的大麻素可防止新冠病毒进入人类细胞
俄勒冈州立大学科学家通过该大学发明的一种化学筛选技术确定的大麻化合物显示,其能够防止引起COVID-19的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由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大麻创新中心、药学院和莱纳斯-鲍林研究所的研究员Richard van Breemen领导的研究结果于2022年1月10日发表在《天然产物杂志》上。
Van Breemen说,大麻在科学上被称为Cannabis sativa,是一种纤维、食品和动物饲料的来源,多种大麻提取物和化合物被添加到化妆品、身体乳液、膳食补充剂和食品中。
Van Breemen和包括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科学家在内的合作者发现,一对大麻素酸与SARS-CoV-2刺突蛋白结合,阻断了该病毒用来感染人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这些化合物是大麻酚酸(CBGA)和大麻二酚酸(CBDA),而刺突蛋白是COVID-19疫苗和抗体治疗中使用的同一药物目标。药物靶点是对疾病过程至关重要的任何分子,这意味着破坏它可以阻挠感染或疾病的发展。
“这些大麻酸在大麻和许多大麻提取物中都很丰富,”Van Breemen说。“它们不是像大麻中的精神活性成分THC那样的受控物质,并且在人类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我们的研究表明,大麻化合物对SARS-CoV-2的变体同样有效,包括在英国首次发现的B.1.1.7变体和在南非首次发现的B.1.351变体。”这两个变体也分别被称为alpha和beta变体。
Van Breemen表示,SARS-CoV-2的特点是其外表面有冠状突起,其特点是RNA链编码其四个主要结构蛋白--刺突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以及16个非结构蛋白和几个“附属”蛋白。
他说:“感染和复制周期的任何部分都是抗病毒干预的潜在目标,而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与人类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连接是该周期的一个关键步骤。这意味着细胞进入抑制剂,如来自大麻的酸,可以用来预防SARS-CoV-2感染,还可以通过防止病毒颗粒感染人体细胞来缩短感染时间。它们与刺突蛋白结合,使这些蛋白不能与ACE2酶结合,ACE2酶在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内皮细胞外膜上很丰富。”
他指出,使用阻断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对其他病毒感染的病人有帮助,包括HIV-1和肝炎。
Van Breemen、药学院和Linus Pauling研究所的Ruth Muchiro以及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五位科学家通过van Breemen实验室发明的基于质谱的筛选技术确定了这两种大麻酸。Van Breemen的团队筛选了一系列用作膳食补充剂的植物,包括红三叶草、野山药、啤酒花和三种甘草。
《美国质谱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早期论文描述了为寻找针对SARS-CoV-2刺突蛋白的药物而定制的新方法--亲和选择质谱法。
在后来的研究中,实验室测试显示,大麻酚酸和大麻二酚酸能防止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对人类上皮细胞的感染,并阻止SARS-CoV-2进入细胞。
“这些化合物可以口服,并且在人类中有着悠久的安全使用历史,”van Breemen说。“它们有可能预防以及治疗SARS-CoV-2的感染。CBDA和CBGA是由大麻植物产生的,是许多消费者熟悉的CBD和CBG的前体。然而,它们与酸不同,不包含在大麻产品中。”
Van Breemen解释说,亲和选择质谱(他将其简称为AS-MS),包括将SARS-CoV-2刺突蛋白这样的药物目标与可能的配体--可能与之结合的东西--如植物提取物(在这种情况下是大麻提取物)的混合物孵育。然后用几种方法之一将配体-受体复合物从非结合分子中过滤出来。
“我们确定了几种大麻素配体,并根据它们与刺突蛋白的亲和力对它们进行排序,”van Breemen说。“对刺突蛋白具有最高亲和力的两种大麻素是CBDA和CGBA,它们被证实能够阻止感染。”
“大流行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变体的传播,其中有很多,B.1.1.7 和 B.1.351 是最普遍和最令人担忧的,”他补充说。“这些变体以逃避针对早期谱系SARS-CoV-2 的抗体而闻名,鉴于当前的疫苗接种策略依赖于早期谱系刺突蛋白作为抗原,这显然令人担忧。我们的数据显示 CBDA 和 CBGA 对我们研究的两种变体有效,我们希望这种趋势能够扩展到其他现有和未来的变体。”
Van Breemen 说,在大麻素的广泛使用中仍可能出现耐药性变异,但疫苗接种和 CBDA/CBGA 治疗的结合应该为 SARS-CoV-2 带来更具挑战性的环境。
“我们早期的研究报告了另一种化合物的发现,一种来自甘草的化合物,它也与刺突蛋白结合,”他说。“然而,我们尚未测试该化合物甘草查耳酮 A 对活病毒的活性。为此,我们需要新的资金。”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natprod.1c00946
08
COVID-19也爱吃甜食:科学家设计出对变体也有效的糖衣测试条
即使是那些追踪新冠病毒及其变种的每一个新发现的人也可能不知道这种病毒对糖的渴望。现在,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糖衣COVID-19测试条,其利用了病毒爱吃甜食这一点。据悉,该测试条在检测包括德尔塔在内的所有已知新冠病毒变体方面都非常有效。
卡罗莱纳州的研究人员Ronit Freeman指出,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将确定被称为GlycoGrip的自我测试是否也能检测到由奥密克戎变体引起的感染。
他说道:“我们通过使用它所结合的感染细胞的相同糖衣--将其捕获到我们的传感器中来扭转局面。”
该测试的灵感来自上皮细胞的自然生物学--那些被SARS-CoV-2(导致COVID-19的病毒)锁定并浸润的细胞。这些细胞被一种叫做糖复合物的致密矩阵所覆盖,而病毒正是利用这种糖网来造成感染。
这个概念很直观:一滴含有病毒的生物液体如唾液被放在带子的一端,然后沿着表面流动。当液体到达糖衣贴片时,病毒会情不自禁地放纵自己的甜食,然后被困在该特定区域。
之后,这种捕获被用金纳米粒子处理的抗体发出信号,进而产生一种指示感染的视觉颜色。
该研究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UNC-Chapel Hill文理学院应用物理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Freeman指出:“我们利用大自然来重新想象病毒诊断。”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糖类聚合物是如何跟病毒结合的,Freeman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和生物化学教授、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Rommie Amaro取得了联系。
据悉,Amaro和她的团队开发了计算密集型模拟以帮助解释细胞锚定的糖类如何以及为何跟病毒刺突结合背后的机制。
“通过使用刺突蛋白的原子级视图,我们能够确定糖复合物的关键结合点并解开这些糖如何适应不同的刺突构象。这非常令人兴奋,我们基本上揭示了刺突如何跟细胞结合以促进感染的另一个秘密,”Amaro说道。
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病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应对病毒的变异和新出现的变体。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必须针对该病毒遗传密码的新调整开发新的测试。
但GlycoGrip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新冠病毒测试的解决方案。
Freeman说道:“”我们乐观地认为GlycoGrip将同样容易地捕获未来的变体。”
目前,这项新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展望当前的大流行,该团队设想未来,GlycoGrip可以为广泛的病毒提供廉价和可靠的测试。
09
美CDC将Moderna疫苗加强针接种等待期缩短至五个月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上周五调整了对接种Moderna COVID-19疫苗的人的建议,称他们可以在第二次接种后的五个月内获得加强针,而不是等待六个月。
CDC的建议是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周五早些时候做出相同的调整之后提出的。此前几天,这两个机构对辉瑞公司的COVID-19疫苗做出了同样的调整。
现在,接种Moderna或辉瑞公司COVID-19疫苗的人可以在第二次接种后至少5个月再进行加强针接种,而不是6个月。Moderna公司的疫苗只被授权用于成年人,而辉瑞公司的疫苗则被授权用于5岁以下的儿童。
对于接种强生公司疫苗的人来说,加强针建议并没有改变。他们应该在接种疫苗后至少两个月后再接种加强针,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辉瑞或Moderna进行注射。CDC曾表示,人们可以“混合和匹配”疫苗作为加强针剂量。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果被建议在辉瑞公司或Moderna公司的两剂疫苗后接种第三针,则有资格在打完第三针后至少五个月后再接种加强针(第四针)。
CDC表示,12岁及以上的人群都可以获得加强针,因为卫生官员鼓励增加剂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免受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起的COVID-19疾病的伤害。根据CDC 12月27日的一份声明,尽管两剂量的mRNA系列疫苗(如Moderna公司或辉瑞公司的疫苗)现在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约为35%,但加强针可以将这种有效性恢复到约75%。
在美国,加强针的推广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卫生官员呼吁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停止向健康人提供额外剂量,而低收入国家只有8.9%的人接种过一剂COVID-19疫苗。尽管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确实逃避了一些免疫力,包括来自我们疫苗的免疫力,但与完全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没有接种过任何COVID-19疫苗的成人和儿童仍然更有可能因COVID-19而住院或死于该疾病。
10
传染病专家Dan Diekema解释持续接种疫苗与预防Omicron的必要性
有这么多健康专家、政府官员和组织在推动COVID-19疫苗的接种和加强针,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接种过疫苗的人仍然会因为COVID-19而生病。在医院流行病学家、传染病专家Dan Diekema医学博士的帮助下,我们整理了一些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解释。
这也是一个提醒自己的好时机,我们必须再次承诺在工作和社区中遵循安全规范。要注意并致力于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会。在这个因COVID-19的omicron变种而导致的病例激增期间,通过关注我们的安全措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接种疫苗的目的。一般来说,任何种类的疫苗接种(从COVID-19到水痘)都是为了减少个人感染某种疾病的可能性。但是,疫苗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我们必须了解的COVID-19疫苗的目的,是在一个人真的生病时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
初步报告显示,只接受一或两剂mRNA疫苗,如辉瑞-生物技术公司或Moderna疫苗,并不能像对以前的变种那样决定性地减少对Omicron的感染可能性。然而,接受强化疫苗既大大有助于防止感染Omicron变种的可能性,又能在患病时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因此,简单地说,尽管疫苗并不总能使你不感染病毒,但它们会使你更有可能最终出现轻微的症状,如鼻塞、喉咙痛和疲劳,而不是住院。
尽管早期数据表明,Omicron不会比以前的变种引起更严重的疾病,但它确实传播得更快。这是因为Omicron带来的突变似乎比以前的变种更有效地复制,如果那些感染了COVID-19的人有很高的病毒载荷--即气道中的病毒量--他们更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其他人,特别是那些未接种疫苗或未接受加强针的人。
专家对保持安全的建议并没有因为Omicron的出现而改变。在室内时戴口罩,避免聚集并与他人保持距离,以及接受COVID-19疫苗接种和加强针,目前为止仍然是限制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11
抗新冠病毒鼻腔喷雾面世:喷一次提供8小时保护 对所有变种有效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像疫苗、特效药等预防治疗措施也被研发出来。据外媒报道,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用于预防新冠病毒的鼻腔喷雾疗法,喷一次能够提供8小时的持续保护。
根据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喷雾含有一种能够让新冠病毒棘突蛋白失活的TriSb92分子。即使在高风险的环境中,该喷雾也能够为使用提供至少8小时的保护,并且这种在使用后立即生效。
此外,TriSb92分子还能有效中和目前包括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在内的所有新冠病毒变种。
而在动物试验中,该喷雾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在使用该喷雾的8小时内,能够为所有小鼠带来保护,避免被新冠病毒所感染。
研究人员表示,抗新冠病毒鼻腔喷雾虽然不是新冠疫苗,但将是一种有效的疫苗补充解决方案,为人们进一步提供抵抗新冠病毒的能力。
对于那些无法接种疫苗群体,或者是像奥密克戎毒株这样能够逃避疫苗保护的病毒变种来说,将是一种抵御病毒侵袭的新方法。
12
进化“景观”能够帮助预测COVID病毒的下一步动作
2019年秋天,世界开始了现代史上最大的进化生物学实验之一。一种冠状病毒获得了在人类体内生存的能力,而不是一直作为其宿主的蝙蝠和其他哺乳动物。它进一步适应,变得能有效地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甚至在身体的防御系统能够对抗它之前进行。
很显然,进化的棋局并没有就此停止,现在,我们已经有一个希腊字母汤的SARS-CoV-2变体来证明这一点。
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试图更详细地了解该病毒的进化,特别是SARS-CoV-2的突变如何改变其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今天适应性良好的病毒明天可能会适应不良,因为宿主产生了抗性,然后它必须找出一种新的方式来感染该宿主,”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进化生物学家Justin Meyer说道,“这推动了创新,推动了新颖性。”
尽管不断变化的大流行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是严峻的,但通过观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移动而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是有启发的。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的统计遗传学家Luca Ferretti表示:“COVID给了我们一些最美丽的进化实例。”
预测病毒下一步可能会做什么可能永远不可能,但世界各地的病毒学家一直在深入了解SARS-CoV-2的哪些部分最容易进化,哪些关键的蛋白质元素不能改变而不影响其生存。这些信息可能为更好、更持久的疫苗指明了方向。其他研究强调了该病毒可能对用于治疗一些严重的COVID-19患者的单克隆抗体疗法产生抗性的方式。这项工作还指出了特定的突变组合,如果这些突变在病毒群体中普遍存在则可能会迎来大流行病的新阶段,这些突变除了快速传播之外还擅长逃避我们的免疫防御。
科学家们通过利用现代技术重新审视近一个世纪前提出的一个概念--适应度(或自适应)景观--而得以做出这些发现。他们可以使用适应度景观来量化病毒基因组的变化跟其复制和感染新宿主的能力之间的关系。代表这种关系的地形图可以帮助重建病毒的历史,另外,至少还可以潜在地预测其未来。
对于伦敦帝国学院的分子进化生物学家Tobias Warnecke来说,适应度地貌是连接基因型和表型的一种宝贵方式。他指出,通过挖掘它们的定量潜力,科学家们可以提出关于两个突变如何协同影响一个性状的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受到第三个突变的影响。“以这种方式,你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基因型组合来看看这如何影响你感兴趣的东西。”
适应度景观的价值并不限于在基因组或蛋白质的少量变化之间进行比较。现代实验技术也使一种被称为深度突变扫描的策略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进行小规模的自然选择实验并一次性比较数以万计的突变体的适应度价值。这一过程可以揭示出突变之间不可预见的相互作用,这些突变可以帮助或伤害病毒--而且可以确定病毒未来的进化路径,这些路径可能会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
生存的动态地图
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自然选择是“保存有利的个体差异和变异,并破坏那些有害的个体差异和变异”的结果。在那些日子里,在对遗传学和突变的科学理解之前,生物学家只能试图想象一个生物体的小的、可继承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其繁殖。这个想法只有在美国生物学家Sewall Wright的工作中才得以充分巩固。在其于1932年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Genetics》上的开创性论文中,他用手绘的图表来说明一个生物体如何在“几乎无限的可能变异领域中移动,而该物种可能在自然选择下通过这些变异”。
Wright指出,将DNA或肽等线性分子的大量可能变体形象化的一种方法是将每种可能性视为空间中的一个独特点。然后,分子的进化相当于初始和最终变体的点之间的路径,沿途则会遇到所有的中间变体的点。
为了帮助理解这些变体的复杂图形和它们之间的进化路径,Wright表明,它们可以被表示为更直观的“适应性景观”,只有两个或三个维度。横轴描绘了DNA(基因型)或物理性状(表型)的变异性--两个变体越相似,它们在平面上就越接近;纵轴则衡量变异对进化适应性的影响。无论是通过增加可存活的后代还是改善蛋白质的功能,提高生物体生存几率的变异都在山峰上栖息,而那些减少生物体生存的变异则在谷底徘徊。
来自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进化生物学家Adam Lauring指出,结果是一个具有独特地形的景观。如果映射出的变体在其对健康的影响方面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景观看起来就相当平坦,很像内布拉斯加州。对适应度有很大影响的变异体创造的景观更接近于犹他州布莱斯峡谷的高耸的帽状物。自然选择倾向于山峰上的变体。一个物种的平均基因型或表现型应该通过从一个山峰到下一个山峰来进化,最好是沿着山峰之间的山脊而不是通过山谷。
“如果你移动几英尺你就会掉下来,再爬起来就变得非常困难,”Lauring说道,“可以移动的路径较少。”
“这个理论非常简单明了。你只需要知道你的基因型,然后你测量适应度,你基本上可以预测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瑞士伯尔尼大学研究进化动力学的Claudia Bank说道。然而将理论付诸实践是另一回事。
一个复杂的问题是,无论是SARS-CoV-2还是人类的适应度景观都不是静态的。一个让生物体消化新食物但使其生长更慢的突变可能是一个救命稻草,也可能是一个致命的障碍。一个变异体对进化适应性的影响取决于生物体所处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适应度状况也会发生变化。Lauring说道:“不同的变异有不同的影响,而这取决于适应度环境。”
创建适应度景观同时也是一个数学上的挑战。即使是一个长度只有100个氨基酸的小蛋白质也会有20100个可能的变体,这比宇宙中的原子数量还多。很难想象,更不用说计算了,真正的蛋白质适应度景观的复杂地形以及穿越它们的各种路径的可能性。因此,几十年来,适应度景观是概念上的帮助,而不是具体测量的工具。直到最近,随着先进的计算能力和改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家们才开始为单个蛋白质和简单的生物体如细菌和病毒制作定量的景观。
细菌和病毒几乎是适应度景观的理想对象。在试管中以数百万或数十亿的数量增长,每个细菌细胞或病毒颗粒都可以从描述适应度景观的巨大变体库中孕育一个突变。它们的生成时间非常短,只有几小时或几天,这也使研究人员能更快地识别新的变异。大多数使用RNA作为其遗传物质的病毒--包括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也非常容易发生突变,因为复制其基因组的RNA聚合酶并不像DNA聚合酶那样有效地校对副本。
科学家们开始发现的第一件事是,尽管景观很复杂,但生物体往往只受制于少数几个适应度最大值和它们之间有限的路径。2006年《科学》的一篇论文仔细研究了一种叫做β-内酰胺酶的蛋白质,它能使青霉素等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中五个单核苷酸突变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其抗生素的抗性增加100,000倍。当时在哈佛大学从事进化生物学博士后研究、现在在布朗大学领导一个实验室的Daniel Weinreich和他的同事指出,该基因的进化有可能遵循120条路径来积累所有五个突变。
然而,当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创造和测试中间变体时,他们发现其中102条路径在自然选择下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产生了有缺陷的或不完整的蛋白质。当他们发现剩下的许多组合未能提高抗生素的抗性时可能性进一步缩小。他们写道:“这意味着,生命的蛋白质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重复的,甚至是可预测的。”
深度突变扫描
预测即使是最小的病毒或蛋白质的未来进化轨迹需要对其适应性景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而这是很难获得的。历史上,科学家们不得不一次创造一个核苷酸或氨基酸的突变,然后提纯突变的蛋白质并评估其功能。检查几个以上的可能突变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深度突变扫描技术的发展则改变了这一切。这种技术使科学家能一次性产生数以万计的变异体,然后使所有的变异体相互竞争从而确定它们的相对适应性价值。
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个可以克隆到培养细胞中的变异基因库。这些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其活性跟某些生化功能有关,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选择,因此制造这些蛋白质的最合适、最活跃版本的细胞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制造不活跃版本的细胞则消失。通过高通量DNA测序,研究人员可以统计出每个变体的数量以定量测量它在多代中的表现。
伦敦Warnecke实验室的研究员Valerie Soo表示:“这是一种真正强大的用来捕捉突变影响的方法。”
有了易变异的RNA病毒,科学家们甚至不必在实验室里产生变异--易出错的基因组复制机器会引入变异并为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数以百万计的病毒拷贝中的每一个都跟它的邻居略有不同,这形成了病毒学家所说的突变体群。
“微生物的繁殖如此迅速,以至于进化每天都在发生,”法国蒙彼利埃MIVEGEC实验室的进化生态学家Samuel Alizon表示,“”实际上可以实时监控进化。”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病毒群中的突变很少被传递给新的宿主,特别是当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能引起感染时。这其中有些纯粹是机会,只是哪个变体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的问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病毒学家Raul Andino-Pavlovsky指出,但通过勾勒出适应性景观,研究人员可以尝试弄清楚一些变种的传播频率远高于其他变种的原因。
“一种病毒不仅需要能够产生多样性,而且它必须能够容忍这种多样性。如果你是一种病毒,且你能容忍变化,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一种适应能力更强的病毒。”
进化生物学家Tyler Starr指出,从概念和数量上来说,实用性景观是描述慢性或持续性感染的病毒如何逃避宿主免疫系统中和它们的反复努力的完美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他加入了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Jesse Bloom的实验室研究艾滋病毒如何在感染过程中与病人体内的抗体免疫力共同进化。他的目标是了解病毒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这种进化军备竞赛是如何产生具有保护性的抗体的,而这可以帮助科学家在开发HIV疫苗时将重点放在病毒中更不可改变的部分。
然而就在Starr刚开始研究艾滋病毒的时候,另一种病毒就抢走了他--以及全世界--的注意力。
比预期的更易变
随着SARS-CoV-2开始在全球蔓延,Starr和Bloom意识到适应度景观为开始研究这种新型病原体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它给了他们一种方法来弄清楚哪些因素在病毒蛋白中是重要的以及病毒能容忍多少变化。
最初,对SARS-CoV-2进行测序的科学家并没有注意到很多遗传变化。尽管新冠病毒使用一种容易出错的RNA聚合酶来复制它们的遗传物质,但SARS-CoV-2拥有第二种蛋白质作为校对者。因此,研究人员没有想到该病毒会像流感或艾滋病毒那样获得许多突变。
Bloom和Starr知道尖峰蛋白将是新冠病毒中进化压力最大的部分,因为它是免疫系统识别能力最强的部分,也是病毒用来闯入人体细胞的。然而,由于拥有1273个氨基酸,刺突蛋白的规模太大,无法通过适应度景观进行快速评估。因此,Starr决定把重点放在被称为受体结合域的刺突蛋白的一个分支上,它只有几百个氨基酸--这是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Starr利用深度突变扫描创造了4000个不同的受体结合域的突变。他评估了它们跟人类ACE2蛋白结合的能力以及被免疫系统识别的能力。如果SARS-CoV-2无法容忍其受体结合域的许多变化,Starr预计将看到免疫识别或ACE2结合功能将受到突变的严重损害。
但这根本不是发生的情况。“受体结合域有很多不同的突变,实际上提高了结合亲和力,”Starr说道,“这看起来是一个真正具有容忍性的结构域,有很大的进化能力。然而,当时的想法是,新冠病毒不会发生抗原性的进化。它们可能会是稳定的。”
虽然受体结合结构域容忍的变化比预期的要多,但并非刺突蛋白的所有部分都是如此。Starr说,刺突蛋白的这些部分因此可能是新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的良好目标,因为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太可能发生变异。
当他们于2020年6月首次在biorxiv.org预印本服务器上发布这些结果时,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警钟,Starr说--这是SARS-CoV-2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变异的首批迹象之一。现在,Starr和Bloom正在重复他们对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体的深度突变扫描实验以获得关于其受体结合域的类似见解。
Starr、Bloom及其同事还创建了一个受体结合域的所有可能的突变图,这些突变并不会干扰ACE2的结合。他们的工作发表在2021年1月的《科学》上,其确定了该结构域的潜在突变。据了解,这些突变可以逃避单克隆抗体疗法的中和。他们的工作还确定了在一个感染了SARS-CoV-2 150天的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出现的几个突变。当这个人在第145天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时,它们已经对市场上的现有产品产生了抗性。对Starr来说,这表明这些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那么有效,无论是在单个病人身上还是随着病毒的变异而变得更加普遍。
此外,正如Starr、Bloom和他们的同事去年夏天在《自然-通讯》上所描述的那样,几种广泛的突变可以分别帮助SARS-CoV-2逃避免疫系统通常针对受体结合域中最有针对性的部分所产生的一些抗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病毒系进化到拥有所有这三种突变。他们写道:“然而,我们认为这种变异体的出现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应该密切监测。”
2019年底,SARS-CoV-2首次出现的世界跟今天的世界不同。该病毒产生大量自身拷贝并在个人之间传播的能力是其在大流行初期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随着通过疫苗接种和自然获得感染的人数增加,病毒将经历更多逃避免疫反应的压力。Lauring指出,许多变异都是有代价的,SARS-CoV-2也不例外。一个具有减少病毒传播的免疫逃逸变体在2020年初可能不被看好,但现在可能被看好。
“我们是病毒的环境,"Lauring说道,“如果我们改变了,环境就会改变。”
13
张文宏发长文:人类与奥密克戎的搏斗处于最艰难时刻
近期国际上处于新冠肆虐的极高风险期。输入性疫情的压力巨大。1月11日上海一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满后的7天健康监测期间,第7天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引发一轮关注。其实这样的入境人员监测期出现状况按照常规处理就是,不必要过度解读。只是提醒相关人员今后一定要认真履行这个健康监测期,让自己更安全,让周边的人更安全。
这段时间,各地的防疫部队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枕戈待旦”。一旦有本土感染者出现,防疫部队是事不过夜,所有密接以及次密接会第一时间进行管控,通过精细快速的工作,让病毒得到管控,希望既防控了病毒,也尽量能够让生活和工作正常运转。
今天上午,我在医院办公室新冠救治团队再次对所有住院病例进行了梳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病房的输入性感染者数量也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我们比较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前期德尔塔变异株的临床特征,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更快、更隐蔽,但是仍然具备不容忽视的杀伤力。随后再次与科研团队讨论了近期疫苗加强针接种后对奥密克戎保护性研究的进展,同时也为即将进行中国自行研发创新的新一类口服抗新冠口服药物的临床研究准备。疫苗和药物将是未来我们渡过大流行,回归正常生活的核心科技支撑,中国的科技力量和防疫部队一样,一直在为全球顺利渡过这场大流行,让我们的国民免于传染病的恐惧而不懈努力。
团队还就世卫组织新近总结的奥密克戎防控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世卫组织根据当前的全球证据,给出了防控的新建议,这些建议对于理解国际各国抗疫策略的差异性有着非常强的借鉴意义。国际的防控形势正处于极大的不确定和防控模式的快速转化之中,世卫组织更是针对奥密克戎发表了新的科学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奥密克戎变异株毫无悬念地在进化中取代了新冠世界的老霸主德尔塔。1月10日这一天,美国当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43万,这是世界上自新冠流行以后单个国家的最高每日统计数。这个数字在近期内还会再创新高。在最近跨年的这一周 (2021年12月26日至2022年1月2日) ,全球的周发病率增加了71% 。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住院病人数量尚未超过去年高峰期,整体的疾病病死率也在持续走低。这个现象很容易给大众造成一个印象,似乎这个世界更适应新冠病毒的持续流行了。
2. 在这种情况下,世卫组织在新近发表针对奥密克戎流行的意见(1月7日更新的 “成员国加强奥密克戎变异株全球感染简报与优先建议”)中指出,奥密克戎的社区传播的发病率非常高,住院人数大幅上升已经在各国发生,并且还会加剧。由于预计奥密克戎传播会迅速增加病例数,卫生系统的压力将会显著增加,对大多数医疗资源有限的国家是超负荷的和危险的。必须确保必要的卫生保健资源到位,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需求激增。
3. 这种情况下,各国目前并非全面放开,而是根据医疗资源的挤兑程度实施适度收紧策略,世卫组织特别指出,在疫苗没有充分覆盖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应该继续实施公共卫生与社会管理措施来降低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以避免发生医疗资源的挤兑,进而引发高病死率。强烈建议当前应该全面、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以减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
4.疫苗针对奥密克戎的保护力出现了下降。早期的数据表明,疫苗在对抗奥密克戎感染、疾病和住院治疗方面不如对抗德尔塔病毒有效。与此同时,有证据表明,同源和异源加强接种可以增加疫苗效力,仍然可以维持对严重新冠的保护作用。
5. 这场疫情以来,目前的现象是充分接种过疫苗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可以安然度过,而住院患者中大多是未接种疫苗者,同时年老、体弱、与免疫低下的高危人群则是重症新冠的主要对象。
基于以上信息,可以判断出,当前新冠变异株引起的全球风险仍然很高。尽管有迹象表明病情严重程度较低,但奥米克戎在社区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要快,会导致住院人数激增,给卫生系统和其他相关部门带来严重后果和负担。人类与奥密克戎的搏斗还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同时也有迹象表明,情况在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中国此时最佳的策略是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维持强化疫苗接种与公共卫生防控策略两手抓的策略,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在最合适的时间节点,以极低新冠死亡率顺利度过大流行期,逐步实现生活的正常化。
Science视频号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