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推荐 |《 Someone to Drive You Home》



《Someone to Drive You Home》
(Anniversary Edition)

表演者:The Long Blondes
就第一波的反馈来看,本刊曾推荐过的荷兰新团Pip Blom及其“亲友乐队”,看起来至少算是平稳迈过了乐评界向来最为津津乐道的“二年级困境”。许是拜成熟但善打安全牌的新音乐工业所赐,其新专辑《Welcome Break》几乎保留了其最突出的那些特质——简单明亮的基调、随性真实的唱腔,以及听起来毛茸茸的吉他音效。甚至,在结构、编曲难言新意的基础上,整体的旋律走向也更趋向流行,这就让那些还等着看他们究竟能不能“变酷一点”的期待基本落了空。Pip Blom声称他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信徒,从两年前的处女作中也确实可以感受到那种起步于后朋的“不加修饰”的表达方式。但问题是,“朝气”总有耗尽的一天,尤其当其余环节极尽简化之后,就更仰赖主唱那无可替代的声线和魅力来支撑起一种得以从同辈中脱颖而出的全新美学。可让人担忧的是,还未洗脱青春气的千禧一代,很可能在等来那张预期中属于自己的“伟大唱片”之前,就先迎来了事业上的成功?
这点上,尽管风格上大异其趣,但仅仅留下两张唱片便宣告解散、同期上架了首张专辑《Someone to Drive You Home》重制加量纪念版的The Long Blondes,或可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参照。笼统而言,这一同样由女性主打的团体真正延续了后朋/新浪潮的内核,并在直接、热烈的基底之上,一方面将这一音乐最大的魅力,也即充满神经质感的大动态,做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就像所有“特别的一个”那样,以Kate Jackson为首的团队居然在随性张扬的表达中,同样实现了某种精确与精致——正如哪怕时至今日,这张专辑的封套仍被认为相当前卫。有别于一味的咆哮和营造失控感,他们对于张力的把控以及色彩丰富性的重视,无疑也值得许多年轻乐队反复学习。例如在他们的歌曲中,吉他演奏虽然从不抢戏,但却有着相当的不确定性,难得地呈现出一种弹性十足的蓬松感,并始终将能量维持在蓄势待发的状态,这就为每首歌曲在推进时保证了充沛的动能与变化的可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Kate Jackson那与犀利、敏锐、氛围感绝佳、充满戏剧性(尤其是黑色电影调调)的歌词完全合一,在高亢与沉郁间收放自如的全情演绎,才进一步将这些作品带升到了一个轻易就能将听众卷入“情绪旋涡”中的高度。
如此光彩夺目的背后,无疑少不了制作人Steve Mackey的贡献。这位Pulp的前贝斯手,完全将这一传奇乐队的迷人气质,注入了这张专辑之中。经他重新润色后的音乐,令人惊讶地在病态与昂扬、古怪与性感、奔放与克制、下意识的真情流露与机敏的洞察间搭建起了动态的平衡,甚至在同样时而闪过的阴郁之外,保留了不输给任何“校园乐队”的活泼感。此外,Pulp的拿手好戏,便是善于将一些似乎“俗套”的节奏型用得既复古又时髦,而从Kate Jackson 自己手绘的封面图来看,这一点上两方的趣味也可谓是相当合拍——据画师本人透露,此场景呈现的正是电影《邦妮与克莱德》中 Faye Dunaway与她的逃亡用车。必须承认,若是缺少了以上种种,他们或许就只是一支还不错的后朋乐队,Kate Jackson的巨大魅力与潜能也便没有了用武之地。
类似的案例,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由The Auteurs主脑Luke Haines携Jesus and Mary Chain成员John Moore,为有着脆弱、温柔、缥渺的声线,演唱时总是带着呼吸感和孩童气的女主唱 Sarah Nixey架设好的舞台。虽然使用的编曲手段并不复杂,但这个三人组合除带给人极其美妙的听觉体验外,所抵达的深度同样是惊人的。事实上,在他们之前,你很难想象如此压抑、伤感、尖锐、时而在愤怒与虚无中摇摆的暗色世界,可以通过那么举重若轻的疏离和甜美来表达。例如后期那首关于戴妃之死的《The New Diana》,只有察觉到并不复杂的字里行间潜藏着的残酷和荒诞,才不会将之仅仅当作一首简单阳光的“小清新”之作,而 Luke Haines 那愤世嫉俗又虚弱散漫的影子,更是贯穿所有专辑,几乎无处不在,甚至不少时候,两人的声音会仿佛交叠在一起,歌曲的层次感也借此得以呈现。作为对比,乐队解散后Sarah Nixey 彻底倒向了电子风格的制作,虽然嗓音仍具极高辨识度且动听依旧,但终究不再有《Black Box Recorder》时期那种“假他人之口”的强反差所拉伸出的“小宇宙”和不断延展开的丰富性。
若是遇不上高人掌勺怎么办?另一个如流星般划过,甚至在网络上都难以找到什么痕迹的两男一女组合刚好值得一提。以“一种忧郁的水鸟”作为自己名称的Loons,其在巴黎家中录下的处女作确实多少都带有呆滞、羞涩、沉静、美好的味道,与Sarah Nixey相比,Caroline 那懵懂的唱腔甚至更加惹人怜惜——总是游离在破音的边缘,却诚挚、细腻、感情投入,几乎是用一种“不完美”的反向方式,建立起了过耳难忘的吸引力,并让人对他们的昙花一现深表惋惜。这一点,或许对许多尚在找寻方向的新乐团而言同样是重要的启示。
相关推荐

《Welcome Break》
Pip Blom

《Different Class》
Pulp

《England Made Me》
Black Box Recorder

《New Wave》
The Auteurs

《Loons》
Loons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推荐内容  >
📎
● 本文为节选,刊于《萌芽》2022年3月刊。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者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责任编辑 / 杨鹏翔
📐  美术设计 / 黎稷欣
 萌芽小铺小程序现已上线 
 长按以下图片即可进入小程序 

购买《萌芽》直通车 🛒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

《萌芽》2022年6月刊

《萌芽》2022年全年刊物

MENGYA MAGAZINE

青春文学标杆
几代作家从这里起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