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勺25万,如今只要11块8,鱼子酱为何会跌下神坛?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曾经一勺25万,如今只要11块8。鱼子酱为何会跌下神坛?从贵族专用到亲民产品,其实中间只隔了一个中国制造。 2015年2月,一种取白化鲟鱼卵,再加上22K纯金混合制成的鱼子酱,卖到了4万美元一勺,折合人民币大概25万元。只有世界上最奢华的餐厅才会供应,只有最顶级的富豪、贵族才能享用。 但是,鱼子酱说白了就是腌制鱼卵。平时宰鱼,很多人都会把鱼子丢掉。为何换个容器、换种吃法,它就能卖上天价? 在中国,很多人宁可高价吃虫草,砷中毒。也不愿顺手买一罐便宜的国产鱼子酱尝尝鲜。 在西方,鱼子酱曾经也不是很受欢迎。人们用“吃盐、吃大粪、吃苍蝇”,来形容吃它的感觉。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也忍不住吐槽,“鱼子酱不适合一般人的口味”。 可见,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决定鱼子酱价格的从来都不是口味,而是它的稀缺。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鱼,但全球只有20多种鲟鱼能做成鱼子酱。到了市场上,只有三种鲟鱼能得到青睐,分别大白鲟、奥西特拉鲟和闪光鲟。由于它们主要生活在里海中,俄罗斯和伊朗自然就拥有了天然的鱼子酱制作原料。直到今天,最高贵的鱼子酱也常常出于这两个国家。 
由于分布范围小,数量少,这类鱼子酱本来就贵。水域环境的污染和毫无节制的捕捞,让其本就不富裕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一度被吃到濒临灭绝,只能将其保护起来。由此一来,市场上更难寻见它们的身影,岂有不贵之理。 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还是将鱼子酱的价格打了下来。2012年,美国进口鱼子酱是85万美元一吨,到了2019年,就只要35万元了。当年,美国媒体直接发文怒斥中国:“将贵族美食变成地摊小吃,拉低了鱼子酱的档次”。中国是怎样做到的?首先,鱼子酱的高贵是炒作的结果,中国只是让它“归位”。为了显示鱼子酱的高贵,品尝它有一系列的规矩,比如不能使用金属器具,要放在手背一口吞下等。 但是,中国很多鱼子酱出口时,用的就是金属包装。传说中的金属味,鱼子酱氧化,一点也没有影响它的味道。巴黎26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其中21家使用中国物美价廉的鱼子酱。 而且,鱼子酱要放在手背上吃,更是“扯”。有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是说,鱼子酱的香味需要在37℃的温热下,才能散发出来。但事实是,以前里海的渔民,一边捕鱼、一边杀鱼,手背比较干净,一口吞鱼卵比较方便。 
只是后来价格变高了,人们扯出一些神话来匹配价格。从吃鱼子酱的传统可见,鱼子酱本来就是欧洲的亲民产品。中国的介入,不仅没有拉低品味,还有助于其找回传统。 其次,科技投入和人工技术双重运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中国的鱼子酱生产是标准化、专业化的流程,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了鱼子酱的质量。以取鱼子为例,我们会通过照B超和鱼子取样的方法,来判断鲟鱼体内的鱼子是否饱满、充盈。如此一来,精度提高了,浪费减少了。 除了B超机外,控温设备、电子秤、封膜机等,都能精确地把控每一个细节。从取卵到封装一共17道工序,全部完成只需15分钟。一旦封口,在冷藏无添加的情况下,存放半年都不会变质。试问,哪个商家不喜欢囤这种保质期长的货呢?而且,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人。尽管科技如此发达,但全世界的鱼子酱生产都以人工为主。中国的劳动力,在世界上是出名的“物美价廉”。所以,人工成本就比其他国家低一大截。自然,有些低价的空间。 最后,人工养殖,中国鱼子酱量多而质优。中国近些年来,鲟鱼的养殖量迅猛增长。从2003年的1.1万吨,增至2016年的7.9万吨,占世界鲟鱼养殖总量的74.8%。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工鱼子酱产量从20006年的0.7吨,一跃至2018年135吨。 虽然产量大,但是品质一点都不糙。根据测算,人工鲟鱼鱼子酱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含量与野生鱼子酱的结果一致。钙、铁、锌等各种微量元素的种类,比燕窝更全。 从25万的名贵食材,到白菜价的街边小吃,中国制造的力量,真是渗透到了西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头条创作挑战赛##鱼子酱##美食#



点击下方👇“Hi科普”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百科趣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