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快岭小学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加入最新的老乡群、文学群、信息交流群
我曾经就读的快岭小学,座落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原大河区快岭乡福选大队的商家墩北边的山岭上。
它是解放初期新中国人民政府在这里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完全小学。建设这所学校所使用的砖瓦和木料,其主要来源是从大户人家雷咀祠堂拆来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六个班级共三百余名在校学生。
商家墩居于老快岭的中心位置,主要招收福选、车路、雷咀、黄桥、许昌、先庙六个大队的学生就近入学,彻底解决了山湖区孩子们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的状况。

学校建成后,老快岭丘陵湖区的王福选、李面铺、商家墩、朱家、东边项家,西边项家、车路口於家、杨家垅、黄竹林、大李汗、黄应兰、刘家咀,雷咀,黄家桥、於槠树、於家庄、马林咀、黄家塆,王兵、许昌、罗福二、黄牌楼、雷光全、磨盘山、毛仙庙、周家垅等二十六个自然墩,方圆十余里范围内想上学读书的孩子,都来快岭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我的六年小学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学校教室墙壁上是水泥糊的黑板,是属老师耕耘的园地,非经老师点名演板,同学们不敢隨便去涂划。黑板右下角贴有一张“看谁红旗多”的考勤表,准时来校到班的贴红旗。在红旗的招引下,散居在四面八方的孩子们,都能准时到校,无人迟到。

课桌是四人一张的长条桌,同学们自我刻画着不可逾越的三八线,是我们同桌间战斗的场地。凳子是各家各户自带来的,参杂不齐,为同学间戏闹提供了便利,首当好玩的,就是胆大的男同学偷偷地把女生的辫子扎在凳子上,老师来上课喊起立时,尴尬的惹起一阵哄笑声。
在快岭小学的六年小学生涯中,少儿时代的精彩,记忆最深刻的趣事还汇聚在上学路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天要来往两趟,看天气,凭兴趣,行走在三条不同的道路上。
睛天,大部分时间是岀村后,抄近路走郭垅田埂小路,因它距离近点。雨雪天,郭垅田埂泥深路滑,我们基本是走郭垅大塘大路,路程远好多。还有相处密切些的同校同村校友走兔坡山路,这条路偏僻,树多,阴森,因为要穿过一片坟地,大人们说有鬼,吓我们上学伢。

我们男女同学成群结队,哈哈笑笑,哪管许多,在这路上奔波了六年。我们至今在一起开玩笑,还是念叨着俏假乃与俏哥(现代称校花校草)在兔坡那条路上打情骂俏的风流韵事。
现在回想那时在乡村小学上学的路上,赤脚走在田埂上,细实的泥土带着些松微的弹性,不硌脚不打滑,凉凉的润爽感觉直抵心窝。秧苗青青,谷穗金黄,我们穿行于绿野之中,该是一幅多美的景象。尤其是小伙伴们在山埂地坡上寻找着“美味”,掐肥嫩的“刺梢乃”、抽新抽芽的“毛冻乃”,摘红彤彤的“麦炮乃”,摘乌乌的桑椹,一大把地攒在手里,不知是为了吃,还是为了炫耀……
热天下午放学,在必经的郭垅大塘里游泳和打水仗,男孩女孩混战一团,全身湿漉漉的,哪有半点斯文可言!将近秋收时,偷扒地里的红苕和花生,是我们情不自禁常做的一件趣事。走在苕地边,看到苕藤脚下裂口较大的一扒开,准有大苕。一株苕藤上扒一个苕岀来,然后把原土回填,再喵下一个目标,一般看不出被偷的痕迹而不致被骂,也不会导致收挖时那株藤下一无所获。

刚扯的湿花生是平生最爱!偷花生吃尤其让我紧张而又兴奋,花生将熟未熟之际,我们就已伸“贼”手了,用手在地里抠扒,只捡老熟的摘几颗,其余的回土填埋好让它继续生长。及至全熟时,再选取那叶子略黄,枝叶不是很繁茂的扯,下面必定是累累果实。
我的小学生涯,大部分是由我的大爹家细哥陪伴着,帮我端凳子背书包是常事,甚至会替我挨打受骂,他总是毫无怨言的忍受着。我是个好调皮的小孩,身上脏了、衣服破了、皮肉伤害,我的细哥都能忍受着我的大嗯妈和嗯妈的双双打骂。
我的细哥只比我大一岁,在自然灾害的年份,他吃的比我又少又差,早上还要引着我一起捡一粪箕(黄梅话叫duō wō)猪粪挣工分换饭吃,真是难为了我的细哥,他去世我连夜赶回,痛哭了好久。
尤其是我读五年级时,我的大胯生了个东西,我的细哥还要背着我上下校,最后实在坚持不了,休学半个学期,重新插班复读五年级,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情。
茫茫人海,留存在记忆中并印象深刻的人并不多。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过我的很多老师,印象渐渐淡去。而苏保青老师、蓝继文老师、欧阳先老师,他们的伟岸形象,始终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蓝继文老师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尤其是听他的作文课,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小学很偏科,语文总是一二名,算术总是不怎么的。苏保青老师是教我数学的,他和我一起分析这是什么情况。是对数学没有兴趣,或者没有用心,还是另有原因?
苏保青老师说,通常情况下学生喜欢某老师,就喜欢听某老师的课。他问我,你喜欢苏老师吗?我答喜欢。苏老师说,从喜欢起步,从兴趣入手,在用心上下力,你很快就会解决偏科问题。果然,我就获得了全校、全年级第一的优秀成绩。1965年夏季毕业,我考取了黄梅县第一中学,成了快岭小学学生中破天荒的一个。
六十年代中期,农村各大队先后办起了村办小学,快岭小学存续十余年,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老快岭山岗上永远地消失了。但数年后,从快岭小学毕业的学生,在走岀这个校门后都成为了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的骨干人材。
曾经的快岭小学,是我索求知识的南湖,移步社会的摇篮,闯荡江湖的武馆,报效祖国的资本,之所以有今天这样幸福安康的生活,离不开这一块永远不会消失的垫脚石。
作者简介
雷阳,古稀之年的黄梅县人,退休后常居杭州市。
【链接👇】妻儿的送别
蒋介石的女婿陆久之:上海滩的神秘老人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程立祥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