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学前,请摒弃高中思维



2022年8月10日  |  树成林的第112期
逃离无谓的急;
丢掉和稀泥的惯性;
摒弃终局思维。

“急”
高中最大的特性,就是急。
很多人。
急到多睡半个小时都会自责。
急到走路慢了都会焦虑。
急到你天天都会关注身边的人做了什么,多少名次。
急到你但凡做了一点与成绩无关的事情,哪怕在休息,你都会烦躁。
“急”,就是高中最大的后遗症。
高中的急,其实是有效的。
而这种有效,是建立在“你不需要思考目标”的情况上。
所有人都是统一的目标,高分。
所有人都是共同的愿景,大学。
你可以想象,一个班,一个学校。
你的老师和同学,你的家长和你的亲戚们。
全部都共享一个梦想。
这种强愿景会抵消掉多大的迷茫。
但是进大学之后就不一样了。
单线程,变成了多线程。
人们还是会急。
但是,急的方向没有了。
你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急。
慢慢地,这种急就会变成焦虑。
变成,别人都在往前走,但是我不知道在做什么。
被抛下,被超越的恐慌。
严重的内耗就来了。
大学里面,大部分的问题。
都不是执行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这个假期里面,要不要学四六级。”
“你要不要加社团,要不要去学生会。“
”你要不要转专业,要不要提前准备考研。“
”你要不要多参加比赛,要不要假期多去实习。“
“是大学生活更重要,开心更重要,还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
它们都是选择的问题。
因为,只要你选了,只要你坚定地选了。
你一定有渠道知道怎么做,并且做法都不困难。
问题在于,大部分人不懂选择。
问题在于,很多人高估了自己,觉得什么都能要。
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平衡,其实是最困难的状态。
说实话,一个正常人大部分的时间里面,都是极端的。
最怕的是:
一个人什么都想要。
但是都没有能力去抓住。
不计划的大学,很难不迷茫。
不规划的人生,很难走得远。
很多人,在大学里面,延续着高中“魔性的急”。
但是,大人,时代变了。
土壤变了,高中是“执行逻辑”,因为没有选择,不需要选择,谁执行得最好,谁思考得最少,谁最纯粹,谁就赢了。
大学里面,是"选择逻辑",选择太多了,能够要的东西太多,自由太多了。
读大学。
不用这么急。
专业很重要,成绩很重要。
圈子很重要,链接很重要。
赚钱很重要,身边有没有那个人也很重要。
但是。
你也很重要,你是不是真的想。
是你自己想,还是你被裹挟着想。
你是主动地给自己洗脑,还是被动地被洗脑。
这很重要。
你的快乐很重要,你的感受很重要。
在大学里面,不要舍不得思考。
留给自己足够的冗余时间。
自己看电影,自己看书,自己吃饭。
睡不着的时候,不用马上把娱乐工具放到自己面前。
一个人的时候,不用急迫地想摆脱孤单的状态。
好好地看一本书。
好好地休息一天。
也许你能够想明白很多事情。
好好地,审慎地,批判性地搜集信息,做对应的选择。
其实大学里面,就一个重要的任务。
就一个重要的思考。
“到底什么最重要?”
在你冷静之后,在热闹的时候你问自己,在你睡不着一个人的时候你问自己,在你觉得难过的时候,开心的时候,你问自己。
都是一个回答的时候。
就说明你真的找到了。
如果是赚钱,那就纯粹一点。
刷短视频的时候,去分析赚钱的思路。
去链接人的时候,找那些能够带你赚钱的人。
可能社团就并不是你最好的选择了。
如果是恋爱,那也纯粹一点。
多加几个社团,多加几个社群,多用几个聊天软件。
孔雀就得开屏,怕什么丢面子,你要的是那个“一心人”。
这个世界上,最怕的是:
“你被裹挟着做一件事,你想做的,跟你真正想要的,没有强相关。”
一件事,好不好,不重要。
你是不是真的想,才重要。
甚至我觉得,摆烂都很好。
如果这种烂是你自己选择的。
你已经考虑好了,它的好处和坏处。
你能够温和地,舒服地,不打扰别人地躺下来。
那也可以。
这不叫荒废,这不叫浪费。
因为那是你想的,朝思暮想,日思夜想。
开心的时候想,甚至因为这么想才开心。
这就是享受。
因为是你选的。

“和稀泥”
我觉得“以和为贵”这句话很好。
但是大多数人对"以和为贵"的解读,很害人。
明明是,君子和而不同。
最后却变成了,你可以为了合群,去努力地迎合,甚至是附和。
我就一个建议,我就一个观点
“争取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损害你利益的,都是敌人。”
高中的土壤和大学的土壤不一样。
在高中。
大家都是紧紧地捆在一起的。
不管你想不想,你们都要接触。
如果是同学,那就真的要在同一个教室,上同一堂课。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班上表白被拒了,那是真的要社死三年的。
如果是室友,你不一起吃饭,你不维持关系,是真的会孤独的。
毕竟,高中里面除了上课,就是吃饭。
因为环境把你们圈住了,所以你会发现,这里面任何一个人,都有搞你心态的能力。
大学,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不想待在寝室,是可以真正做到
“除了睡觉以外,一句话不说的。”
当然,睡觉也可以不说话。
如果你不想认识班上的同学,懒得社交。
你是真的有办法。
“四年之后,在学校里面遇见喊不出名字来的。”
这都是你的自由。
因为,大学更大。
不是说让你们不跟室友搞好关系,也不是说让你漠视班级里面的同学。
而是,告诉你们,你们完全可以有一个“不合群的选择”。
只维持最低烈度的社交关系,只是仅仅保持认识,没关系的。
以你的利益为主。
以你的舒服为主。
甚至这么做了,你也会让别人舒服。
因为不适合,强行融一个圈子,大家都觉得别扭。
我在大学里面,就见过这样的一个人。
开学的时候兴致冲冲,一口气加了好几个社团。
最后时间精力分配不过来,又觉得退社不太好意思。
这种勉强的“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就是,几个部门的任务都没有完成。
好几个当初招他进来的部长,都对这个人颇有微词。
最后到大二了他想留自己最喜欢的社团的时候,直接没要他。
大学。
一定要过得大。
不要过得小。
别让自己被困在一个寝室里面。
别让自己被困在一个班上。
甚至都不要让自己被困在学校里面。
否则,你跟读了个高中有什么区别。
跟同学玩,跟室友玩。
你还要跟创业者玩,跟职场的人玩,甚至跟社会人玩。
要升级。

“终局思维”
"一个目标完成,所有的事情都会好了。"
小学骗。
中考骗。
高考骗。
高考骗的烈度最大。
拉着所有人来一起骗你拼命。
你的同学在这个局里面,跟你一起比,一起竞争。
你的老师带着你们冲,你们的家长在后面赶。
当然,也有你自己的倾情出演。
组了个大局。
这个骗局会有两次破灭。
一次是,你们填志愿的那一刻。
你们要去查毕业的薪资,要去查学校的评价,要去了解大学生活。
并且,顺带知道了,残酷的竞争,恶性的内卷。
第二次是,你们进大学的那一刻。
说实话,大学里面和高中大部分东西都是一样的。
差不多的同学,不就是把高三的这群人,移到了大学嘛。
差不多的老师,讲得不好的照样不好,因为他们的心思都在自己的科研上。
唯一不同的是自由。
但是讽刺的是,大部分人,是不喜欢自由的。
或者说,他们驾驭不了自由。
大家习惯了玩限定游戏。
大家习惯了有一个终局,一起被骗着往前走。
参演的人越多越真。
很多人口口声声地说要自由,但是真正的自由在前面的时候,他又喊着迷茫,痛苦,找不到方向。
基于“急”。
他们马上会找下一个骗局。
“马上说着一定要考研逆袭的同学。”
“马上说着要大学里面全力以赴,拿奖学金的同学。”
“马上就觉得,大学里面要谈几段恋爱的同学。”
可以做。
但得清醒的做。
现在的焦虑和痛苦,不是靠
“我只要...就会...”就能缓解的。
你给自己这个约定。
本质就是给自己一个诅咒。
我得不到这个东西,就不会快乐。
我得到了这个东西,就一定快乐。
高考已经印证过了。
是不是,对不对。
你们心里面有数。
如果做一件事,你需要说服自己坚持。
那就说明,你可能还不够喜欢,或者它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两个选择:
1
说服自己喜欢这件事,给自己洗脑。
把好处都列出来,保证每天看的文章,视频,吸收的信息,都在说这件事的好处。
现在就开始做,增加这件事的沉没成本。
进到一个“把这件事当成最重要”统一价值观的圈子,认识这样的人,强化这种氛围。
2
再想想,再找找。
就一个目的。
让自己不活在“终局”里面。
终局的反面就是:
当下,当下,当下。
现在,现在,现在。
立刻,立刻,立刻。
不要活得很拧巴。
不要给自己限定舒服的条件。
训练自己“此时此刻觉得就很好”的能力。
 END. 
很久没直播了。
最近困惑了我几年的问题。
突然想清楚了。
想用这场直播,跟大家好好聊聊。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Jodieny
图片来源 :网络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