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黄帝内经》052 玉机真藏论篇 “冬天的脉象”












一部围绕生命问题
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 节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微信公众号

恒宁乐园

💧--------- 恒 宁 ---------💧
《黄帝内经》相当于是中医学的《阿含》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
黄帝对岐伯说:听着您前面的讲解,我就了解了。确实,四季的变化对于脉气是有影响的。
「逆」和「从」——「逆」,代表反着,不顺从;「从」,就是顺从。也就是说,脉气有可能会顺从四季的变化,比如说:春脉如弦,夏脉如钩,秋脉如浮,冬脉如营。但是呢,如果身体有异常了,这个脉气就可能与四季的变化不相应了,就表现为一种逆着的情况。这个脉气的变化,如果是顺从四季的变化,这等于是天人合一;但是逆着四季的变化,这就是人和天不合一了。
然后黄帝又问,说:
【然脾脉独何主?】
您前面在讲解的时候,没有提到「脾脉」,那么脾脉跟哪个时令相通呢?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傍,还是通「旁」)。
「脾脉」,在五行中对应的是土,位置在中央,属于孤脏;脾脉具有灌溉、滋养四周其他脏腑的功能。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
然后黄帝就问:那么脾脉的正常与不正常,我们能够看得出来吗?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岐伯就回答说:这脾脉如果运行正常,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但是不正常,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帝曰:恶者何如可见?】
黄帝就问:那么脾脉的异常情况,我们怎么样才能发现呢? 
【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
岐伯回答说:我们在把脉的时候,如果感觉脾脉的这个脉气来得像流水一般,很连续的,而且不停止的,像流水,一直在流一样。这说明「脾」这里的气太过了,病发作在外部。
【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把脉的时候,感觉这个「脾」气的来临,脾这里的脉气像鸟在啄东西一样跳跳停停的,啄一下,啄一下,跳跳停停的……这说明「脾」这里的气不及,病在体内。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黄帝又问:刚才夫子您提到,「脾」是孤脏,就好像孤独于其他脏器之外一样,比较特别。脾在中央,属土,可以灌溉滋养四周其他的脏器,那么脾所对应的这个脉气太过或者不及,所导致的病状,具体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支不举;】
岐伯回答说:「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四支,通「四肢」)。说脾脉这个脉气如果太过,病人可能就四肢活动得不够轻便了,不够灵活了。
【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脾这里的脉气如果不及,病人的五官、大小便这功能可能就异常了,有可能闭塞不通,然后导致五脏之气混乱,这种现象叫作「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稽首曰:善。】
然后讲,「帝瞿然而起」,黄帝可能觉得岐伯讲得太好了,有点儿惊讶,有点儿震惊一样,赶紧起来,「再拜稽首曰:善」。
起来之后,对着岐伯拜了又拜,就说明非常敬佩岐伯的这个医理方面的讲解。
黄帝作为一国之君,拜自己请来的这个高人——岐伯,拜了又拜,然后又夸「善」,讲得太好了!
【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
我今天终于领会了脉诊的大概要领了,您讲的这些简直是「天下至数」,天下最重要的机密啊。
【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我今天了解了,人这个面色(青、黄、赤、白、黑)以及脉象的变化,就是说,面色的变化、脉象的变化与奇恒、与内脏的一些对应关系,我们通过察知病人的面色的变化、脉象的变化,就能大概推测他内脏运行的一些情况。
「道在于一」,这其中的微妙很难形容,就深深地感受到天人合一,天和人是一体不二的。「道在于一」,这个「道」在这里就是「奥妙」啊,「规律」呀……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正常的生命体的运行是遵循规律的,按照这个规律一直运行,但它不会逆着这个规律;一旦逆着这个规律,就不能正常运行了,就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和谐的、调达的秩序了。
【至数之要,迫近以微。】
黄帝赞美岐伯说:您讲的简直是天机啊,太精彩了!太精湛了!这也是无上的要妙啊,您能把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讲得这样的精微、精细。  【著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这么重要的资料,我要命人把这些资料雕刻在玉版上(表示非常珍贵嘛),「藏之脏腑」,我要把您讲的这些道理深深地记在心里,这个「脏腑」,就是牢记在心。
「每旦读之」,每天早晨我都要诵读一番,加强记忆。「名曰《玉机》」,所以我打算把您讲的这一部分内容命个名字,叫《玉机》。
「玉机」,刻在玉版上的珍贵资料,刻在玉版上的——玉做的版上的极其珍贵的机密资料。所以,现在我们才知道,为什么这部分内容叫《玉机真藏论》,是刻在玉做的版上的机密资料,这也是真正的宝藏啊!
虽然我们所学的这些《黄帝内经》的内容,主要是岐伯所讲,是黄帝在提问。但是,如果没有黄帝的提问,岐伯不讲,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再者,如果没有黄帝的如此重视,相信《黄帝内经》也无法流传下来了。所以可以讲,这《内经》是岐伯和黄帝二人共同创作的。


扫码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二选一)
QQ:280668866(心成)
QQ:67501126(一文)
微信:280668866(心成)
微信:67501126(一文)
官网:tihuxueyuan.net
官网:chan.tihuxueyuan.net
邮箱:280668866@qq.com(心成)
邮箱:67501126@qq.com(一文)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