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疗效比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李圆 冯东川 朱孝宇 龚金超 韩涛 孙光耀 张习伦通信作者:张习伦,Email:xzetyyzxl@163.com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徐州 221006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8):1403-1406.引用本文:李圆,冯东川,朱孝宇,等.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疗效比较[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8):1403-1406.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215-00160.
摘要
目的 比较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术治疗32例(改良Sugita术组),采用改良Shiraki术治疗40例(改良Shiraki术组)。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外露部分增加长度、术后半年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改良的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分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改良Sugita术组与改良Shiraki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2例患儿仅5例发生Ⅰ级并发症。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良好,家长满意度高,并发症低,易于临床实施,改良Shiraki术手术时间更短。
关键词
隐匿阴茎;改良Sugita术;改良Shiraki术;阴茎成形术
隐匿阴茎是阴茎体发育正常但显露异常的一类疾病,其手术指征和手术年龄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1-2]。临床工作中需要手术的隐匿阴茎患者多为先天型隐匿阴茎,目前报道的多种手术方式均取得满意效果[3-4]。本研究对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疗效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均以阴茎外观短小就诊。纳入标准:阴茎呈鸟嘴状或圆锥状上翘,完全丧失正常的阴茎耻骨角和阴茎阴囊角形态,阴茎完全隐匿于皮下,包皮套内不能触及正常发育的阴茎体及阴茎头,按压显露阴茎体后可见包皮口狭窄,不可上翻显露阴茎头。排除标准:(1)肥胖或手术引起的后天型隐匿阴茎、原发性小阴茎、蹼状阴茎等其他阴茎疾病;(2)术中发现合并尿道下裂、重复尿道畸形、尿道口囊肿等其他阴茎疾病。患儿年龄25~156个月,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术治疗32例(改良Sugita术组),采用改良Shiraki术治疗40例(改良Shiraki术组),均为同一术者完成,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2组患儿年龄[(70.81±30.89)个月比(71.65±32.22)个月]、体质量[(27.19±11.47) kg 比(24.28±8.41) kg]、体质量指数[(16.95±1.73) kg/m2 比(16.53±0.86) k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6-037),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手术方法 1.2.1 改良Sugita术 阴茎腹侧6点位置自包皮口纵行切开包皮外板至阴茎阴囊角处,扩大包皮口上翻包皮暴露龟头并行丝线牵引,在包皮内外板交界处环形切开,阴茎皮肤脱帽至阴茎根部,分离并去除阴茎白膜表面的纤维索带及部分筋膜。包皮系带处针式电刀横断修剪后纵行重建缝合。阴茎自然外露后,取阴茎腹侧根部6点位置的包皮下筋膜与Buck筋膜可吸收线固定,重建阴茎阴囊角,保留全部包皮外板,以背侧12点包皮内板的边缘为顶点,纵行剪开包皮内板至距冠状沟 5 mm 处,修剪腹侧包皮内板后“V型”覆盖皮肤缺损,内外板嵌插缝合,阴茎背伸加压包扎(图1),留置硅胶导尿管3~4 d。1.2.2 改良Shiraki术 阴茎背侧12点自包皮口纵行切开包皮外板至阴茎耻骨角处,扩大包皮口上翻包皮暴露龟头并行丝线牵引,在包皮内外板交界处环形切开,阴茎皮肤脱帽至阴茎根部,分离并去除阴茎白膜表面的纤维索带及部分筋膜,松解至阴茎耻骨联合附着处,使阴茎自然外露,以背侧12点包皮内板的边缘为顶点,沿3点、9点方向楔行切开包皮内板至距冠状沟5~8 mm处,系带重建后纵行缝合,取阴茎背侧根部12点位置的包皮下筋膜与Buck筋膜可吸收线固定,重建阴茎耻骨角,保留全部的包皮外板,修剪背侧包皮内板“V型”覆盖皮肤缺损,内外板嵌插缝合,修剪多余的包皮内板,阴茎背伸加压包扎,留置硅胶导尿管3~4 d。手术示意图详见之前报道[5]。1.2.3 手术评价指标 术后6个月,患儿父母对于患儿阴茎外观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6]:5分制,5 分表示非常满意;4分表示满意;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满意;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常见的隐匿阴茎术后并发症包括阴茎回缩复发;切口出血、感染裂开或疤痕增生;阴茎水肿、皮肤臃肿外观不满意等。术后并发症分级根据改良的 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7]进行分级。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资料 改良Sugita组与改良Shiraki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P>0.05)。2.2 患儿父母满意度 改良Sugita术与改良Shiraki术的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0,P>0.05)。2.3 术后并发症 改良Sugita组出现2例(6.25%) Ⅰ 级并发症(均为阴茎腹侧内板皮肤臃肿),改良Shiraki组出现3 例(7.50%) Ⅰ 级并发症(2 例阴茎背侧内板皮肤臃肿、1例切口感染疤痕愈合),2组均未出现 Ⅱ、Ⅲ、Ⅳ、Ⅴ 级并发症,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
3
讨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隐匿阴茎患儿前来就诊,患儿家长除对患儿阴茎外观短小的焦虑外,关心咨询的问题还表现为是否影响儿童日后生育、是否影响儿童阴茎发育、是否影响儿童成年后的性生活及是否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目前的研究尚不能证实隐匿阴茎可影响儿童日后生育、阴茎发育及成年后的性生活,但有研究证实隐匿阴茎的短小外观可影响部分儿童的心理健康[8]。目前较为公认的手术指征为[9]:(1)包皮外口严重狭窄,保守治疗无效;(2)阴茎体部皮肤严重缺失;(3)影响患儿站立排尿,包皮不能上翻影响龟头清洁,导致反复包皮炎或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排尿困难;(4)影响美观,严重影响患儿及家长心理健康。医务人员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筛选符合条件的患儿,避免造成过度医疗。隐匿阴茎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尚无标准术式。经典手术方式包括Shiraki术、Johnston术、Devine术、Brisson 术、Borsellino术、Sugita术等及各种改良的术式[10-14],虽然名称众多,但区别主要集中在:(1)手术入路的选择;(2)病变组织的切除范围;(3)阴茎根部皮肤固定于何处;(4)阴茎皮肤缺乏如何覆盖问题。对于轻中度先天型隐匿阴茎,由于阴茎体外板皮肤缺损较少,各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由于阴茎体外板皮肤缺损较重,常推荐的手术方式为改良Shiraki术、Sugita术及皮瓣转移术[15]。3种术式均需保留包皮内板覆盖阴茎体的皮肤缺损。改良Shiraki术和Sugita术为保留阴茎背侧包皮内板或腹侧包皮内板原位覆盖皮肤缺损。皮瓣转移术为阴茎背侧带蒂包皮内板侧方转移或纽扣样转移至腹侧覆盖皮肤缺损,该术式操作相对复杂,对手术精细度要求高,对于未熟练掌握尿道下裂皮瓣技术的术者学习曲线较长,基层医院普及困难[16-17];Shiraki术最早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报道,近些年经国内学者不断改良广泛应用于重度隐匿阴茎的手术治疗[18-19]。经比较,该术式具有操作可重复性高、并发症少、基层易推广普及等优点,不足之处为术后背侧包皮内板水肿持续时间较长,内外板颜色不一致。另一位日本学者曾报道了保留腹侧内板覆盖皮肤缺损的Sugita术,外观虽接近包皮环切术后,但有报道提出腹侧易出现严重水肿和明显皱褶皮赘[20-22]。为此,本研究对Sugita术进行了部分改良,针对引起水肿的包皮系带进行了延长重建,并剔除了腹侧内板下的筋膜组织,并与改良Shiraki术进行比较,评估了2种术式的疗效,为治疗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依据。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由于阴茎阴囊角和阴茎耻骨角失去正常的形态具有典型的“鸟嘴样”或“宝塔样”外观,沿阴茎纵轴内外板展开则为沙漏样的葫芦型平面,手术需将该不规整的包皮内外板嵌插裁剪为包绕阴茎体的矩形平面。本研究中,改良Shiraki术和改良Sugita术就是在阴茎体自然外露后利用阴茎背侧或腹侧保留的“V型”包皮内板覆盖阴茎体的皮肤缺损。具体的改良点如下:(1)完全脱套并去除皮下发育不良的肉膜组织。亦有部分学者认为适当的保留皮下筋膜可减少神经感觉的损害,日后有可能提高阴茎的敏感度[23];(2)阴茎背侧或腹侧根部可吸收线皮下固定,重建阴茎耻骨角或阴茎阴囊角,保持阴茎体皮肤的良好覆盖。不建议使用不可吸收线固定,毕竟阴茎作为性器官,永久固定可能给日后的性生活带来困扰;(3)包皮系带处的延长重建。系带的延长重建可更好地改善阴茎外观[24];(4)完全伸展保留包皮外板后“V型”插入整块包皮内板。改良Shiraki术阴茎背侧“V型”插入整块包皮内板,改良Sugita术阴茎腹侧“V型”插入整块包皮内板;(5)术后阴茎背伸加压包扎。尤其针对婴幼儿,该包扎方法可减少呼叫医务人员次数,降低敷料拆除时间、患儿疼痛程度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5]。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由于病因明确、外观典型,除误行包皮环切出现不良后果外,充分脱套解除包皮口狭窄后,术后出现回缩再次手术的概率很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出血、感染裂开或疤痕增生;阴茎水肿、皮肤臃肿外观不满意等。本研究中,改良Sugita组出现2例阴茎腹侧内板皮肤臃肿外观;改良Shiraki组出现2 例阴茎背侧内板皮肤臃肿外观,1例切口感染疤痕愈合患儿。2种术式都是采用阴茎外伸后保留的大块包皮内板覆盖阴茎皮肤缺损的设计原理,因此易出现短期内包皮内板水肿、淋巴回流不畅等问题,但0.5年后的随访发现包皮内板水肿均大部分消退。出现的2例阴茎腹侧内板皮肤臃肿、2 例阴茎背侧内板皮肤臃肿、1例切口感染疤痕愈合患儿虽对外观不甚满意,但仍在可接受范围,未选择再次手术。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Sugita组和改良Shiraki组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0.5年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改良Shiraki术较改良Sugita 术手术时间更短的原因考虑为保留阴茎背侧内板更易暴露,修剪缝合等操作更便利的缘故。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Sugita术和改良Shiraki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露良好,家长满意度高,并发症低,易于临床实施,改良Shiraki术手术时间更短。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