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薛凤霞1 郑跃杰2 申阿东3 刘瀚旻4 陈星5 钟礼立6 农光民7 孙新8 卢根9 丁圣刚10 方元勋11 潘家华12 韩志英13 孙云14 陈强15 姜毅16 朱晓萍17 唐素萍18 王秀芳19 刘长山20 任少敏21 陈志敏22 赵德育23 殷勇24 张蓉芳25 李明26 尚云晓27 穆亚平28 安淑华29 益西央宗30 徐佩茹31 邢燕32 徐保平1 赵京33 陈实34 向伟35 李丽红36 刘恩梅37 宋瑜欣38 杨永弘2,3 申昆玲1,2通信作者:申昆玲,Email:kunlingshen1717@163.com;杨永弘,Email:yyh628628@sina.com 作者单位: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2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北京 100045;4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呼吸免疫科,成都 610041;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科,济南 250021;6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呼吸病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5;7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 710032;9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广州 510623;10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合肥 230022;11安徽黄山首康医院儿科,黄山 245061;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合肥 230001;13山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太原 030013;14银川市妇女儿童保健院普儿科,银川 750001;15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16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武汉 430060;17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贵阳 550004;18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福州 350005;19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呼吸内科,郑州 450052;20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天津 300211;2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呼和浩特 010050;2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杭州 310052;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南京 210008;2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上海 200127;25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过敏反应科,兰州 730050;26昆明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昆明 650034;27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沈阳110004;28沈阳市儿童医院内科,沈阳 110032;29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一科,石家庄 050031;30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拉萨850000;31新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3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北京 100191;3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020;34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海口 570102;35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海口 570312;36长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长春 130051;3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重庆 400014;38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变态反应科,哈尔滨 150010 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3):1807-1812.引用本文:薛凤霞,郑跃杰,申阿东,等.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信行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3):1807-1812.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831-01018.
摘要
目的 调查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22年3月11日至14日对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 849例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年龄、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级别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态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年龄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脉搏血氧仪;知信行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是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吸收光谱不同的特性,无创、连续监测SpO2的技术。SpO2监测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出现之前,早期发现并诊断低氧血症。对于儿童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常规监测SpO2,快速识别低氧血症,及时入院给予氧疗及其他支持治疗,以避免低氧血症相关死亡[1-3]。然而,国外研究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国家的SpO2监测仪(以下简称脉搏血氧仪)配置率和使用率明显不足[4-7],并且医务人员对于SpO2监测的认识有所欠缺[8-9]。我国目前尚无相关调查,本研究旨在调查我国儿科医务人员对SpO2监测的知识和态度现状以及脉搏血氧仪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1
研究方法1.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是基于国外相关文献,经由多位专家反复论证和小范围的试点研究后制成。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从业年限、职业、所属地区[10]和所属医院级别[11]共7个条目;第二部分包括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知识维度包括4个多选题,涉及低氧血症的定义、血氧饱和度监测方式、SpO2监测的优点以及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全选对记2分,少选记1分,选错记0分;态度维度共3个条目,调查医务人员对低氧血症和SpO2监测重要性的态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赋值1~5分,为避免晕轮效应,态度维度包含1项反向题,其计分方式与正向题相反;行为维度共4个条目,调查医务人员对肺炎和发热患儿监测SpO2的频率,将使用频率分为“从不”、“0~25%”、“>25%~50%”、“>50%~75%”、“>75%~100%”5个类别,赋值1~5分。各维度得分率=(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03和0.854,信度良好。1.2 调查方法 依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以“问卷星”(https://www.wjx.cn)微信二维码/小程序的形式,将调查问卷通过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儿科医学会发送至儿科医务人员的微信群,由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儿科医务人员自愿参与调查。调查起止日期为2022年3月11日至14日。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在以得分率≥75%为节点将得分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知信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儿科医务人员SpO2监测知信行现状 问卷填写总人数为11 993例,剔除拒绝参与111例,非医务人员10例,问卷填写矛盾或不完整23例后,最终共纳入分析11 849例。11 849例儿科医务人员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的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表1)。在知识维度中,分别有30.62%%和36.67%的儿科医务人员未能认识到SpO2监测的成本低、结果准确的优点;40.86%、53.17%和49.04%的儿科医务人员对色素沉着/美甲、心律不齐以及佩戴电子产品会影响SpO2监测的准确性认识不足。在态度维度中,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在评估低氧血症方面,单独的临床症状体征评估与SpO2监测一样有效”,有41.30%(4 894/11 849)的儿科医务人员对此持“同意及非常同意”态度。在行为维度中,有超一半的儿科医务人员表示他们对门/急诊的肺炎患儿监测SpO2的频率低于25%;有37.83%(4 483/11 849)的儿科医务人员对住院肺炎患儿监测SpO2的频率不足25%;对于发热患儿,有64.79%(7 677/11 849)的儿科医务人员表示其监测SpO2的频率低于25%。2.2 儿科医务人员SpO2监测知信行的影响因素分析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医务人员SpO2监测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的共同影响因素(均P<0.05);除此之外,年龄、从业年限和所在地区是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医院级别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性别和年龄是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表2、3)。2.3 儿科医务人员SpO2监测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间的相关性 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行为得分均呈正相关(OR=1.21、1.46,均P<0.01),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OR=1.03,P=0.48)。2.4 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情况 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有81.53%、75.79%和82.09%的医务人员表示其所在单位配置了脉搏血氧仪(χ2=54.53,P<0.001)。脉搏血氧仪的配置在不同医院级别之间差异明显(χ2=726.65,P<0.001),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别有83.98%和76.32%的医务人员报告称他们单位具有脉搏血氧仪,在一级及以下医院,这一比例为36.49%。相比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一级及以下医院的医务人员报告其所在单位配置脉搏血氧仪的比例更低(19.61% 比 41.67%和58.18%,χ2=49.78,P<0.001)。
3
讨论本研究是我国第一个评估儿科医务人员对SpO2监测知信行的研究。本研究以线上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 849例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涉及地域范围和调查人数均明显高于国外既往研究[8-9,12]。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儿科医务人员对SpO2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几十年来的技术进步,SpO2监测的成本已显著降低,一台脉搏血氧仪最低可至几十至几百元。然而,本研究有30.62%的儿科医务人员并未认识到SpO2监测的低成本优点。另外,儿科医务人员对于影响SpO2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同样认识不足。与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相比,SpO2监测能够更早识别低氧血症且所需培训更少。Rahman等[13]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经症状、体征评估为“非重症肺炎”的5岁以下儿童中,仍有8%经SpO2监测证实存在低氧血症。然而,本研究有41.30%的儿科医务人员认为单独的临床症状评估在确定低氧血症方面与SpO2监测一样有效,这一结果与Kiekkas等[12]的研究一致。与Fouzas等[9]调查结果相似,本研究发现从业年限与知识和态度得分呈正相关,分析原因可能与从业越久,其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也就越多有关。相比于二、三级医院,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态度得分更低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脉搏血氧仪的配置不足以及医务人员获得培训的机会较少。第二,儿科医务人员监测SpO2的行为存在明显不足。WHO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指南建议对门诊的肺炎患儿常规评估SpO2[14]。英国胸科学会的急诊氧疗指南同样建议[15],所有急诊和呼吸困难患者均应测定SpO2。在我国,SpO2被纳入儿童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入院标准及病情危重程度的衡量指标[16-17],并已成为急诊预检分诊的客观指标之一[18]。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别有超1/2和1/3的医务人员对门/急诊和住院的肺炎患儿测定SpO2的频率低于25%。第三,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差异明显。相比于二、三级医院,我国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儿科医务人员测定SpO2的频率更低(P<0.05)。同样,在尼日利亚[5],对于门诊的急性病患儿,二级医疗机构的脉搏血氧仪使用率仅为32%,私人医疗机构仅为2%,初级医疗机构低于1%。而在高收入国家,SpO2监测已成为门急诊和住院诊疗环境中的标准管理手段。配置率低是导致脉搏血氧仪使用率低的首要原因。早在2007年,WHO就已启动全球SpO2监测项目,并在2014年修订版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指南中建议[14],即使是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也应引进并使用脉搏血氧仪。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脉搏血氧仪配置率仅为36.49%。为改善我国这一现况,建议政府部门、医院管理部门增加设备经费投入,提高脉搏血氧仪在临床实践中的可及性和可用性。知识和态度水平也是影响脉搏血氧仪使用率的重要原因。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而态度或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既往研究发现[8,19],医务人员很少接受过有关SpO2监测的教育培训。因此,有学者建议将SpO2监测纳入医学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中[20]。自2010年以来,WHO、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发布了SpO2监测训练手册、临床指南和指导文件等[21-24]。然而,我国尚无相关指南/共识。为弥补这一空白,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儿科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儿童SpO2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详尽阐述了其作用原理、儿科常见应用、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等,旨在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SpO2监测的知信度。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尽管本研究为全国性的调查,但问卷回复可能会存在某些医院和/或某些地区的集中,后续可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一步验证。第二,脉搏血氧仪的配置率和使用率源于医务人员的主观估计,与实际值会有些差别,后续可开展横断面调查以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总之,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SpO2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配置和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医务人员对SpO2监测的临床重要性的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SpO2监测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