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王远飞 李培岭 田运娇 赵东菊 马岩岩通信作者:赵东菊,Email:zdj1896@163.com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卫辉 453100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1):816-820.引用本文:王远飞,李培岭,田运娇,等.川崎病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持续时间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1):816-82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10414-00429.
摘要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患儿合并中小型冠状动脉瘤(CAA)持续时间的高危因素,为早期、足疗程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KD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CAA持续时间分为CAA持续时间≥8周组及CAA持续时间<8周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CAA持续时间相关危险因素,进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CAA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8例住院KD患儿中,男45例(66.18%),女23例(33.82%);发病年龄3个月~10岁,中位发病年龄1.59(1.02~3.19)岁。CAA持续时间≥8周组31例,CAA持续时间<8周组3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CAA持续时间≥8周组总热程>10 d[45.16%(14/31例)比21.62%(8/37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前病程>10 d[54.84%(17/31例)比16.22%(6/37例)]、血小板计数>600×109/L[32.26%(10/31例)比10.81%(4/37例)]、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38.71%(12/31例)比13.51%(5/37例)]者显著多于CAA持续时间<8周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性别、年龄、KD类型、病原学证据、激素应用情况、IVIG应用前热程、IVIG敏感情况、IVIG应用方式、尿白细胞情况、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VIG应用前病程>10 d(OR=6.589,95%CI:1.678~25.867,P=0.007)、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OR=7.949,95%CI:1.947~32.461,P=0.004)分别为预测KD合并中小型CAA持续时间≥8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VIG应用前病程>10 d及超敏C反应蛋白>100 mg/L是KD合并中小型CAA持续时间≥8周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持续时间;危险因素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儿童时期急性自限性发热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全身性、系统性血管炎,易累及中小动脉,尤以冠状动脉最为常见。KD冠状动脉损害在我国和发达国家已成为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2]。KD急性期冠状动脉损害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分为小型、中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且以中小型CAA最为常见,Z值< 2.5的CAA多于4~8周内恢复正常[3],但部分患者持续时间更长,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等CAA后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随CAA持续时间的推移持续增加[4]。因此,尽早预测KD患儿CAA持续时间,并给予及时、足疗程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有关CAA持续时间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8例KD并中小型CAA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讨KD合并中小型CAA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警KD患儿CAA持续存在提供依据,亦为早期、足疗程治疗提供临床支持。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断,且合并中小型CAA的68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66.18%),女23例(33.82%);发病年龄3个月~10岁。入选标准:(1)KD诊断标准符合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美国心脏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科学声明》[3];(2)年龄<14岁;(3)急性期入院,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肿瘤、急性淋巴结炎、遗传代谢病、结缔组织病及心血管疾病者。本研究通过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1029)。均获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方法1.2.1 收集资料 (1)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前热程、IVIG前病程、发病时临床表现、是否为完全KD、是否有病原体感染证据、IVIG应用方法、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既往病史及转归情况;(2)IVIG前(病程10 d内)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超声心动图等。1.2.2 CAA诊断及分类标准 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分别于起病时、IVIG后1周内,并于病程8周内根据病情每1~2周进行1次,后根据病情每1~6个月进行1次。并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类,超声心动图正常指冠状动脉壁光滑,回声细薄,无任何部位扩张。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5]:年龄≤3岁:<2.5 mm;3岁<年龄≤9岁:<3.0 mm;9岁<年龄≤14岁:<3.5 mm。冠状动脉瘤标准[6]:冠状动脉内径<4 mm为小型CAA,4~8 mm为中型CAA,>8 mm为巨大CAA。1.2.3 分组 根据CAA持续时间是否≥8周,分为CAA持续时间≥8周组及CAA持续时间<8周组。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KD合并中小型CAA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情况比较 68例KD并中小型CAA患儿,中位发病年龄1.59(1.02~3.19)岁;其中<3岁48例,3~5岁13例,>5岁7例;完全型KD 24例,不完全型KD 44例;25例有病原学证据,尿白细胞>10/高倍镜视野(HPF)者9例。其中CAA持续时间≥8周组31例,CAA持续时间<8周组37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KD类型、病原学证据、尿白细胞>10/HPF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目前KD病因尚不明确,对于其远期预后更不清楚,而CAA是影响KD远期预后的最主要因素,CAA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及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冠状动脉闭塞,严重者可导致死亡[7]。未经有效治疗的KD患儿,约25%可发生CAA,对于KD合并CAA的预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较多,但对于KD患儿CAA持续时间的预测及相关因素认识明显不足。本研究选取合并中小型CAA的68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CAA持续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警KD患儿CAA持续存在提供依据,亦为早期、足疗程治疗提供临床支持。发热为KD首要症状,亦是炎症反应最直接、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8-10]证实发热持续时间是KD并发CAA的危险因素,认为发热时间越长,机体产生炎症介质可能越多,那么血管炎症损伤也越重,并发CAA的风险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热程越长,CAA持续时间一定越长,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CAA持续时间≥8周组总热程>10 d者明显高于CAA持续时间<8周组,但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未发现二者相关,与近期韩国的一项研究[9]一致。并且本研究发现,IVIG应用前热程亦与CAA持续时间无关。因此,无论是总热程或是IVIG应用前热程均不是CAA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缩短热程,但在KD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应用对KD并无益处,甚至可促进CAA形成,然而,近年来更倾向于接受糖皮质激素对缩短热程、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正向作用[11],因此AHA于2017年首次提出糖皮质激素可用于预估IVIG无反应和CAA高风险患者的初始治疗[3],本研究中部分患儿亦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发现加用糖皮质激素并未导致CAA持续时间延长。血小板可释放多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进而加重机体炎症反应,是介导全身炎症反应的因子之一[12],KD急性期PLT可明显增高,但KD患儿PLT水平与CAA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目前尚无一致意见。近期韩国一项对392例KD的研究发现,高PLT是预测早期CAA发展的独立因素,但与中晚期CAA持续存在并无关联[9]。本研究亦得出类似结论,单因素分析表明PLT>600×109/L为CAA持续时间≥8周的危险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PLT明显增高与CAA持续存在相关。并且一项KD合并CAA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13]认为,PLT并非KD合并CAA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Qiu等[14]最近研究表明较高的PLT是持续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考虑可能是各临床研究均为单中心病例,所纳入的临床病例资料可能不完全一致,期待多中心的联合研究。IVIG是目前公认的KD急性期一线治疗用药,并且其用法、用量、用药时机至关重要,宜于发病10 d内应用,多项研究[13,15-16]表明,于发病10 d后应用IVIG可明显增加CAA发生风险。一项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25%的KD患儿对首次IVIG耐药,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17]。本研究进一步比较CAA持续时间≥8周组和CAA持续时间<8周组IVIG应用情况,发现IVIG应用前病程>10 d是CAA持续时间≥8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14]结果一致。另外一项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IVIG前病程>10 d、IVIG抵抗是KD患儿CAA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18],而本研究中IVIG抵抗情况在CAA持续时间≥8周组和CAA持续时间<8周组分布并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中部分患儿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而影响IVIG抵抗情况判断有关。另外,本研究还比较了不同IVIG应用方式对CAA持续时间的影响,发现不同IVIG应用方式并不影响CAA持续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并于病程10 d内应用IVIG至关重要,否则易导致CAA发生并可能持续存在。C反应蛋白为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急相反应蛋白,是临床中常用的炎症指标之一。一项对来自韩国38家医院的5 151例KD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仅C反应蛋白与KD患儿CAA发生独立相关,而NE%、ALT、谷草转氨酶等均与KD患儿CAA发生无关[19],本研究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HsCRP>100 mg/L是KD患儿CAA持续时间≥8周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KD患儿HsCRP与CAA持续时间相关,与日本一项研究[20]相符,因此,对于HsCRP>100 mg/L的KD患儿,需警惕CAA发生,且需重视CAA持续存在风险,可定期并频繁复查超声心动图,监测冠状动脉病情演变,并予足疗程治疗,预防K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综上,本研究结果提示,IVIG前病程>10 d、HsCRP>100 mg/L是KD患儿合并中小型CAA持续时间≥8周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KD患儿,需高度警惕CAA持续存在,早期需及时给予干预,且需足疗程治疗,预防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为KD患儿长期管理提供临床依据。但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略少,未来需要更深入的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