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王超 冯致余 翟允鹏 杨彦亮 王少超 王磊 孟晨 张士松通信作者:翟允鹏,Email:zhaiyunpeng566@163.com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济南 250022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4):1907-1910.引用本文:王超,冯致余,翟允鹏,等.儿童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2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4):1907-1910.DOI:10.3760/cma.j.cn101070-20220704-00820.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气管狭窄(CTS)合并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CBPFM)的临床分型、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2021年5月、2022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就诊的2例CTS合并CBPF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探讨CBPFM的分型方法。结果 例1,女,4岁,因“反复咳喘4年余”就诊,诊断:CBPFM(Ⅱ型,右侧);CTS。行外科胸腔镜右肺切除+食管修补术。例2,女,7个月2 d,因“进食、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7个月”就诊,诊断:CBPFM(Ⅱ型,左侧);CTS。先后行滑动气管成形术,左肺切除术+食管修补术。共检索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1篇。共收录CBPFM患儿21例,其中CTS合并CBPFM患儿12例,诊断证据充分的CTS均与ⅠA型、Ⅱ型 CBPFM 伴发。结论 CTS合并CBPFM可导致患儿发生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临床医师需加强认识,提高警惕。CTS与ⅠA型与Ⅱ型CBPFM两种畸形可能存在潜在联系,值得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气管狭窄,先天性;先天性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儿童
先天性气管狭窄(CTS)属于先天性中心气道狭窄[1],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气管软骨环[2](O型软骨环),可导致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甚至因呼吸衰竭致死。先天性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CBPF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由Gerle等[3]于1968年描述,主要表现为一段叶内或叶外隔离肺组织通过瘘管与食管或胃相通,Wang等[4]认为CBPFM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异常;两大系统分离异常;或是供血系统发育异常。该病临床罕见,常被误诊为肺发育不良、肺缺如、支气管哮喘(哮喘)等,影响患儿诊治。本研究对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就诊的2例CTS合并CBPF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1
临床资料例1,女,4岁,因“反复咳喘4年余”于2021年5月就诊,患儿4年余前(出生35 d)出现咳嗽、气喘症状,行心脏B超提示:右旋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等。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出院。7月龄时因“动脉导管未闭”于外院行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此后频繁因咳嗽、气喘、肺部感染住院治疗,2岁时诊断“哮喘”,外院按照哮喘规律治疗1年效果欠佳,3岁时外院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肺发育不良,气道狭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1)气管狭窄(O型软骨环);(2)右肺未发生。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就医。入院检查:胸部强化CT:右肺体积减小、密度增高,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不规则囊状、条片状气体密度影(图1)。气管重建:右肺各级支气管形态失常、显示不清。气管中下段管腔较窄,左主支气管、叶及段支气管通畅(图2)。胸部CT血管造影(CTA):肺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主干直接延续为左肺动脉,于气管后方向左走行(图3),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变细,主干宽约2.5 mm。右肺静脉主干及分支显示不清。
2
文献复习以“congenital communicating bronchopulmonary foregut malformation”、“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为关键词于PubMed检索,以“交通性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气管狭窄”为关键词于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为1960年10月至2022年1月,检索到英文文献8篇,中文文献1篇。共收录CBPFM 21例,CTS合并CBPFM 12例。Keeley和Schairer[5]、Toyama[6]、Chiba等[7]、Usui等[8]、Matsumoto等[9]分别于1960年、1972年、1989年、1995年报道8例CBPFM,其中5例为CTS合并CBPFM,CBPFM分别为 Ⅱ 型3例、ⅠA型2例,均通过尸检明确诊断。Tsugawa等[10]、Seguier-Lipszyc等[11]、Takamizawa等[12]、刘军等[13]分别于2005、2012、2017年报道13例CBPFM,7例为CTS合并CBPFM,CBPFM中 Ⅱ 型4例、ⅠA型2例、Ⅲ 型1例。Tsugawa等[10]报道的 Ⅲ 型CBPFM合并CTS病例通过胸部CT诊断,其准确性存疑。CBPFM合并CTS诊断证据充分的病例(尸检、手术探查、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均为 ⅠA型与 Ⅱ 型。因此,当诊断 ⅠA型与 Ⅱ 型CBPFM时,需关注是否合并CTS,避免漏诊、误诊。
3
讨论CTS与CBPFM均为罕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畸形。CTS合并CBPFM更罕见,刘鼎义等[14]回顾性研究了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资料,其中3例合并气管狭窄,发病率约为17.6%。CBPFM合并CTS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强化CT、上消化道造影)及内镜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胸部影像学:优势:胸部CT检查简单易行,如发现一侧肺发育不良,同侧主支气管缺如,需注意鉴别CBPFM,上消化道造影见食管与肺叶间交通,对于诊断很有价值;劣势:胸部CT检查缺乏特异性;上消化道造影可能因瘘口细小而漏诊。CBPFM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来诊,影像学多有支气管肺发育畸形特点,故支气管镜检查格外重要,优势:能明确气道畸形类型,因支气管镜较胃镜更纤细,在特定情况下可代胃镜探查食管、胃,如在消化道发现异常瘘口,可进镜探查是否存在支气管分支,并注入造影剂行X线检查,探明瘘管交通位置。为避免消化道菌群对气道的污染,探查消化道后支气管镜不可在进入气管,并在术后进行独立清洗消毒;劣势:为侵入性操作,检查难度较高,经验不足的内镜医师可能无法发现消化道内的瘘口。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发现疑诊病例,要全面完善检查,并反复细致地进行内镜探查。绝大多数CBPFM患者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2例患儿均采取外科胸腔镜切除患侧全肺组织并修补食管,手术效果确切。对于长段先天性气管狭窄,滑动气管成形术已被广泛接受,且预后良好[15]。本研究例1患儿气管狭窄程度较轻,择期再行滑动气管成形术。例2患儿气管明显狭窄,呼吸困难症状更显著,接受滑动气管成形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提示滑动气管成形术对于CTS合并CBPFM的患儿也是有效的。Takamizawa等[12]报道了1例 Ⅱ 型CBPFM合并CTS的患儿,实施了滑动气管成形术,并成功将患侧肺与气管重建,为出生后早期发现的 Ⅱ 型CBPFM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Srikanth等[16]将CBPFM分为4型:Ⅰ 型:CBPFM合并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根据消化道交通与一侧肺(ⅠA)或一叶肺(ⅠB)相连,分为2个亚型。Ⅱ 型:一侧全肺与食管远端相连。气管中无同侧主支气管。气管延伸形成对侧主支气管。常见于右肺(95%)。供应畸形肺组织的肺动脉分支很细或缺如。受累肺叶体积小而密实,无叶间裂。Ⅲ 型:一个孤立的肺叶或节段与食道或胃交通。血供来源于肺动脉、主动脉的独立分支(或其分支)或二者兼有。Ⅳ 型:正常支气管系统的一部分与食管交通。通过复习文献报道发现诊断证据充分的CTS均与 ⅠA型、Ⅱ 型CBPFM伴发,本研究2例患儿也均为CTS合并 Ⅱ 型CBPFM。ⅠA型与 Ⅱ 型CBPFM有一共性:一侧肺与食管相通,如积累更多病例证实其与CTS的相关性,值得探讨CBPFM是否可将 ⅠA型与 Ⅱ 型分为一型,将 ⅠB型与 Ⅲ 型分为一型。因本病罕见,临床医师、影像学医师对该病认识少,易导致误诊、漏诊,如例1患儿在院外曾多次行胸部强化CT,均诊断为右肺缺如或右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曾行上消化道造影,但未见消化道-肺交通。CTS合并CBPFM可加重患儿呼吸困难表现,是导致CBPFM患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随着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此类患儿的存活率亦明显提高。本研究对此类病例总结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以尽早实施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