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史大伟1 刘玲2 赵萌萌3 叶乐平3 周薇2 郭东星4 李丹4 窦海伟4 涂鹏4 宛瑞杰4 辛德莉4通信作者:辛德莉,Email:xindl48@126.com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北京 100050;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北京 100191;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 10003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50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2):893-896.引用本文:史大伟,刘玲,赵萌萌,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12):893-896.DOI:10.3760/cma.j.cn101070-20210716-00833.
摘要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P=0.042)和>6岁组(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耐药;混合感染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e,CAP)的重要病原,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1]。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MP)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不断增多,对儿童危害严重。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或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可导致病情加重、迁延,是引起SMMP和RMMP的重要原因[2-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为病原检测标本可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下呼吸道的病原情况。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BLAF标本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同时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检测13种常见呼吸道病原核酸,了解MPP患儿MP的耐药情况及BALF标本中常见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确诊MPP并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患儿的BALF标本,诊断标准参考《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1]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5]。本研究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9-P2-176-02),入组病例均由患儿监护人和患儿本人(≥8岁)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1.2 方法 1.2.1 BALF采集 按照电子支气管镜操作规范留取BALF标本[6],分装后于-80 ℃冰箱中保存。1.2.2 核酸提取 采用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 BD-Micro型(宁波市重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90212),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既往保存BALF标本的核酸。PCR仪购自美国ABI公司。1.3 荧光PCR法检测MP及其耐药基因 应用荧光定量PCR扩增呼吸道标本MP的23S rRNA基因,PCR产物应用直接测序法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已登录的标准株 23S rRNA基因作比对[7]。1.4 多病原检测 多重PCR核酸检测试剂盒由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109103001)。包括甲型流感病毒(InfA)、甲型流感病毒H1N1(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H3N2)、乙型流感病毒(InfB)、人副流感病毒(HPIV)、腺病毒(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鼻病毒(HRV)、肺炎衣原体(CP)、人偏肺病毒(HMPV)、肺炎支原体(MP)、人冠状病毒(HCo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操作过程按说明书执行。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资料 共收集到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其中男47例(47.0%),女53例(53.0%);0~4岁组13例,>4~6岁组35例,>6岁组52例。2.2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其耐药基因结果 100例患儿BALF标本中,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存在耐药基因点突变,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0~3岁组MP的阳性率为 61.54%(8/13例),耐药率为100.00%(8/8例);4~6岁组MP阳性率为80.00%(28/35例),耐药率为89.29%(25/28例);>6岁组MP阳性率为90.38%(47/52例),耐药率为95.74%(45/47例)。各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7,P=0.168)。2.3 多重PCR呼吸道病原检测结果 100例患儿BALF标本中,89例(89.00%)可检测到病原。病原阳性标本中,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标本仅检出MP,5例(5.0%)标本同时检出其他病原(分别为MP+RSV+HPIV、MP+HRV、MP+ HCoV、MP+ HMPV、MP+ InfA);10例(10.00%)标本检测出其他病原,其中4例(4.00%)检出RSV;2例(2.00%)检出ADV;1例(1.00%)检出HRV;1例(1.00%)检出CP;1例(1.00%)检出HPIV和HCoV;1例(1.00%)检出InfA和HBoV(表1)。不同年龄组MP检出率(包括单纯MP感染和MP混合病毒感染)分别为0~4岁组61.54%(8/13例),>4~6岁组77.14% (27/35例),>6岁组84.62% (44/52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50,P=0.178)。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0~4岁组38.46%(5/13例),>4~6岁组8.57% (3/35例),>6岁组3.85%(2/52例),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χ2=4.135,P=0.042)和>6岁组(χ2=9.616,P=0.002)。
3
讨论MP是儿童CAP的重要病原,对MPP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主要是鼻咽拭子、痰和BALF。不同标本来源对MP的检出率和价值不同,BALF直接取材于病变部位,可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下呼吸道的病原情况。张新星等[8]比较CAP儿童鼻咽抽吸物和BALF病原分析发现BALF中MP检出率高于鼻咽抽吸物。章爱莲等[9]对40例肺炎患儿的咽拭子及BALF标本进行MP荧光PCR检测,咽拭子阳性率为27.5%,BALF阳性率为50.0%。BALF作为检测标本,能更准确地反映MPP患儿肺内的病原情况。本研究对MPP患儿BALF标本进行MP检测,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核酸,对肺部感染炎症的病原学判定更有意义。2001年日本报道从临床分离到MP耐药株,我国2003年分离到MP耐药株,后续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报道了MP耐药情况[10-11]。目前认为23S rRNA耐药突变是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A2063G突变是最为常见突变位点。我国自发现MP耐药以来,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Zhao等[12]报道2008年至2012年北京地区MP耐药检出率分别为68.9%、90.0%、98.4%、95.4%和97.0%,其中97.1%为A2063G的点突变,2.5%为A2064G的点突变,0.4%为A2063T的点突变。Dou等[13]报道2016年北京地区儿童MP耐药检出率为66%,其中93.84%为A2063G的点突变,6.16%为A2064G的点突变。Zhou等[4]对上海地区107例MPP患儿的咽拭子和痰标本进行MP耐药基因检测,耐药率为56.07%(60/107例),均为A2063G的点突变,RMPP组患儿的耐药率(71.43%)高于普通MPP组(39.22%)。张伟利等[14]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江苏地区82例MPP患儿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耐药率为90.2%(74/82例),均为A2063G的点突变,结合病情发现,相较于耐药MPP组,敏感MPP组患儿发热时间更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更少。本研究中入组患儿因病情需要均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ALF标本中的MP耐药基因,耐药率为93.98%(78/83例),且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与文献[14]报道相似,提示MP耐药可能是导致MPP病情加重的一个因素。但研究中有5例患儿未检测到MP耐药基因的点突变,提示MP耐药并非MPP患儿病情加重的唯一因素,需进一步分析混合感染、机体免疫应答等因素对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MP耐药的情况,积极完善MP耐药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合理用药。MP可与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同时感染。由于标本来源、病原学检测方法以及病原体检测范围不同,文献中报道的混合发生率和病原体不尽相同[3-4,15]。文献报道MPP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检出率为13.60%~56.07%,混合感染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其中MP混合病毒感染的检出率为9.8%~33.3%。陈玲玲等[3]报道201例MPP患儿中103例(51.2%)混合其他病原感染,其中CP抗体阳性52例(25.9%)、痰标本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29例(14.4%),痰或BLAF标本细菌定量培养阳性22例(10.9%),混合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更长,胸腔积液发生率更高。Zhou等[4]对107例MPP患儿的咽拭子和痰标本进行多病原核酸检测,其中60例(56.07%)合并病毒感染,腺病毒24例(22.43%)最常见,RMPP组患儿的腺病毒检出率(32.14%)高于普通MPP组(11.76%)。Zhao等[15]对60例RMPP患儿的BALF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合并病毒感染率为33.3%,合并细菌感染率为5%。本研究以MPP患儿的BALF为检测标本,可更为准确地反映MPP患儿肺内的病原情况。本研究中10例(10.00%)MPP患儿的BALF标本仅检测到呼吸道病毒或CP,5例(5.00%)检出MP和其他病毒同时存在,提示临床中应注意MPP患儿与常见呼吸道病毒及CP的混合感染;11例(11.00%)未检测出MP核酸,也未检测出其他呼吸道病原核酸,考虑与入组患儿的病情和标本来源有关,与检测的13种病原为呼吸道常见病毒、MP和CP,未覆盖细菌等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入组MPP患儿的BALF标本大部分可检测到MP,MP耐药率高,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临床应重视MP耐药情况;部分标本同时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微生物核酸。对MPP患儿尤其是RMPP和SMPP患儿的BALF标本开展MP耐药和多病原检测,能反映MP的耐药情况和混合感染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意义。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