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孙晓艺1 王京1,2 宋涵1 孙书珍1,2通信作者:孙书珍,Email:ssztml@163.com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25002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本文刊发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6):459-461.引用本文:孙晓艺,王京,宋涵,等.儿童SAPHO综合征1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6):459-461.DOI:10.3760/cma.j.cn101070-20201127-01818.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SAPHO综合征患儿资料。患儿,男,14岁,因“痤疮2个月余,发热50余天,髋关节疼痛2周”入院。患儿病初按“痤疮合并感染”、“关节炎”于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就诊,治疗2个月余,效果欠佳。入院初拟诊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痤疮合并感染”,予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经多学科会诊及完善相关检查后最终考虑诊断“SAPHO综合征”,予塞来昔布、柳氮磺胺吡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SAPHO综合征临床罕见,儿童尤著,极易误诊、漏诊。提示临床工作中如接诊痤疮患儿,尤其同时合并关节炎者,应高度怀疑此病并尽早诊治。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痤疮;关节炎;儿童
SAPHO综合征指包含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和骨炎的一组综合征[1]。国外报道患病率约为1/10 000,国内尚缺少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2]。儿童发病国内外鲜有报道,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 SAPHO 综合征患儿资料,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 SAPHO 综合征临床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患儿,男,14岁,因“痤疮2个月余,发热50余天,髋关节疼痛2周,加重1周”就诊。患儿入院2个月前出现面部及后颈部痤疮,伴疼痛,进行性加重,外院考虑诊断“痤疮合并感染”,予中医及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改善。入院前50余天患儿出现反复低热,院外抗感染治疗约1个月后体温稳定。入院前2周出现双侧髋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左侧显著。外院考虑诊断“关节炎”。因治疗效果欠佳,诊断尚不明确,为进一步诊治,遂于本院就诊。患儿2019年7月曾患过敏性紫癜,紫癜时有反复,口服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治疗6个月痊愈。患儿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被动体位,活动受限。面部、后颈部、前胸、后背可见多发的暗紫色丘疹、脓疱,部分融合成片,局部隆起有明显波动感,部分有破溃,伴触痛(图1)。双上肢陈旧性点状皮疹,有色素沉着。双侧“4字试验”阳性,左侧显著。左侧腹股沟、左侧膝关节轻微压痛,皮温高,无红肿。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2
讨论SAPHO综合征于1987年首次由法国风湿病学家CHAMOT提出,指包含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炎(osteomyelitis)的一组综合征[1]。该病多见于30~50岁女性患者,男女比例接近1∶2,国内外儿童发病报道较少[3-4]。该病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感染[5]、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6-7]及遗传因素相关[8-9]。本例患儿存在重型痤疮,伴反复低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趋于稳定,考虑可能存在感染。该病核心表现为骨关节表现,包括骨炎、骨肥厚、滑膜炎、附着点炎及关节病变。常有病变部位疼痛、软组织红肿及活动障碍。儿童多表现为慢性多发性骨髓炎,四肢和脊柱受累更常见[10-11]。皮肤表现最常见为掌跖脓疱病,其次为重度痤疮(包括聚集性痤疮、暴发性痤疮或化脓性汗腺炎)等[12]。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表现与骨关节表现并不完全平行,约15%的患者甚至无皮肤表现[4]。本例患儿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骨关节症状与皮肤表现间隔约1个月。二者表现不平行,为其早期诊断造成了困难。该病目前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皮肤活检病理通常提示为中性粒细胞浸润的非感染性脓肿[7]。X线特征性表现包括骨形态不规则、皮质增厚、髓腔密度增加[13]。全身骨扫描对于该病诊断,尤其对于早期或无骨关节症状患者的诊断意义重大。骨扫描 “牛头征”(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胸肋锁骨双侧较对称区域放射性浓聚)为该病特征性表现[14-15]。该病主要通过病史、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组织学病理进行临床诊断。2012年Nguyen等[16]提出SAPHO综合征最新诊断标准:(1)骨关节表现+聚合性痤疮和暴发性痤疮或化脓性汗腺炎;(2)骨关节表现+掌趾脓疱病;(3)骨肥厚伴或不伴皮肤损害;(4)慢性多灶性复发性骨髓炎(CMRO)包含中轴或外周骨,伴或不伴皮肤损害。满足以上4个条件之一并除外化脓性骨髓炎、感染性前胸壁关节炎等其他疾病所致的骨关节症状即可诊断。本例患儿高度怀疑为“SAPHO综合征”,基因检测结果未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因此“SAPHO综合征”诊断明确。目前SAPHO综合征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延缓关节病变进展为主。非甾体抗炎药为该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为二线药物,重型痤疮患者可加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生物制剂的应用发展迅速,在多种儿童疾病中得到应用[17]。该病患者接受生物制剂及靶向药物治疗亦有报道。部分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效果显著[18-20],但国内外均有应用该药治疗后患者皮疹加重的报道[21-23]。最近研究表明Janus激酶1/3抑制剂(如托法替尼)对该病治疗有效[24]。但限于价格昂贵、样本数量少、应用时间短,该类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观察。本例患儿考虑“SAPHO综合征”诊断后,予塞来昔布、柳氮磺胺吡啶、外用软膏及调节免疫治疗等药物缓解症状。基因结果回报阴性后,诊断明确,加用重组人 Ⅱ 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患儿目前皮肤及关节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ESR及CRP均恢复正常。SAPHO综合征较罕见,患者皮肤表现及骨关节表现发病间隔存在不确定性,临床工作中如接诊痤疮患儿,尤其为合并脓疱疮等重型痤疮表现者,即使其处于青春期,也应详细采集病史,追问并随访其骨关节症状,考虑SAPHO综合征的可能。本病预后较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略(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PDF全文